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江苏书画”——翟明帅(2018年第23期)

LW7590M15i9YLW0pkwlYLX65P5U86YKNqYJ5Y69i.jpg

3sKgPGyZ7fd8yfIsGAsu2sHPANzTu7VWCcdK4GSQ.jpg

  艺术家简历

  翟明帅 1982年出生。200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淮阴师范学院,系首都师范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美协会员。

美学新动力——翟明帅

邵顺文

  明帅是我的挚友,小我十一岁,是当代中国青年画家中的实力“诸侯”之一。我们的缘分起于他的作品集《蝶殇》,那是一本小说集,我有幸帮助出版,彼此结下深厚友谊。在南京,在淮安,在宿迁,我们一起把酒言欢,畅饮阔谈,梦想人生,意气风发。

  时光荏苒,弹指经年。我们各自在人生道路上开掘进取。在报端,在杂志,在诸多媒介上,我一直留心明帅的“存在”。近年来,他锐意拓展,佳作连连,成绩斐然,令人刮目。他的国画作品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等展览,获得江苏美术奖、文华美术提名奖和首届青年美术作品展银奖,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和江苏艺术基金美术创作资助项目,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美术机构收藏,另有多件书画和文学作品发表或入编典籍。

  他不光注意绘画技法,也注意绘画理论的研究与拓展,这使得他的画作更加气韵裕足,赏心悦目。如在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上,他发展了传统的扬弃理论,并丰富了国画传承与创新的内涵。他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又对立统一的,创新指向当前,是点性的;传承指向历史,是线性的。以青绿山水画为例,人们可以梳理出青绿山水画传承的清晰脉络,也可以探寻到不同时代的画家在这条传承的脉络中所迸发出的创新火花。而创新意味着突破,体现在个人的作品上,有着鲜明的符号特征和标记意义,这让画家有别于前人,从而成为画家自己。传承与创新体现了不同的存在意义,传承意味着“前人在我”,创新意味着“我在我中”与“我在后人”。

  明帅是个勤勉的画家,也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布道者,他每年都要带学生外出写生,楠溪江、武夷山、雁荡山、沂蒙山等众多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觉得写生的直接意义在于它能够为艺术家提供新鲜的创作素材,让创作不至于断源枯竭。他“楠溪系列”青绿山水的创作素材都是来自于楠溪江写生。在写生中,随处可见山水画的基本元素——屋、石、木、溪、云、竹等,一草一木一石一山都可以入画。通过写生和创作的实践让他对山水画有了更深的理解:“石为画之骨,屋为画之魂,水为画之脉,竹为画之神,云为画之气,烟为画之韵。”这是他在长期写生过程中对山水灵韵的切身感悟,也是他对“眼中山水”“手中山水”与“心中山水”的深层认知。

  近来,我在不同的场合,用心研读了许多名家力作,收益良多,但是,相比其他诸家,我更喜欢研读明帅的画作。他的作品,有着与他的年龄不符的大气象、大格局、大境界。在此,我以他的《临江吟》为例,和诸君分享。

  一、气象见开阔,局意见高远。在这幅作品中,苍茫远山与奔腾江水自远而近进入我们的视野。浮云缭绕,高木苍翠,给作品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嶙峋巨石,在滔滔江流中岿然不动,增添了作品的雄浑之美。辽阔的江面,在渐渐收束自己的宽度,临近吟者和我们脚下的时候,江道陡然变窄,告诉我们命运多舛的人生际遇,也构成了吟者歌咏岁月与天地的绝佳坐标。明帅的作品以开阔的大气象,向我们展示了他构思图画和谋篇布局的能力,也向我们展示了作品的“立意、笔意、画意、局意”之“意大”,以及气象的开阔。如清人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所言,“布置落落,不事修饰,立意之大者也。平正疏爽,直起直落,笔意之大者也。传写典雅,绝去俚俗,画意之大者也。安顿稳重,波澜老成,局意之大者也”。其作品高远的局意令人赞叹不已。

  二、气韵见生动,山水见性情。明人唐志契说:“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山得其性情,便得环抱起伏之势,如跳如坐,如俯仰,如挂脚,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而落笔不生软矣。水便得涛浪潆洄之势,如绮、如云、如奔、如怒、如鬼面,自然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而落笔不板呆矣。”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沈周作品《庐山高图》可谓得山水性情的范本之一。清人沈宗骞谈到山水画创作时说:“故得笔动机随,脱腕而出,一如天地灵气所成,而绝无挂碍。”观明帅《临江吟》,山不能言却有千言,水未曾语然吐万语。明帅的艺术作品把寻常物事人性化并人格化,使山水有了自己的性情。而这一切,分明又感染了吟者和读者,达到了画面的和谐以及画面与观众的和谐。

  三、运墨见清新,操笔见脱俗。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说:“愚不蒙则智,俗不溅则清……尺幅管天地山川万物,而心淡若无者,愚去智生,俗除清至也。”这段话,向我们指出了画家作品清新脱俗的价值与意义。如何做到不俗?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言:“作画宜癖,癖则与世俗相左,而不得累其雅;作画宜痴,痴则与世俗相忘,而不致伤其雅;作画宜贫,贫则每乖乎世俗,而得以任其雅;作画宜迂,迂则自远于世俗,而得以全其雅。”如是,能避五俗(格俗、韵俗、气俗、笔俗、图俗)者,大概可谓之曰雅或新也。我与明帅交往已久,深知明帅天赋异众,胸有乾坤。他有耐力、有能力、有努力、有魄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锐意开掘。他为人不俗,平时喜欢读书思考;他为文不俗,文章富有才情;他为画不俗,力求在画面中营造与众不同的情境与启迪。在《临江吟》中,我们更可以看出他笔墨恣肆、纵情山水、心中大千,俱由山水人物——代言。作品展现的清气,震撼人心,令人读后不能忘怀。

  明帅和我俱为苏北人。他的故乡出过项羽,我的故乡出过韩信,这似乎注定了我俩的兄弟缘分。我现在偶尔客串去他的故乡讲课,他则调到了我的故乡,在一所大学里专职研究并传授画学。我们的情谊自文字始,更因书画醇厚绵长。

  前不久的一个雨后傍晚,我回老家看望明帅,在他讲学的大学旁边,我们听雨长谈,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相识的时候。霓虹高照,夜已阑珊,我们依然是笑论古今,依然是开怀畅饮,但与最初相识的时候相比,变化了的是什么呢?是时光给我们带来的人生智慧,是时光沉淀在我们命运中闪闪发亮的东西。

  每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都带着锐不可阻的变革,带着新动力的介入,如同蒸汽机、电介入辽阔的时空。我相信以明帅日拱一卒的积累,一定会垒就一座属于自己的艺术巅峰。

  这是我的祝福,也是我的期待。

qMFxvSQ1mYYR3JD2bSvQjngaGhZAgYMkv15DsAhG.jpg

翟明帅国画竹溪待渡图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