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现场|“在生成”上海开幕:30余位艺术家呈现科技艺术的无限涌现

2024-05-27 16:5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05a092ba9563d52ff6e38964a0a39b0a.gif

展览现场增强现实作品 创作者:彭家园

WHOM数字艺术团队、肉比特 RoubitStudio

2024年5月25日,《在生成》在上海the point空间开幕,此次展览由邢丹担任策展人,邀请30余位艺术家,通过算法、数字影像、AR作品等新技术,带领观众穿梭于现实与虚拟、宇宙与心灵之间,呈现科技艺术的无限涌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145a8d69165a8001758b3c9b99187701.jpg

“在⽣成”强调的是⼀种过程、⼀种涌现、⼀种相互演化的过程;既是今天科技艺术⼈⼯智能属性,也是科技艺术聚合所形成的新的可能,同时也是展览中艺术家相互碰撞所聚合的力量。这也是the point 基于⼀个“点”——这个点作为节点,向未来散发出的⽆限潜⼒,在不断⽣成的过程中去链接所形成新的⽣命形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2faff781aff1a99a0ee9b40a751f661d.gif

展览现场增强现实作品 创作者:彭家园

“在⽣成”做为the point⾸次开幕展,将展映通过算法、数字影像、AR作品呈现出多种样貌和技术背后的思考的数字艺术创作,也是艺术家们在不断地⽣成中展开对当下和未来的⽆限想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3949030df724906da0ae07233c00f7e3.gif

展映单元

《FALL AGAIN, FALL BETTER #4》

艺术家:Sarah Kenderdine、Jeffrey Shaw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315fe55bc30d5af03e7f968b58a44ecd.jpg

FALL AGAIN, FALL BETTER #4 是一件装置作品,由两个元素构成:一个是投影屏幕或大型液晶显示器,显示计算机生成的红/绿三维图像内容;另一个是用户界面,它是城市地铁列车上的一个把手(应该是作品所在城市列车上使用的那种把手)。

这件装置作品的标题参考了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那令人振奋的宣言:“再试一次。再失败一次。失败得更好”。失败和跌倒是困扰全球意识的焦虑语言中的同义词,从形而上学的“堕落”和“所有生命形式的死亡”,到历史上的自然和人为灾难,再到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的“日常不幸”悲喜剧。从这个意义上讲,该装置可以被解释为一座坠落者的纪念碑,其形式是一个连续重演的可笑而残酷的剧场,每个观众都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贝克特式的改良可以在这里无休止地排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fd7530bb97e2330fde1eb0db38cef00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371361a4de6b64b9cfa2029fda246cde.png

《INSIDE THE ETHEREAL EYE》

艺术家:Sarah Kenderdine、Jeffrey Shaw

Tobias Gremmler、Sir Johnathan Mills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28de76d9903009f13d5f29df57d28f9c.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25ad6757b85f0bd632eca64477fb229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d364e51cf0494ad9434d062a11eff711.png

乔纳森-米尔 (Jonathan Mill) 1996 年的作品Ethereal Eye探讨了身处于由沃尔特·伯利·格里芬 (Walter Burley Griffin) 和玛丽昂·马霍尼·格里菲斯 (Marion Mahoney Griffith) 所构思和设计的建筑空间中的想法,而这些空间大多从未建成。这部作品最初在1996年的阿德莱德艺术节上首演,是一部“电子原声”舞蹈/歌剧,分为水、土、火和空气四个部分。

对这部作品进行全球幕演绎,是为了纪念沃尔特和玛丽昂的建筑,并为一个直径六米的半球形穹顶装置重新创作独特的Ethereal Eye。通过拍摄格里菲斯夫妇设计的墨尔本两座标志性建筑——沃尔特的纽曼学院和玛丽昂的首都剧院的天花板结构,为作品的上演创造一个独特的舞台。该作品将档案资源与前沿的数字捕捉技术相结合。

《生命花园》

艺术家:费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32c75fb25e33cecced2343254824871a.jpg

