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藏家故事】尹书立:玩标本就像吸“绿色鸦片”

2016-03-22 17:16

  “这块瓷片真漂亮,龙纹饰还是整的,特别适合做成一件挂坠。”刚落座,笔者就看到尹先生的茶桌上摆着一块青花瓷片,刚要拿起来细细欣赏一番,只听尹先生不紧不慢的说:“这片是仿的,是我前两天在一个微信群里帮朋友买的。这位朋友属龙,一直想让我帮他淘一片带龙纹的瓷片。网上看着图片还不错,没想到收到实物之后才发现被打眼了。”笔者拿起这块并不大的瓷片仔细端详,瓷土、釉水还有画工都无可挑剔。尹先生告诉雅昌艺术网:“第一眼看到这块瓷片的时候,大家都被蒙到了,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选择退货的原因,就想放在这里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我之所以认为它是高仿的,是因为老的瓷片,即便是刚摔碎的,边缘也是滑润的感觉,摸起来不会感觉划手,但是这片细细去体会,还是会有很利的感觉,虽然造假者有意用砂纸将边缘进行了打磨。”

  一块瓷片都能做到如此地步,如果是同等水准的完整器,不知道有多少藏家等着吃药了。瓷片是瓷器初入门者的学习工具,虽说只是一件标本,如果数量足够大,品种足够稀有,这样的收藏也是蛮令人震撼的。尹书立可以说在这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近二十年时间收藏、研究标本,他的收藏也足以支撑起一个标本博物馆了。

  收藏从捡瓷片开始

  走进尹先生的古玩店,几乎看不到一件整器,只见最里面的两排柜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瓷片,元青花、青花釉里红、成化斗彩、哥、官、汝、钧、定窑应有尽有,当然这仅仅是其收藏的冰山一角。就是这里的瓷片,经常吸引拍卖行从业人员、藏家、鉴定专家以及学生来访,不为别的,只为了来学习,或者有拿不准的瓷器,来这里寻找相似的标本以求验证。

  聊到缘何与瓷片结缘,尹书立告诉雅昌艺术网,自己最初是做建材生意的,有一次陪朋友参加一场拍卖会,看到那里的瓷器感觉很喜欢,当时也不懂,就花了一万元买了一件。“最初的时候,就看鉴宝节目,后来听人说,玩瓷器就要先从玩瓷片开始,我就开始满北京找卖瓷片的。刚开始去报国寺的时候,也看不懂,就找卖瓷片的聊天,慢慢地,开始拿着瓷片上博物馆,和馆藏品做对比。”

  2000年初,尹书立开始接触瓷片,那时候不懂也不太敢买,就自己去土场捡瓷片。“北京有个规定,盖楼先挖地下室,即人防工事,挖出来的土全都拉到老的永定河,即土场,捡瓷片的都会上这儿来,每月还要上交一定的费用。最初的时候也不懂,见到瓷片就捡,刚开始拿着铁锹翻,后来还专门为捡瓷片订制了耙子。就这样,大概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自己挖出来最好的一块瓷片就是元青花,当时有人说是康熙的,我看着不像,就回家看书研究。”

  从03年开始,尹书立就开始到报国寺地摊买瓷片了。“那时候只买自己喜欢的,看到不懂的,我就认人,看哪些人是专门在工地捡瓷片的。”接触多了之后,眼力也越来越好,为了能买到好的瓷片,尹书立几乎每周三都会开车去固定的几个卖瓷片的摊主家里,因为周四开市,他没有时间和精力一家家去选,所以先下手,挑选自己看中的瓷片,等周四开市的时候,就能重点在某一家摊位上看瓷片。

  收藏是讲缘分的,在多年购买瓷片的过程中,尹书立也遇到过几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收藏的一件顺治本朝整底的标本,说来很有意思,是不同的时间分别在不同的卖家手上买到的。大概是04年下半年,我在报国寺地摊看到一块瓷片,只有一半白底,上面写着‘顺治’,我想顺治的瓷器本来就少,还是本朝的,先买了再说。没想到的是,05年初我再去报国寺,在另外一个摊上发现一块写着‘年志昭衡’字样的瓷片,我拿着相机和我那半块对了半天,感觉应该是一块,就买下来了。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拿出那半块,没想到正好拼成一个整底‘顺治六年徐昭衡制’,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后来拿给故宫的专家看,都说没见过类似的,还专门拍了照片。”

