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元代钧窑蚯蚓走泥纹蓝釉碗

2018-01-10 20:40


■陕西宝鸡 高次若

  1996年,陕西扶风县城关镇八岔堡村一元代古墓中,出土了一件钧窑的天蓝釉碗(见图),釉色呈天蓝色,胎质厚实,碗底有窑变紫色铜红斑,为元代钧窑瓷器的典型作品。该碗高7.5厘米,口径18厘米,腹深6厘米;侈口,圆唇,斜腹,圈足;口沿处略有冲。这是关中西部地区很少碰到的一件从地下出土的元代钧窑的天蓝瓷釉碗。特别引人关注的是,该碗内壁上扭曲的蚯蚓走泥纹,这是钧窑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常发生窑变,除本色釉外还会变出其他颜色,这些釉色是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因此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故有“钧瓷无双”的说法。而钧瓷的名贵之处正在于这种独特的窑变釉色;加之此碗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钧窑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晚期,以后历代都有仿造。它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至今流传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钧窑瓷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其区别于其他青瓷的一大特色。钧窑釉色大体上分蓝、红两类,具体的可呈现月白、天青、天蓝、葱翠青、玫瑰紫、海棠红、胭脂红、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红等。其中,蓝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都具有莹光一般幽雅的蓝色光泽。

  钧窑瓷的胎质虽不精细,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几乎呈褐色,但胎骨坚硬。釉色为多次施釉,釉层肥厚、平静腻润,并时有流淌现象,当时,宫廷除烧造少量的碗、盘等日用生活器皿外,大多烧造御用瓷,器型规整严谨,比例协调合理,重心或多或少有下坠感。总体来看,宋代钧窑瓷器古朴典雅,规整大气,釉层肥厚而平静,窑变丰富而协调,犹若贵妇般的雍容华贵。

  钧窑瓷器的生产制作自元末以后渐次衰败。明代万历年间,钧瓷的“钧”字因犯了神宗的名讳,窑场被官府封闭,此后钧瓷生产一蹶不振,陷于濒临绝境的地步,尤其是钧瓷烧制过程中自然窑变的奥秘更是技艺失传,无人知晓。直到清光绪五年(1880),钧瓷的烧制才开始有了初步成果,卢氏兄弟烧制出了色彩单调的孔雀绿和碧蓝相间的仿宋钧“雨过天晴”器,此后又在“天晴”器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抹红、飞红等新工艺。卢氏仿是近代最早、也是较为成功的仿作,其精品之作虽已达到了真假难分的程度,但还是有较为明显的破绽:除缺少“蚯蚓走泥纹”外,窑变红斑发暗,而且内外各半,自成片段,不及宋钧自然。钧窑瓷器仿制品的大量出现应该是近几年来的事,由于钧窑瓷器普遍不存在花纹装饰,故其作伪者主要是伪造真品的釉色和造型。这件钧瓷碗的出土,为人们认识钧瓷的本来面目,从而识别真品与赝品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