作品《生命花园》以艺术结合科技的方式,探索东方文化中特有的生命观与宇宙观,艺术家以五行观念结合数字艺术,培育以生命为种子的生命花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3ccc29a9f9015215549fd178e6d4ca8c.gif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46d00c788c11e36e3a2f6c41ce75a7c4.gif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生命的独特性来自“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的多元组合,生命的能量由五行元素间相生相克的动态关系生发而成,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反映出宇宙中物质的微妙平衡和动态变化。

在这片灵动的花园里,观众得以感受五种生命元素间的能量流动。以沉浸式影像的形式表现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展现生命的芬芳,向每一个独特的生命致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bf65f1eeff20592a77b49d5ca8ac15a8.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9ee88972dc443f245b2637b11b1f446d.png

《星球城市》

艺术家:Liam You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254f2c8dbbe95c6c64e00ef799c32e26.jpg

经过数百年的殖民化、全球化以及无休止的经济榨取和扩张主义,我们已经重新塑造了世界:从细胞到地壳构造板块。但是,如果我们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地球扩张的趋势呢?如果我们达成全球共识,从庞大的城市网络和错综复杂的供应链中抽身而出,融入一个容纳地球上所有人口的超密集大都市呢?

《星球城市》是一部集电影、VR体验和书籍于一体的作品,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拥有100亿人口的想象城市,也就是现在地球上的全部人口。在这个城市,我们将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交出,给回全球范围的荒野,并归还偷走的土地。电影镜头跟随连续不断的节日游行,在365天的循环往复中穿过城市。每一天的画面都与不同的庆祝活动相关,电影节拍不断变化,新的颜色、服装和刺耳的声音不断循环。

该片由思辨建筑师Liam Young设计和执导,服装与《使女的故事》、《西部世界》和《入侵》的服装设计师安·克拉布特里 (Ane Crabtree)合作设计,原创配乐由广受欢迎的电子制作人福雷斯特·索兹(Forest Swords)创作,突尼斯唱作人埃姆尔(Emel) 演唱。《星球城市》既是一幅非凡的未来图景,也是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一次紧迫审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353750f15a98532b0261f11efb1931b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73e8bd5d24428852a3907cd6ae2d81f1.jpg

《算法织梦》

艺术家:王萌+于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15977eec338537b92c0b9f0c3beb7553.jpg

梦是信息的迭代,在无形的沉默中自我优化,递归调用,构建虚拟的场景。梦是缓存的清理,释放冗余,链接断裂的数据,在静默的电路中寻找效率的路径。梦是异常的算法,在标准逻辑之外扩展新的模式,探索在规则的边界,生成未知的输出。

《算法织梦》是「未来诗」系列中的一件作品,它探讨了当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方式重构并重新解释人类输入的数据时,这种从AI视角观察所得到的结果如何激发我们对自身认知的新思考。通过这种独特的“重构视角”,作品提供了对我们理解世界方式的新洞察。

「未来诗」是音视觉组合王萌+于淼2024年最新的“人机共创”创作系列。该系列在技术与艺术、数字与人性的交汇中挑战传统创作的边界。

《人如舢舨》

艺术家:蔡宇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ba1a58435761fb22b787bd40622bf027.jpg

《人如舢舨》是一件基于“疍民”民族志出发的VR作品,作品想象了一位福建疍民的上岸经历及关于被技术社会塑造的陆上人的虚构写作《曲蹄集》,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一部着眼于大历史语境下的个体叙事。同时,本作品也是一件关于“双目对抗”(binocular rivalry)的VR实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c032c22b8315b4e903d7232b542ea816.jpg

《秃力城》

艺术家:黄河山 秃力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f9441ee467df3f50bd387bf4d4804048.jpg

「秃力城」是数字艺术家@黄河山hhs 策划的魔幻现实主义虚拟城市构建项目,探讨在消费社会背景下虚构时空产生的荒诞诗意,一场对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反叛。

