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传统语境的现代转换——郝平创作的超越跨界与融合

  传统语境是现当代画家均无法回避的课题,对待传统不同画家有不同的选择,有的迷恋与精研传统而不能从传统中脱出,以至创造潜能无法释放,甚或走向拟古与平庸;有的鄙视传统,或以挑战与批判的态度消解传统,往往会使作品虽具现代意味但缺少根基与历史厚重感。郝平是位既具传统情结又具现代观念的艺术家,因此他的选择是传统语境的现代转换,即以现代观念提纯、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以颇具现代感的视觉形态阐发或蕴含传统语义,在跨界、融合中实现对传统语式、本土境像与自我的超越。他至今40年的艺术生涯经历了多向探索期,超越本土的风格形成期,走出版画的跨界期与吸纳水墨的融合期。使他不仅成为云南版画的创作主力及云南美术界的领军人物,而且成为中国版画界最具实力与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是郝平版画创作的多向探索期。这种多媒材,多手法,多取向的探索,客观上缘自两大背景,一是改革开放,海禁大开,西方现代文艺思潮及各艺术品类的大量涌入,以及文化政策与环境前所未有的宽松,使艺术家观念更新,创作的奇思异想均可实现;二是云南多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以及他们提出的:“根植本土,面向世界,植根传统,面向现代”的创作宗旨,使云南版画家可以各取所需,广泛汲纳,取向多维,因此形成了迥异于其他区域群体版画的多元格局而异军突起。就主体条件而言,郝平于1980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版画系,接受了系统的专业训练,198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继续深造,又使他视野开阔、艺术志趣与专业技能得以提升,尤其是主体意识的自觉与个性意识的增强,使他在早期个人风格的寻觅中,创作出一批样态各异、反差极大的作品。

  概括地讲,这批作品是画家或对“有意味的形式”(克莱·贝尔)、或对“一种符号的语言”(卡希尔)的探索,来表达自己对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独特感受,而且往往前者重于后者。他认为:版画家对材质印痕等版画语言的敏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这些作品中,对媒材物性、印痕肌理及画面构成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83年的《碓声咚咚》在第八届全国版画展中获优秀奖,不单因为其生活情趣浓郁,而主要取决于他运用云南自创的绝版套色技术与油画般的强烈色块及整体浑厚的造型所营造的视觉形式感。在1985年创作的纸版画《小鸽子》中追求古代画像石的拓印效果,同年的水印木刻《高原湖泊上的帆板》则具有剪刀味儿,将民间剪纸与现代的符号构成手法相契合,而1986年创作的丝网版画《佤山变奏曲》又以直线的穿插与原始符号相叠加,还有同年创作的《佤山印象.静夜》、《佤山变奏曲.黎明》中凹凸肌理印痕所呈现的浮雕感等,在当时都给人以新鲜感。1989年的《魔镜.南方》运用民族民间图案与西方冷抽象似的符号对称并置,以一版多印,将云南的美丽,丰富,神奇魔镜般的幻化呈现,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得到评委的首肯而获铜奖。如果没有80年代的这种多向探索,就不会迎来90年代的自我超越及个性风格的形成。

  其实郝平在90年代版画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专注,与我国版画经历的,在西方现代主义大潮冲击后向传统回归,走出西化阴影、强化个性意识的大趋势是一致的。此时期推出的《西部日誌》、《古瓶系列》、《神原组曲》几套组画,标志着他的版画创作步入了一个高新的阶段。在题材上淡出云南风情,而转化为关注传统文化;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绝版木刻技艺,及布纹纸多层薄印,在视觉形态上,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构成相融合,错位的组构、古朴的造型与沉浑的色调,使其与云南其他版画的粗放艳丽形成对比,也与其画友拉开了距离,成为个性鲜明的风格画家。

  《古瓶系列》12幅作品中造型各异的古瓶象征与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并以轮廓线实现对画面的切割,而将古代绘画中的人物,山水,花鸟、兽龙图案及书法等融入画面,但尽量避免对传统文化图像简单的并置,而是以超时空的处理,灵活多变的重组,在传统语境的阐发中生成一种现代意味。如其中的《书道图》对真草隶篆及版刻各书体的大小、粗细、正反、浓淡等的精心布局,实现了对数千年书法文化史的现代表达。荣获第13届全国版画展金奖的《故鉴图》更是以精巧的线刻与古雅的格调,众多的古装人物与宏大的历史画面的挪用,尽显古代绘画的韵致与传统文化的恢宏,在构图上,古瓶的纵线与错落的人物行列的横线相交汇,屋宇器具错位的处理,都表现出画家非凡的创意及驾驭大场面的能力。既表现出对传统深情的眷恋又不受传统模式所囿,突破云南地域的本土局限,而走向更高更广的境层。

  对藏区、藏民、藏文化的关注,是郝平90年代版画创作的又一主题。其中1998年创作的《神原组曲》最具代表性。整体看来,这4件作品比《古瓶系列》更富创意与独特性。既没有像李焕民、徐匡等画家那样着力于藏民的形象刻画,也无意渲染雪山的雄大与神奇,亦不以万步长叩或天葬场面给人以心灵震撼。他将藏民置于神圣高原的环境中,并多为背影。但在《源》与《涌》中表达的是对藏民与高原生态、文化关系的思考。而对宗教的虔诚与膜拜是通过群体信徒的《悟》来体现的。《旅》中以近景的兽骨象征雪域高原自然环境的严酷及对生与死的考量,精心布构于画面中的藏文字与渐变的绿色调使画面精致且文化内涵丰厚。应该说,90年代郝平的版画创作语言锤炼之精,文化思考之深入,以及艺术表达的独到与高度都令人钦羡,并以此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版画史上的地位。

