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简称户部一两)开模压制时是一系列共5种面值,分别为一两、五钱、二钱、一钱及五分;小银币的图案相同,只是尺寸缩小、面额更改。经实际测量,一两币的直径是43.4毫米,边缘高起处尺寸在3.1毫米,比例值为14:1,确实在文献上记载的规范之间。重量是标准库平一两的37.3克。“库平”是清政府用银的标准,通行于全国,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签署的《马关条约》中的规定是每两重37.31256克,一般简称为37.3克,各地方在实行上则稍有出入。已经发现的样币重量却有36.2克、37克等多种,以贵金属币误差都是在千分之三的规定来说,与标准库平一两的37.3克差异颇大。
户部一两是中国银本位货币制度的最精美的代表,为了体现满清皇权制度在货币领域的权威,其设计制造者不计成本地进行了精美绝伦的设计。其艺术水准、防伪能力迄今没有被超越。鉴于其库平一两的重量设计与库平七钱二分的国际、国内市场惯例不符,制作成本过高,自1903年下半年制作一批后,一直没有流通,就被回炉,所以旷世罕见。就该币本身而言,其艺术价值远超其文物价值。
庚子年爆发的“义和团事件”导致当时兼造银币的北洋机器局毁于战火。次年袁世凯接替故世的李鸿章为直隶总督,翌年奏准在河北西窑洼护卫营址(今天津大悲禅院旧址)设厂,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1902年12月15日)该厂正式开铸,命名“北洋铸造银元总局”。
北洋银元局依照此建设制作饼,经试压证明薄者音清脆、厚者音沉闷。在袁世凯批准后试制了六七千枚,但没有发行,原因不明。从截止于2013年的存世量来看,绝大多数都被回炉改铸,泉界习称此为“户部一两”银币。由于在日本大阪造币局的沿革年表中,亦有“1903年6月,清国委托货币模具25组制造完成”的记载,足以证明此一两的模具来自日本。自“光绪元宝户部一两”银币背面的英文“29th year of kuang hsu”,可知其模具之雕刻及试作均在此光绪二十九年。
“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银币——为清代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户部天津造币总厂铸造。该币规格尺寸:一两型:直径是43.4毫米,边缘高起处尺寸在3.1毫米,比例值为14:1,标准库平一两的重量应当在37.3克。其正面中央镌汉文“光绪元宝”,外围上镌满文“光绪元宝”,下镌币值,左右分镌“户部”二字;背面中间镌蟠龙图,外围镌英文,中文意为“光绪二十九年户部一两”。该银币乃清代户部铸造的著名珍稀银币之一。该币是中国所有龙洋图案银元(包括国外发行的所有银币)中,工艺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强烈的品种,镜面平整光滑,纹饰的相惯线(相惯线——现代机械制图学术语,即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及曲面与曲面之间的交线。)显得非常清晰,特别是户部一两系列银币铸造精美,字口、纹路和边齿深峻,完全是国外铸造的样币风格。作为准备流通的货币(尽管没有流通),其暗记防伪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可匹敌,钱币表面的包浆醇厚,即便是对银元没有研究的外行也是爱不释手,极具观赏性。户部一两银币,楷书文字书法极为精湛、大气,间架结构平衡舒展,在龙洋里首屈一指。而赝品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具有文字不流畅、图像模糊的特征,其文字走失风神,一般含银量低,也没有什么锈色包浆,防伪暗记更是无从谈起!赝品伪币纯属东施效颦。事实上,迄今铸造的银、铜币的文字也没有哪一种可以与户部一两的文字相比。 户部库平一两为中国最大的机制龙银,在筹划之际朝野都寄予厚望,譬如光绪二十八年海关报告书中即记载:“袁宫保急图整顿,即拟铸一两重之银币,实于北方不无裨益。从来洋元虽按两计,并无一两重者,若能照一两广铸行使,当有准则矣。”可惜清政府举棋不定未能修成正果。户部一两可由“两”字笔法从“人”、或“入”分为两版。由于留存数额极少,在“民国八九之间,平津市值,每套不下三百金,今且数倍过之矣。”前辈张伯在1940年9月《泉币》第二期上如是说。 该银币乃清代户部铸造的著名珍稀银币之一。存世量稀少,实属珍稀难得之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及投资价值,藏品有一定的年份,钱币的包浆自然厚重,手感自然浓厚,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强度更高.耐久性更胜一踌.纹理更美丽动人.这钱币在收藏市场是非常少见之品种,传世与发现量较为稀少。加上其精美传世经典的来源有着很高的收藏市场价格 。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