虚拟的秃力城让“物”失去了“真”的特权,中国城市的电子复制碎片被解构重组成充满肆意性的消费社会景观,一个没有底部的乌托邦。这是时代冲击下现代人不经意忽略的失落和荒诞,人为虚构的概念和符号将世界浇筑固化成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cfd3705bfb833387aa9d854b2b058160.png

《仙馔珍馐》

艺术家:肉比特RoubitStudio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2f575af8aac88e8b1dd22c1b8e405dd5.jpg

影像作品根据乔瓦尼·贝里尼的绘画《诸神的盛宴》中,当生育神普Priapus试图掀起酒醉的仙女Lotis的裙子的时候,却被一声驴叫惊醒了宴会中的希腊众神的情景进行了重新解读。试图以“蜜酒(Ambrosia)”作为线索,从仙女Lotis的视角,描述一种酒醉状态下身处喧闹宴会以及危险将至的迷离意识。

作品同时也是在用数字影像的形式以及一种多民族主义后现代文化的视觉语言,回应唐娜·哈拉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针对未来的赛博格时代,一种新型的性别权力统治与反抗压迫的关系将会发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1e0534991a9332a9ee65b2470c3af102.jpg

《爱之眼》

艺术家:孙世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d588d263b744e28c346609a48bf5cc42.jpg

人与人对视时,往往注视的都是彼此的眼睛。因为那是灵魂裸露的部位,我们能够从中读出爱与恨。日渐疏离的伴侣们再也无法在彼此的眼中找到爱的痕迹,反而对一双机械之眼着迷,这便是被誉为“道德拯救者”的陪伴型仿生人。每一台仿生人都需要经过一种名为“眸灵测试”的检测 —— 测试机体会被输入一段对白,并做出相应的眼部反馈。若在测试期间测试人员感知到了瞬时灵魂的触碰或者始终没有产生抗拒,既实验通过。

这段影像来自于一台名为“爱”的陪伴型仿生人,它拥有一双可变色的星型瞳孔。这是它的“眸灵测试”片段:“你生气了吗”“没有”“…”“哦”

《衍》

艺术家:FUTURE MODE艺术小组

(陈艺轩、金典、田禹、高洁、闫石含玉、朱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b746524a74dc15a46193b19a63497d8d.jpg

《衍》是一个无序的、偶发的数字流场,建构了一个沉浸的、多维的、身心的能量场域,唤起直觉与知觉的更多可能性。也是FUTURE MODE艺术小组的自我发问,反思和探索数字介入当代艺术创作,带来的意义与新的可能性。试图展示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有序来自于在生成算法中既定的宏观状态,比如色彩、生命、规模、速度、尺度等,无序则是微观状态下形式样貌的可能性。借由数字生命相对单纯和原始的代谢过程,自发和非自发过程相互依存,描述了一个觉知、无常、平等的世界观,不可逆的走向时间和生命的问题,就像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从生到灭,从弥到散。

《潮汐流》

艺术家:潮汐共和UNITIDE

(耿直×王墨石×胡卓君×张一丁×宫一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b0cf3338e4463378f4d75e8628041790.jpg

“潮汐流”以人工智能算法模拟深度时间(deep time)的视角,在地下的世界中捕捉宇宙引力迁移的痕迹。

我们原本认为恒古不变的大地有了生命,万物的能量汇入了以“宙/世/纪”为计量单位的时间流——岩层有了潮汐,山峦经历着蜷缩与伸展,地壳有了涨落的脉搏,大地有了呼吸。我们栖居的行星,生生不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27ed6f9a818508be7f4a222223bde3e3.jpg

《MPU·驯感者》

艺术家:CT.LAB数字艺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0197c691b63fdba86d464061ad6f0fa4.jpg

CT.LAB探索人与科技媒介的关系,人的情绪是被感知的,无形的。当人类执着于把无形的情绪变为有形,并相信情绪被定义,就有了「MPU·驯感者」的诞生。「MPU·驯感者」是情绪之神的象征,用户需要向它传递情绪,实现信息交换,了解自我。

