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北京保利2021秋拍:曾梵志《祈祷》以3795万元成交

v1AhjE0PgZ8QfO5nnIw6U0yDk2sZ4t0bfteEEbPr.jpeg

2021年12月2日晚,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举槌。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曾梵志 (雅昌指数19) 的里程碑之作《祈祷》(双联作)从760万元起拍,随后价格被迅速抬升至2000万、3000万,最终以330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3795万元成交。

g99WHxZ1Nrd2vuPg2I342cYUP7Cf2jBUfdn7uV4Q.jpg

曾梵志 《祈祷》(双联作)

布面油画

400×200cm×2

2012年

估价:RMB 8,000,000 - 16,000,000

成交价:37,950,000元

当我们谈论中国当代艺术时,曾梵志注定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充满表现性风格的“肉联”系列、“协和医院”系列,到九十年代移居北京后创作的“面具”系列,再至千禧年代初以草书入画的“乱笔”系列,曾梵志不断推进自己的创作,持续探索着绘画的可能性,每一个系列的开启,都诞生了多件极具影响力的时代杰作。

6w55tHbdjsktfBTsGn8kqz5ZAJXE4ENLm0VKifY2.jpg

艺术家曾梵志

“我在创作的时候是两支笔同时工作,食指和中指之间的笔为主导来创作,另外的一支笔却在创作过程中带来破坏,这样会带来画面中看似凌乱实则有序的笔触。”

——曾梵志自述

《祈祷》创作于2012年,可以说代表了其艺术创作的巅峰。作品震撼的艺术表现,宏大的美术史叙事,和对现实精神的深邃思考,成为艺术家创作生涯中当之无愧的里程碑。

P2IbKO1KG2II8uFjtWTeeR7U9dmDnYeoEolXp5uw.jpg

曾梵志《祈祷》(双联作)作品局部

曾梵志通过挪用艺术史中的经典图像,使得创作的巨幅油画作品气势撼人。画家将古代大师的名作进行拆解、放大与重组,再利用“乱笔”线条对新生图像进行肆意的破坏,进而在“拆解—重组—破坏”的循环往复中创造出新的绘画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原有的图像不断地走向陌生,持续冲击、更新着观众既有经验中的观感印象与视觉认知。

J2Lxmp4PrWEy5bCs1s8ZFGMKsyGSTUG3TnC8Ibjn.jpg

vHLGWGnzQjYKW1k4G0KfOGFdMVYw7vwS9z1Epb3w.jpg

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祈祷》的灵感源自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的素描杰作。在丢勒一生的创作中,最负盛名的传世之作当属《祈祷之手》。在原作《祈祷之手》中,画家以无与伦比的表现力再现了一双充满传奇色彩的手——画面灰色的背景上只画一双正在向上帝祈祷的手。双手微微合拢并伸向天空。这双手的主人样貌并未在画中出现,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看着这粗糙的纹理,突起的筋节,我们不难想象这是一双上了年纪的劳作者的手,虽不似少女之手的柔媚却饱含着奉献之美,蕴含着感人至深的力量。

而在曾梵志的笔下,刻画精微的《祈祷之手》原作被陡然放大至400×400cm的超大画幅上。体量的巨大变化,令原始图像超越了宗教祈祷的表征意义。与此同时,极具质感的厚涂颜料还生动地呈现出肉身衰老时的微妙变化(如皮肤的暗淡、肌肉的松弛等),虽是脱胎于大师原作,但仍极具新鲜感与视觉冲击。此外,画面左侧出现的三个发光的蜡烛,又暗指另一位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蜡光”系列。

Q3S7mhZL4fRvIRm34q9c7hXtPXXf5P6Mg9zwoKGX.jpeg

UCCA“曾梵志:散步”展览现场

在最终完成的画面中,手、蜡烛与“乱笔”线条之间构成了难以言喻的动态平衡。蜡烛的圣洁与坚忍,手的沧桑与虔诚和线条的干扰与破坏,形成了全新的艺术内涵,似乎喻示着信仰者在当代的真实困境——蜡烛点燃并维持着信念之光坚定不移;心灵的祈祷姿态藉着手来表达;混乱、繁复、躁动的线条隐喻着当代人类共同面临的现实与精神困境。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