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号·专栏】疫情之下的批评写作|朱浩云:用激情和灵感去创作是我的理想和追求

2020年1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神州大地,引发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性的灾难。面对这场牵动亿万人的瘟疫,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纷纷拿起画笔、打开电脑,力所能及地做出一丝行动,期待着疫情消散的那天到来。为此雅昌艺术网和艺术头条采访了诸多艺术界人士,让他们谈谈疫情期间关于艺术创作、策展、写作的思考。

下文为雅昌艺术网专栏作者朱浩云关于艺术写作相关问题的采访。

ki3fhnrTZTFe7DwfLPBBhbAlbEovr693ym4aWEaO.jpeg

陈挺通为朱浩云画像(梅州林风眠研究会顾问)

雅昌艺术网:最近疫情期间在干嘛?

朱浩云: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瞬间让整个社会来了一次急刹车,几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往处于停止状态,马路上空空荡荡,公共场所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安静,人们只能呆在家里,不出门或许是最好的防护。我作为NBA迷和雅昌的忠实读者和作者,自然可以在家看看NBA图文直播和雅昌的网页及自己感兴趣的艺术话题。

雅昌艺术网:这段时间是不是更有利于艺术的写作,有什么思考?

朱浩云:这段时间由于疫情的严重性单位一再延迟上班时间,故非常有利于自己的艺术写作。之前,由于工作忙的问题,写的文章大多时间性较强,这次我有时间可以重点思考写些有一定深度,或是没有时间局限的文章,换言之,可写些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文章。

目前,已在雅昌发表了《康生凭啥叫板郭沫若和齐白石》,反响不错,国内不少媒体做了转载。还有一篇是美术理论文章——《想象才是绘画的最高境界》,这个观点由于是我提出的,一方面需要大量材料来佐证,另一方面还需要得到美术界认可,同时,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所以,对这篇文章我已思考了几年,一直没有动笔,这次防疫在家给了我大量的时间,把我梦寐以求的文章完成了,感觉如释负重。这篇文章近日已发给雅昌。

雅昌艺术网:觉得疫情来临,对于批评家们的写作和思考是否产生影响?

朱浩云:对突如其来、始料未及的新冠疫情,特别是国家每天公布的患疫和死亡人数,让我感受到了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也让我想起了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的: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种生物来说都只有一次。生命是有限的,是短暂的。所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用激情和灵感去创作更多受读者和市场欢迎的文章,这是我的理想和追求。

——朱浩云2020年2月13日写于海上五栖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