数据模型介绍:

情绪是复杂的、交错的。CT.LAB在大量的数据和心理学模型支撑下,聚焦于情绪沙漏模型与色彩理论。通过模型衡量用户对交互方式的乐趣(Pleasantness),用户对交互内容的兴趣(Attention),用户对交互动态的舒适度(Sensitivity),用户对交互好处的信心(Aptitude)。「MPU·驯感者」基于理论模型,通过读取用户的面部表情,多维度地分析个人的心理情绪,最终生成对应的情绪形象。

《算法色池系列 -中国传统色数字色库》

艺术家:INCAL Production

项目合作音乐人:ANTON -「光渊」音乐计划 (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dcc4233e3ff299c931e7baeae64f591a.jpg

眼见者为“采”,因采而生“色”,以“色”而绘万物万象。

INCAL Production以“中国传统颜色”为切入点,将如今看来文字性的、逐渐在我们共识中消失的“中国传统色词”从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淘沥出来,以基于程序算法的方式对中国传统色进行全新的数字化演绎。

中国传统色词有别于西方潘通色的单一色值确定,它对应的颜色充满了变化,它贴近于自然本身,因此INCAL Production选择借用程序的算法来模拟自然的随机性,参照郭浩所著《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里所总结的每个色词所对应的RGB值作为数据向量,将RGB值映射到如迭代算法、CFD等拟态算法中以作变量,正是中国传统色词的“范围”特性基于了生成的自由。为中国传统色词赋予阐释性的诗意画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3f2f1752fcb796157d72cf90cb5bc09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a7922db8c995b75bc48b381717c917e0.png

算法色池-[松花篇]截帧

《失控》

艺术家:任庆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a2f9111abd52271040070996c452ccaf.jpg

在这个以手机为中心的数字时代,每个人的相册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集,记录了无数瞬间和记忆。并非所有捕捉到的瞬间都是完美的,模糊的轮廓、过曝的光线、不经意的抓拍,这些都是日常记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瑕疵”。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提供了创造新形式美感的机会,通过艺术的手段转化为一种独特的错位美。

通过将这些不完美的图像进行重叠处理,我们不仅仅是在物理层面上叠加图片,更是在叠加时间、情感和记忆的碎片。通过引入一定程度的“失控”,让最终的图像产生出预料之外的效果,增加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和不可预测性。

最终生成的图像,就像是时间的密集缩影,每一层都承载着特定的故事和情感,而整体则展现了一种错位美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ee0285d24a802d0143ff8a1b110ac083.jpg

灯光装置

《时间之外》

艺术家:邱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4e26d173fba6b829b2f583358a2df65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74fe525ea35d0d629fd4823e8d2c204b.gif

无论是在数字世界还是在物理世界,坐标是我们描述位置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是宇宙的任何方位,也可以超越时空,投射于想象和内心的世界,流动于宇宙与心灵之间。

它既有向外延展的动力,也是向内探寻的深度。这里既是所有,是一切可能,是心之所向···此刻,位置和方向也许并没具体的意义,成为一切存在的源头和终点,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fcb4022f391d6d352ebcd4298ac8414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35df51f3f301adb41268540276a12b6e.jpg

AR单元

《我们的⼤象穿过原野与沼泽》

艺术家:彭家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e8aa15381ce84c18137b158f64554a68.gif

这件作品是一个基于ipad的AR程序,在与展厅契合的AR空间中,有一只2m多高的亚洲象在展厅中徘徊,观众可以拿着iPad在现实中寻找,ipad内会提供一个虚拟手电筒,跟随虚拟的光照我们可以找到大象的位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966a8df26addecb4c5ca1f2a8b7600b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ae1734b5096e6e7599a5c0c0e4968ef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d86e6587bafb941261585dbdf380a71a.jpg

《登陆计划》

艺术家:WHOM数字艺术团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c3df359462cfe9d8196fe630d87fea5b.gif

