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繁华喧嚣的当下,读书不一定能让人沉淀思绪,但是写字却能让人心静下来。当心神随着笔端缓缓流转,光阴便在这一笔一划中沉淀。习字,祛除浮躁,滋养静气。随着“此心安处——一冰书写作品展”于2023年3月15日至5月9日在上海华际道·安艺术空间的成功举行,“一冰”这个安静淡然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们所知晓。
凝心静气 是一种明悟
作为设计师,一冰是成功的,曾经斩获创意奖项无数;但无疑这也是一种羁绊,正如好友淘艺术创始人陶华所言:“设计师大多时候是在讨好客户、受众,却没讨好过自己。”她被复杂喧嚣的社会所裹挟,终日顾盼于客户和艺术之间,内心充满焦虑和质疑。
为了找回内心的平静,一冰开始习字。自2012年起,一冰悉心研习书法碑帖,尤以爨宝子碑为最爱。在日常繁忙的工作结束后,一冰都会留下时间来写字。“通常是到晚上10点钟才开始,本想着写一小会儿就休息了,结果拿起笔蘸墨、挥毫那一刹那,我就仿佛置身于墨香世界,心平气静,念头通达,越写越精神,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一冰很喜欢这种状态,在她看来书法是不仅仅是一种书写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是观察人生、发现自我的内省,生命本身就是一场修行,或走或停,或急或缓。
一冰在临爨宝子碑
她将设计师思维运用在书写布局上,将书法与不同的构图、材料相结合,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以书写为语言来表现当代艺术,形式美与意境美兼备,充满了力度和张力。同时在她的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她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结合当下时代的生活情景与心境,形成了具有时代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当代性与国际性。
《心若静风奈何》1600x716mm 2021 一冰
个人首展 是被“推”了一下
近年来,一冰曾先后为艺术家张建京先生、陈原川先生,艺术泰斗陈佩秋先生,当代水墨艺术家南溪先生、虞村先生,艺术家郝云先生等策展,受到广泛关注,拥有丰富的策展经验。珠玉在前,一冰对于自己的作品展就非常谨慎,虽然一直想办个展却觉得压力很大,未敢轻易尝试。
直至开年后,因缘际会,在知名海派水彩画家、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冯信群的助推下,一冰终于下定决心举办自己的个展:“冯老师全力支持我办个展,并担任出品人,让我只管放手去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不要有太大压力。”
杨建勇在展览现场题写墨宝
胡润艺术荟总监、香梅画院副院长杨建勇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为本次展览提供了许多专业建议,也对一冰的作品给予了很高评价:“习字,乃屠龙之术,技难成而不见龙影。书写,东坡诗曰‘守骏莫如跛。’ 此所谓藏巧于拙之法。欣喜一冰书间禅意,笔墨中常见金石,书写外偶遇般若,这便是境界。《此心安处》假道书法,完成的却是视觉,当代的视觉。观一冰之书,如见金农、秉绶之书意。”
华际道-安·艺术空间对一冰的首展也非常支持,充分配合她的需求对空间进行重新装修,并将原先的部分窗和出入口位置进行调整,使得整个动线更加流畅。
展览现场
厚积薄发 做自己的策展人
有成熟的设计团队,也有丰富的策展经验,一冰选择自己完成个人首展的策展。在最初拿到空间的平面图之后,一冰以手绘的方式先做了一个初步的展陈方案,然后由设计团队根据平面方案建模成3D效果,这样可以非常直观地感知到布展之后的实际呈现。“这次展览从设想到最终呈现到大众面前,我们就进行了至少5、6次的推翻重来,从目前大家的反馈来看,一切都是值得的。”
《无系列》纸本水墨 2023 一冰
对于个人首展,一冰称之为“书写展”,而不是“书法展”。她希望能够借此能够唤醒人们对于笔墨、对于书写、对于文字的欲望与情怀。在当下这个时代曾经的书写、见字如面的感受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即时通讯软件里面的文字、甚至简略到表情符号,人们拿起笔来写字也变得越来越奢侈。如果静下来,拿起笔来给自己一段观心自在的时光,未尝不是一种释放。
签到墙
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初心,一冰在展览入口处设置了一面签到墙。每位到场的嘉宾,以笔墨在传统的信签上题写,或参观心得、或签名、或留言祝福、或随意抒怀……自由书写,与主题墙上的“此心安处”四个大字,共同形成了一幅全新的作品,随着嘉宾的不断到来,这幅作品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我希望让每位前来参观的朋友们都能感受到书写的自由,它不拘于形式、内容的限制,不为传统的字体、碑帖束缚,即使在数字化冲击的今天,当我们手握毛笔,轻嗅墨香,书写所带来的心灵上的安静油然而生。”
一冰在展览现场分享
一冰在展览现场分享
嘉宾在展览现场题写墨宝
迥然不群 是心境的反映
一冰的作品中有当下当时的感悟、有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也有她在某一时间里读到的文章等。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认为,一冰用当代的语言表现中国的文字,这样的探索非常有意义。
比如《千佛洞》这幅作品的创作就与一冰自身的经历有关。她是洛阳人,洛阳是中国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传承。作为洛阳人所受到的文化浸染是得天独厚的。一冰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将龙门的石窟文化与当代艺术表达相融合,千佛千面、芸芸众生、是你是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与人生,或浓墨重彩或清淡如菊;而其中的金色与银色两幅是她在父亲去世时创作的。缅怀先人,慎终追远,既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传统仪式。在龙门的石窟文化中,造像也有着同样的情怀。她也希望通过这幅作品来寄托对父亲的思念。
《千佛洞》纸本水墨 综合材料50x50x5 2021 一冰
《一堆道德》装置 纸本水墨 一冰
《一堆道德》是一冰专为这个展厅来创作的,手抄的道德经像厕纸一样散乱在大厅中间。她表示:“我们现在都在说复兴传统文化,但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偏颇,我希望能够通过这幅作品,去表达一些观念,引起大家对于如何真正复兴传统文化的思考。”
冯信群在展览现场
出品人冯信群(知名海派水彩画家、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为心安?怎能安处?观一冰之书,借物咏言,寄意深沉。脱书写之形,立设计本源。朴茂的笔意介入禅意诗境之中,内涵而深省。多年相知,其笔墨之间呈现的当代感,与其多年的设计工作相融相通。在书法之外,更多了一份对于当代视觉艺术的思考与探索。”
南溪(当代水墨艺术家):
一冰的书法写得很感觉,浓墨淡墨字字入心,画面整体非常有新意。而且她的书法作品不是一般的书法,而是带有画意和心境的作品,表现了她个人独特的做人做事的那种感觉和认知。实际上,写出这样的书法作品是非常难得的,临摹古人的字画虽然也可以做到相似,但要将自己的感觉和对书法艺术的认知融入其中,是难上加难。
李晓峰(艺术评论家):
这次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非常贴切地与整个展览空间以及当代观展需求相结合,使得我们不再限制于狭窄的传统书法观念中的同时,展现出了双向的作用。一方面,它突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另一方面,它表达了当代艺术的内涵以及如何激活传统艺术资源的重要性。在这方面,这个展览做得非常出色。
《汉书》纸本水墨 综合材料 1250x1480mm 一冰
据悉,艺术家一冰的作品,目前正在湖州美术馆举办的《水至无限——2023当代艺术作品展》上展出,展览将持续到23年10月8日,喜欢艺术的朋友们可以到现场感受书写的魅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