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写生与创作

  对于写生与创作,在美术教学中常常把它们区分来看。其中,写生被视为绘画的基础课,创作的内容复杂一点,它包括着构图、技法,但主要的还是“画出一幅画来”。由于这个原因,“以创作带动基础”这种说法在学校里有时叫得很响。

  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根本是出在对于创作的认识上。我觉得,现在的意思好像说画家有些优越性,他们不是平常人物,他们的创作是“精神文明”,是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谁都知道,这种享受背后指的是教育目的。那么,为什么画家,或者说艺术工作者具有着这样的特权?我们要在它的引导下生活?为什么他们的作品一定是“美”的?我直接怀疑的是人的德性,因为没有哪类人不需要精神上的救赎——这话有点像教徒,可我的意思不在这里。我只是想说,生活在现实社会里,种种的污染,还有来自本能的欲望,谁能说我就是纯洁的呢?实际是,我们被一些问题困扰着,那些无奈搞得我们身心疲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有一些行为支撑着,人总是不甘于堕落,不甘于媚俗,总是想尽办法表示着进取。这样的事实,我们把它看成是人的自身需求,我们的工作,比如说绘画,也就有了意义。

  看起来,我们的解释像是说,绘画是为了自己,我觉得,这是一种真诚,其中也有着担当。因为绘画不是机械似的熟练劳动,更多表达的是一种对物象的认知,个人的反省任何情况下都是必要的。

  如果绘画是为自己的工作,他的勤劳就是面对现实。这样的态度一定影响绘画的效果——为了弄清楚,我得再做一种假设:绘画的时候,只是关在屋子里去想,没有了对象的关照,那种感慨,我们说不是真正的表达。现在,我们了解一下托尔斯泰的说法,这也许对我们是一种启发。托尔斯泰在其作品里对安娜结局的处理,有人不解,觉得太悲惨了,他答道,“总的说来,我那些男女主人公往往做出一些违反我本意的事来:他们做了在实际生活中常有的和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我所希望他们做的事。”并说普希金作品里人物所做的事,也不是普希金所希望的。所以用了这个例子谈论绘画,我觉得,艺术的根本之处是相同的,就是:客观的真实十分重要,只有在形象里存在的东西,对于欣赏者而言才算数。问题是,究竟怎样做能使绘画做到客观呢?这在中国画上,是难之又难了。因为中国画的传统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律,我们没法把它彻底推翻,我们想要走的路其实已经摆在那儿了。

  比如,在教学中的写生,谁都不能把模特儿视为是仅仅摆摆样子吧?无论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这都是绕不过去的事实。那么,我们不妨这样的试试,只是看看对象,心平气和地面对它——教室里的模特儿也好,村里的一棵小树,或者是街上的一辆汽车,随便的一双鞋子也好,这时候会生出一些内容,我相信会是这样的。——这与平常的观看有什么不同吗?也许秘密正在于此,将全部心思放在对象之中,进入了对象所融建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怀:那会是一种丰富、亲切,但不是我们全部知晓的东西。

  这样,写生变得有了意义,反映在画面上,也许就是一幅创作——我还得修正这个说法,说作品更好——我们放弃了对于别人的说教,以作品关照自己,这既是在作品的完成过程之中,也是在作品的结束之后。我们相信,艺术作品是有生命的,所以说它活着,这是在普遍性上讲,也只有站在这个角度上,才能看到艺术的高度与完美。因此,为自己绘画,并不是说作品是个人的东西,这只是说明一种态度。

  我们说写生的重要,一切都是从这里出发,通过写生,我们才看到,才想到,对于艺术工作者,这是贯穿始终的生活。实际上,我们从绘画的开始,既就是在创作。反过来说,我们表达现实的能力,如果说有一种基础的话,任何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相信我们已经掌握到了什么,因为描绘自然的存在,这种本事我们永远是差得多。

作者:赵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