WHOM数字艺术团队由贺彦朝、秦漫、任庆齐、张千艺、黄筱茜共同发起,致力于探索数字时代“非物质性策展”的模式与策略。团队在2020年最先以三维技术搭建了艺术+游戏的“我们人类在火星”多人线上展览体验空间。近两年来合作邀请30+数字艺术家发起多个VR、AR、MR艺术展览。WHOM数字艺术团队希望并持续探索游戏式交互体验、互动式信息交流整合等呈现方式,为数字艺术家、数字化艺术作品提供更多未来可延展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1df85108b0dcbcdffc1ec3548d18e2a0.gif

《Death in Life》

艺术家:崔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eb2e3d5c65655a0c7cf8a0ebd7624d9f.gif

在后人类看来,身体性存在与计算机仿真之间、机器人科技与人类目标之间,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或者绝对的界限。本作品探讨了一种非传统的生命形态:虚拟自杀的生命。这种生命形式不断自我创造与重生,挑战了那种残暴的、由惰性引发的重复性生存模式。在这种重复中,我们很容易迷失于自我陶醉的虚伪之中。作品以舞台为奠基,通过虚拟描绘了未来,机器即人,人即机器。机器是人生命的化身。机器的运动便是灵魂的舞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444a82ff462da953c155ba2a72c01afd.gif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b676054901d1b6dedc297a279450d05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d07f25416592b8c95e57aa5d0aecede8.png

《比特岛》

艺术家:刘思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854e8fbd9f25d37f9e74e778bceb635e.gif

这个项目是艺术家对新兴技术影响所产生的社会现象进行个人反思的表达。近年来,在中国农村兴起了一项新兴技术产业,即通过山区溪流水力发电来运营比特币矿场。艺术家将焦点放在了这个新兴且蓬勃发展的行业上。通过收集新闻资料和实地调查,艺术家深入研究了虚拟货币“挖矿”行业在农村地区背后新兴技术与传统环境之间复杂而交织的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510ba19b11b79fc73f7b9a43dcab6280.gif

这个项目以个人叙事的视角来表达,通过拆解和拼贴虚拟数字场景与真实新闻图像,旨在构建一个数字舞台景观。艺术家基于真实采访制作故事,并通过融合现实与虚拟元素的互动电影来传达这些故事。它旨在展示隐藏在偏远山区深处的后现代社会景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8abb91f93f4dfca9d21cc08c3fcdd0c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320f8f288ca1ead417faac35d774903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65eea48900a1e654bad8eeee94d92d20.png

《招财进宝图》

艺术家:宫一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ff6ee63c180668725fcbf7d0e3fa5437.gif

“招财进宝图”大概是几代人共同的视觉经验,也是人们传统观念里对“美好事物”拼贴式的联想,里面的物体都承载完美寓意并脱离功能的“观念物”。古代家庭里家具为“礼”的物化,遵从着“以故兴物”的顺从关系,物品从功能到其扮演的角色都附属于更大的社会规制下。而以功能先行的模式逐渐吞噬了这种约束力,转为符号的认同和空间的争斗。这种对物的符号与当下家庭中商品的符号有所区别,像是一场从自上而下的顺从到自下而上的寻找过程,我们深陷其中的是商品化、空间关系的争夺与满足。而“招财进宝图”其中的拼贴构图和劣质的拼贴视觉,都与当下人们观看的方式及其相似,即吸收了流媒体和新媒介下制造的图像内容之后进行的联想拼合,这种观看方式也影响到对物体的定义方式。我提取与进宝图中“功能”相似的物体,进行置换使其在模拟状态下成为家庭的景观如花洒是家庭中的瀑布景观…,并从试图抓住它们的使用时的转态,暂时从功能书中解放出来。同时在这个长时间隔离居家的特殊时期,希望以伴侣相称的花洒瀑布,少女树,烛塔…可以增加一些陪伴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7818a235a6e880354c5801ff6bf0709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0d1ce6ca28be4cdcd9bc000a14057ac1.png