  然而之后行政领导工作的繁忙使他的版画作品锐减,但毅然跨界又使他成为一位作品颇丰的水墨画画家。由于郝平是以成熟的版画家之积淀进入水墨画坛的,所以起步便高。又因其艺术路数与科班出身的国画家不同,所以很快显现出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他的水墨画既有人物,亦有花鸟,但主攻山水。在《合谐古韵》、《和平的土地古老的文明》、《湄公河出海口的水上市场》等仅有的几幅人物画中,展现出他扎实的造型功底及专业素养。我甚至认为,他若能倾心于人物画创作,也许会实力尽显,使其水墨画更具分量感。其山水画多源于写生也得力于写生,而且与当下山水画创作的“写生化”倾向不同,他不是运用传统笔墨语言程式写眼中之实景,而是以中西合璧的方式描绘意向情境,传达其对山川景观的独特感悟。他的书法从临帖开始,但水墨画却很少临习古代经典,因此也不受古法束缚。“外师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从景观物象出发,常以西画的焦点透视布局,明暗、色彩与水墨的浓淡干湿结合,形成自己的画法与套路。尤其在《春到拉卜椤》、《晨雾轻拂傣寨边》、《版纳小景》等一些斗方作品中,风景画写生的特征更明显,所以他自称为“水墨风景”,确实比“山水画”更贴切。我认为这类作品比近几年采用传统图式的竖幅山水画更鲜活、更具艺术灵性与现代品质。当然,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未必一定要通过写生化实现,背离传统也不是现代转型的唯一选择,郝平在此前版画创作中传统语境的现代表达与转换,已使他的创作获取了现代性,而将版画元素融入水墨画中,也可成为版画家国画创作的一种选择。如他的《春临山峦红绿间》以墨与色组成的板块结构,便是具有版画视觉效果的水墨画。其实,如果他把版画的语素更多地融入国画创作,也许会使其水墨画更具特色,而与国画家的创作相区别。这种融合在其近几年创作的丝网版画《推门系列》中得到充分体现,使他的版画创作又入佳境,而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推门系列》38幅,其中2002年创作的木版画《推门.文渊》,其内蕴是《古瓶系列》的延续,只是由瓶转换成门,推开历史之门,窥视中国文字的源流及文化的演变。其他均完成于2013至2015三年间,除《推门.仰君子之风》为巨幅木版画外,其他36幅均为丝网版画。他将自己创作的水墨画或整体或局部的融入半掩的两扇门间,通过超验的结构,打破门的阻隔,或叠印于门上,而使门里的人造空间与门外的自然空间相融通,既扩展了门的文化内涵,亦透溢出山水的传统文化精神,又因其巧妙构思源于画家自身的现代生活体验,以及超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而使作品既传统又现代,在传统语境的现代表达与以现代艺术手法宏扬传统文化精神中别开生面。

  在中国乃至世界,门都有悠久的历史,门文化博大精深。《诗经.陈风》中有“衡门之下,可以栖迟”之语,《玉篇》称“人之所出入也”为门,《博雅》则说“门,守也”,即防兽袭之意。而门除了其实用功能,又具装饰、象征之意,是建筑的门面,是主人地位的象征。所以说门承载着历史,蕴含着文化。郝平选取门为主体进行系列画面的营构,既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一往情深,又体现出他的睿智与艺术悟性。其实郝平所推之门是独立于建筑之外而融入山水之间的意象之门,精神之门。特别是2015年创作的一些作品,以红门,白门,黄门,绿门等这些现实中少见的彩色之门,暗含着传统门文化的现代嬗变。但题目又多取自国学经典,如:“君子坦荡荡”出自《论语》、“一致而百虑”语出《周易》等等,虽然有些画题与画面并无直接关联,但却凭添了作品的文化蕴含,而诱发人们的想象与思考。这些推开的透明、半透明之门,已失去了守与防的阻隔功能,而融入到自然与精神世界无限广阔的空间,也使郝平的创作进入到一个自由开放的天地。

  将自己国画中的水墨、境象转变为版画元素,并融入具有当代观念的构成中。郝平对自己的这种定位与要求,决定了这批作品对中国丝网版画的突破与贡献。我国的现代丝网版画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漏孔版技术可追溯到汉代的织物印刷),在几十年间经几代画家的努力,把工具材料简陋、印制粗糙的丝网版画,发展到印制精良、风格多样,取向多元的状态。过去在赵经寰、陈聿强等老版画家的创作中,曾把古代壁画与传统元素融入丝网版画,但像郝平这样将自己的水墨画转化融入丝网版画却极为少见,而且他不是用丝网印刷技术复制自己的水墨画,而是地道的原创丝网版画。他以个性化的图式、雅俗共赏的格调,实现了对中国丝网版画新的超越。

  郝平是位注重人文修养与人格修炼,勤学多思的艺术家。唐韩愈在《进学解》中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郝平治艺、修德之经历是对此名言的极好诠释。他如今尚年富力强正值创作盛期,眷恋、精研古代传统而不守旧,植根本土而不为其所限,观念现代而不逾矩,发乎“道”又重乎“器”。所以无论在极具潜力与空间的水墨画方面,还是在已抵高点的版画方面,其创作都令人充满期待。

深圳大学教授:齐凤阁

作者:齐凤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