  还有一次,尹书立开车路过一个工地,看着有围挡,心想会不会有瓷片呢?随即给挖瓷片的打电话,问在哪里?挖瓷片的告诉他就在那个工地,还表示挖到了一块瓷片。“当时他手上拿着一块红釉的整体瓷片,应该是永宣时期的。但是这块瓷片是四个人的,他们内部有想卖的,有不想卖的,价格也有分歧,四个人就吵起来了,其中一个还把手划破了,我在边上看着百爪挠心,就担心他们不小心把瓷片给摔了。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瓷片先拿过来放在后备箱,我说:你们先打着,瓷片先给我收着。最后这件瓷片以两万元买下的,大概06年,当时真的是咬着牙买的。拿回来给朋友们看,大家也都觉得挺好的,我心里很美,整底的很难得。后来有个人说是清代的,那时,我对自己的眼力已经很自信了,还是坚定自己的看法。东西拿回家之后,我就放在床头,每天早上一睁眼先拿起来默默看看。时间久了,很多人都来问我,‘听说你得了块好标本,拿出来研究研究。’随着时间变化,大家的眼力也都在提高,都认可这是一件永宣时期的宝石红釉瓷片。目前来说应该是北京出土的最好的一块。”

  玩标本就像吸“绿色鸦片”

  从2000年开始接触瓷片,直到现在,瓷片收藏一直都是尹书立的主项,反而是一些整器是拿来做生意的。用尹书立自己的话说:“标本已经成系列了,而且都是一块块攒起来的,舍不得卖。最重要的是玩标本就像是吸绿色鸦片,刚开始玩的时候想着要凑齐一个年代的各个品种,但还没凑齐呢,又加上别的。比如开始玩康熙,玩着玩着觉得雍正也好,慢慢地,觉得乾隆也不错,干脆玩清代吧,从康熙60年一直玩到清代两百多年了。”

  瓷片收集的多了,尹书立就为这些标本专门定做了柜子,每一层的抽屉里放着一个朝代的典型标本。“没事的时候我就坐在那,一个抽屉就是一个朝代,元代、洪武、永乐、宣德,就是这样不断在学习。”

  心情不好的时候,瓷片还是一剂解愁药。“当有烦心事的时候,我喜欢摆一桌子的瓷片,明代瓷片摆一边,清代瓷片摆另一边,中间一分,看上去完全是两个颜色,明代基本没有纯白的,到了清代特别是乾隆以后有纯白,每个朝代都是有区别的。”逐渐地,尹书立也不再满足于明清的标本,开始去扬州、南京等地。“扬州由于是码头,主要出元代的瓷器标本,大量还是唐代的。”

  08年之后,尹书立开始接触老窑标本。“北京只有牛街那一带出老窑器,以钧窑为多,汝窑也有一些。”尹书立的标本库中就有一件是经典的刻乙字款的传世汝窑。“有一年在土场,我问那些捡瓷片的人,这土是哪的?达园的。我就知道可能有东西,结果就有一块汝窑标本,不大的一块,我花了五六万买下的。故宫有些汝窑是过过火的,有毛病,但那是传世到清代的汝窑,也许是明代宫殿着火,也许是清代遗留,又或者是火烧圆明园遗留下来的。因为乾隆喜欢古玩,当时已经把汝窑当宝贝了,很多汝窑上都刻有御题诗,还有刻丙字、乙字的,可能在当时就是分级的。所以汝窑标本是比较少见的,宫里的东西只能隔着玻璃看,上不了手,而标本可以随时拿出来把玩。”

  标本玩得多了,尹书立总结了几条经验:学习瓷器离不开标本、好圈子和几本好书。第一要有好标本,所谓好,首先得是真的,而有天有地,有纹饰的最好。尤其是一个盘子、一个碗,每个朝代的口沿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外撇、有内敛、有直口的;再一个是底足,底足修足都不一样,明代是鲫鱼背,清代是泥鳅背;再一个是有主体的纹饰,比如压手杯的纹饰,只要有一朵儿花就能知道别的花是什么样;有了好标本以后要有书,正规的书;再一个要有一个好圈子,比方一帮朋友都是玩老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一个好的知识点,你把这些知识点都融汇到一块,从张三那儿学了一些,又从李四那儿学了一些,你的知识点会越来越丰富;如果一个圈子里的人都不懂,每个人都拿假的当真的,越学越不懂;还有就是多去正规的博物馆看馆藏器。

  未来或建标本博物馆

  “标本,相当于一个资料库。拍卖公司看东西看不准的时候会跑过来借一个标本去看,还有老师们讲课也会来借标本,学习瓷器修复和鉴定的学生也经常过来学习,所以说我的标本一直留着,有朋友说要买标本,我都会劝着,你别买,来我这看就行。所以这些标本我也不舍得卖。现在也收藏点整器,我主要喜欢老窑的瓷枕,每年收藏一个好的。”

  对于这些标本以后会如何处理?尹书立表示:“等我玩不动了,生活上也不紧张的话,我会考虑捐了,如果有一个有识之士能把这些标本攒在一起建立一个标本博物馆,那将会是玩瓷器的藏家都会来学习的一个地方。可以把每一块典型的标本放在一起,然后再对应放上各种整器的图像,可以对学校免费开放,对陶瓷鉴定、修复或者考古的学生将是很好的实战课。”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郑晓芬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