《奥德修斯与独眼巨人的暧昧游戏》

艺术家:肉比特RoubitStudio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e9086c19c9709d9af6d2e6a63a9138dd.png

18世纪英国哲学家边沁提出“圆形监狱”的概念,利用无法确定的监视状态建立犯人的道德约束和秩序要求。这个概念由福柯发展成为“全景敞视主义”,波斯特又将福柯的全景监狱理论与数据库联系起来,提出“ 超级全景监狱” 理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推进,“全景监狱”成为互联网的一种隐喻,并演变出超级全景监狱乃至共景监狱。传统社会的权力与控制并没有消失匿迹,而是以更加全面隐蔽的方式渗入网络空间中,处于“权利的眼睛”下的人们,在被凝视的压力下自我规训。希腊神话中奥德修斯对独眼巨人谎称自己的名字为“Nobody",使得巨人在意识到危险时高呼“Nobody is killing me!”,巨人的同伴因此降低了警惕,最后奥德修斯通过躲在羊的腹部躲过了独眼巨人的追捕。作者对这一场景进行了大数据语境下的改造,试图去回应“超级全景监狱”状态下个体该如何面对信息不对称逐渐消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975ac385c84ba3242432f03152a712d3.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aa2b2aec263600ff11175506c9c74ab3.png

《正在着色》

艺术家:王雪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4e10a926bedec2f91697acd9e28991f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2937cf3a1719be1d1c85365dd241211a.jpg

以金属、甲片、青铜等刚硬材料为基础,灵感源自身体结构,融合手工感和机械感。通过展现冰冷物象的生命化和处理坚硬与柔软的对比矛盾,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物体结构。重新雕塑古代工艺盔甲,对旧的形式进行了批判性的重构和发展,试图构建出一种新的、不确定的、充满可能性的范式,等待观者深入诠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2ed0dcd5f273d78aa0ec911b6447db8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eea770e9b6ca970053eb91db997597de.jpg

《太乙山 : 陨金》

艺术家:王一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c78723c9bef6c1ab5fd3fd01b4fbd53e.png

太乙,又称太一,在中国古代指宇宙万物的本源、本体,又称“道”。《太乙山》为2024年创作的系列艺术作品,通过摄影扫描与3D参数化建模,通过数字世界再现了自然世界的映像,以太乙虚空为主题力图描述宇宙之初创世的神秘与宏大。力图描述人类世,神话世,自然世在数字纪元的时空重叠。《陨金》是物体五行属性中“金”相关的一章,以虚拟现实的形式再述道的映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cf7942b8300cad5ea2de1f733ad962a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894ab40abeb2bb9bbda3822cbabb2d8f.png

《坠落的马桶》

艺术家:吴碧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fff3ac810204136e98d5470a7ac73588.gif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bd5617509026727a71a6ebc52558f9ab.jpg

这是一个运用3D扫描与虚拟现实技术共同伪造的混合空间之旅。马桶将作为您通往异世界的入口,从下水道坠入一个虚假日常与真实幻想共存的空间。这里有伪造的真实、模糊的感官与幻想的日常,构成了一个由人类想象与具体现实杂糅的异空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b15b8c800f7ee073817795e203e8e80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16bb08abd5de998c9844410191e1dbc2.gif

《元素》

艺术家:XVision混合现实艺术小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e88b59341177657ba111b8cb960bc918.gif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9c88b5bfa63114e5bead7b0eb2fd67d4.jpg

XVision混合现实艺术小组是一个致力于混合现实艺术的创意团体,核心成员集合了新媒体艺术、虚拟现实、影像艺术、三维动画、视觉传达、计算机图形学、艺术理论等跨专业、跨领域的艺术与科技实践者。团队共同投身于推动混合现实成为一种普遍化的艺术承载形式的事业之中,用创新与创意融合虚拟的数字增强物和物理的实体空间,打造线上与线下无缝混合的多感官体验。X VISION团队的工作涵盖AR、VR、MR等数字内容的创作与线上线下混合的快闪事件、艺术展览与公共活动策划,通过艺术让多元的视觉风格引领混合现实走进普罗大众,成为互联网元宇宙时代布局的重要一环。

