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以修行追求精神的至上

  用蝴蝶翅膀拼贴出的《重生之缘》之幻境(二),用万花筒的形式,隐喻着貌似色彩斑斓实则冰冷无情的社会现实,期冀久蛰破茧,幻化成蝶的一天

  纸条、星空、蝴蝶……这些带着童真的慧黠元素,表达着一位不惑之年的艺术家的思考与心声。继2009年荣获法国国家Taylor艺术基金会颁发的“2009年沙龙杰出艺术家奖”,并于2011年在新加坡和欧洲成功举办两次个展后,艺术家苏上舟又在厦门美术馆举办了名为“至上”的当代艺术个展,6月28日,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新加坡黑土地美术馆馆长黄银天、法国斯特拉斯堡哲学系艺术史教授玛丽安妮•列斯古勒等嘉宾出席了该展览的开幕仪式,展览将持续到7月15日。

  苏上舟一直执著于对生命、死亡等哲学问题的思考,此次个展的三个系列既是他创作生涯最简洁有力的归纳,又是他思想领域的三个层面的浓缩精炼:用撕成条带状的宣纸创作的《至上》系列作品有意识地控制渲染,有序地叠拼出笔断气连、墨分五色、气韵生动的山水画,呈现出沉静高远、内敛强大的精神力量;用蝴蝶翅膀拼贴出的《重生之缘》用万花筒的形式,隐喻着貌似色彩斑斓实则冰冷无情的社会现实,期冀久蛰破茧,幻化成蝶的一天;由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圆点“融汇”而成的《神的国度》系列寓意诸神诸佛在广袤浩瀚星际之上,注视着地上的芸芸众生,审判人们所行之善恶。每幅作品仿佛只是将简单元素进行无限解构、拼贴、重组,却无不如《天问》一般,用亿万个细小声音对一个“至上”的世界发出关乎天地、生死的诘问和追索。正如范迪安所言:“苏上舟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一代艺术家,他最可贵的品质就在于认识和理解在今日从事艺术的机遇和挑战。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艺术观念和行为始终从精神的观照出发,在艺术上围绕着精神的关注和精神的表达不断地探索再探索,从而初步但鲜明地建立起自己的语言方式。”

  “优秀的艺术家总是出色的‘发现者’。他可以去发现最日常的事物和材料之美,并将之运用到艺术创作中,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段,在深具哲思的艺术思想的指引下,使之具有灵性和神性以及艺术上无限的想象。”苏上舟这样说,也是这样努力去发现美的。现在以蝴蝶和宣纸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并不罕见,在这个图像高度流行的时代中,艺术家很容易跌入别人的形式中,然而苏上舟利用传统技艺的基底和对当代艺术的向往,变换思维,塑造出独特的媒介表情,表达了自我独立的小世界,既应用了媒介,又超越了媒介。

  苏上舟始终用中国修行的方式进行创作,在时间的过程中寻找踏实的感觉。他的每幅作品都渗透着巨大的手工性劳动,比如一幅蝴蝶系列的作品,大概需要2000到4000对蝴蝶翅膀,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看似简单的星空系列作品也耗时巨大,他笑言在画布上一笔一笔地点圆,点到自己想吐。正是这种繁琐的、漫长的手工制作令苏上舟的作品颇具禅意,实现了艺术形式内在的转换和艺术意义本质的升华,也让他的锋芒不断地慢慢展现,而非匆忙地昙花一现。

(编辑:孙菁)

作者:孙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