《电子盆景》

艺术家:周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5429d46216d306b8a7e0fd0d9e502359.gif

“电子盆景”是一件融合了中国传统盆景艺术与现代科技的数字艺术作品。在这件作品中,借助AR技术,将一棵由黑色电线构成的树干与由显卡重构的树叶巧妙融合,创造出一个独特且生动的虚拟盆景。

“电子盆景”打破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将传统盆景的精致与现代科技的创新完美结合。电线与显卡的材质碰撞,既体现了工业感,又展示了自然之美。同时,通过AR技术的运用,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这棵盆景的独特魅力,体验到科技与艺术的交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99ad03b839c3e513e64f68ea91cfbc3d.gif

“电子盆景”不仅是对中国传统盆景艺术的一种创新传承,更是对现代科技在艺术创作中应用的深度探索。它提醒我们,在数字时代,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科技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这件作品鼓励观众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传统美学,思考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无限可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ac3e9ed3d6fcceb5570b9cda3dd4892e.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0919cacfc074d0c55cafe7cf1d3074e7.png

《狮子林X》

艺术家:贺彦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38495e1919e8db1645ad5d3f2b2e31ee.png

该作品的概念源于苏州狮子林中的石山,作者将其语境置于虚拟赛博宇宙中,构想出一个未来超现实的山石景观。作者通过这个作品探讨了未来虚拟宇宙中以赛博生成方式生产人文景观的可能性与想象。《狮子林X》是一次虚拟大地艺术实验,将传统与未来、超现实与人文情趣融合于异空间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11e9aa52b9e373be6069615322176f5b.gif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5a5b08de118382f6ab1581356fc73ad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9c9c6237a132accf870a1f34a2282e0f.jpg

《星碑计划》

艺术家:程毕迪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405/4168d98e4628ba444f88d482b0ebf79d.gif

在宇宙历史的洪流中,人类文明沧海一粟,外层空间中许多星体关乎到人类文明的存在与否。可惜的是了解他们的人还是少数,许多拥有闪光点的星球仍孤独地漂浮在宇宙中,被忽视被遗忘。

在《星碑计划》中,我试图为这些星球建造纪念碑,以可互动的拼装模型作为形式来呈现作品。借纪念碑的”永恒性”来表现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诚然,建造纪念碑的过程是人类自恋、自大和贪婪的体现。但宇宙远比人类文明更加灿烂,更加永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81c385dd9c14bfe20f59a06b386b751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5/33a91bb170732ba19f7e9ac713382f69.png

数字艺术之夜

展览《在生成Generating》开幕当晚,还举行了音视觉艺术家组合王萌+于淼带来的王萌+于淼的专场A/V表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02a266db69c8adb19223c172a2aeb00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5/43b3253938052897f2b0903e1dad4b56.jpg

时间

2014.5.25-2024.7.31

地址

the point空间·上海市徐汇区钦江路102号1幢东楼14楼

参展艺术家

蔡宇潇、潮汐共和UNITIDE(耿直×王墨石×胡卓君×张一丁×宫一宁)、CT.LAB数字艺术、费俊、FUTURE MODE艺术小组(陈艺轩、金典、田禹、高洁、闫石含玉、朱姝)、黄河山 秃力城、INCAL Production、邵志飞(Jeffrey Shaw)、利亚姆·扬(Liam Young)、邱宇、任庆齐、肉比特RoubitStudio、孙世晟、王萌+于淼、程毕迪斯、崔昱、宫一宁、贺彦朝、刘思涵、彭家园、肉比特RoubitStudio、王雪松、王一才、Whom数字艺术团队、吴碧琳、XVision混合现实艺术小组、周昉

策展人

邢丹

AR统筹

任庆齐

视觉设计

李沁

主办单位

MANA synergies

AR技术支持

北京悉见科技有限公司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