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苏坚 :“艺术 ”的问题

2015-12-07 09:52

  日前,一般被视为广告受众最多的国庆“黄金周”时间段,“网界”老大(财富)马云和“艺界”老大(画价)曾梵志合作推出的油画作品《桃花源》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3600万港元拍出,这一事件等于在关联各界又制造了很多“浮云”——不靠谱的事实和猜测。这种不靠谱感,就像多数轰动效应拍卖事件普遍出现、本次拍卖再次被派上用场的“一位神秘买家”的身份那样,你知道其中必有奥妙,但又难以证据指出奥妙。这样的社会场景,显然无法描述成“桃花源”!

  才远不久前,马云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的被多名美国政商界人士叹称“十年以来最棒的一次演讲”中说:“阿里巴巴及其生态圈的合作伙伴正一起从IT迈向D T时代(datatechnology,数据时代)……IT是让你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信息,D T是让每个人都掌握信息,它是透明的,是让人们更有创造力。”这话里的所谓“透明”对应于这场拍卖事件,无法让我相信其怎么跟“创造力”良性关联。

  本次事件可视为一种流行的“艺术+”模式的再次运用,只是由于马云本就熟练于操作“互联网+”,让这种“双+”模式做得更有广告效应而已。由于艺术市场化这些年让艺术成为显学,利用“艺术+”成为时髦风尚。相同性质的拍卖事件,同样是“曾梵志+”,约三年前已经玩过一次,只是“合拍”的对象是“影界”老大冯小刚而已,其时,我曾撰文批评、质疑到处是“广告主”现身的该慈善场景,果不其然,不到一年时光,其一“广告主”曾梵志的“面具”就在另一拍卖场上拍出过亿价格,同样神秘的是买家,真真实实看得到的是价格标杆,“广告主”尝到了广而告之的甜头,这大概就是屡试不爽的动力吧!在这一系列“艺术+”模式之下,企业家马云似乎速成了“艺术家”,其墨迹成了市场上藏家力争也要淘到的“宝”,这进一步论证也要拓展文化艺术商业版图的马云走在正确的经济快道上。

  从性质上看,本次事件及类似事件,因为算是多少有一个“生态保护慈善”的说法,出于“起码人家是出了钱做慈善”的底线评估,人们或者普遍有对“浮云”状况的谅解心理。但是,我始终认为,有些界别,其内涵和守则,有跟没有、纯跟不纯,还是有差别的。就像现在的“雾霾”也是人们宽容、怂恿不良的“生态作为”长期积累的“杰作”,对于这些公众人物、明星人物及其制造的标志性事件,我们很有必要提高对其作为的舆论监督标准,以防次生文化生态、商业生态的负面能量。

  就慈善的角度,众所周知,马云最近是被“喊捐”、“逼捐”事件骚扰过的主角,这样的拍卖事件似乎有公关的意味,但反过来看,事实上拍卖事件又带来新的质疑和负面评价,产生新的骚扰;更关键的是,慈善事业应该做得、也可以做得更纯粹些,避免广告主混杂的“炒捐传闻”伤害慈善事业本身。

  此事件中更混杂的困惑来自于“艺术”,由于“资本+”的疯狂游戏,艺术之身份、价值也已变得面目全非,如果事件中是基于艺术的真收藏、真拍卖,则行业面目也必在价格冲刷中颜面失真,而相关认知是在事件公共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失真的负面影响更会放大以至伤害“艺术共识”。在公众之外,艺术专业人士、学子们,必然会在没有任何专业基础训练的“跨界明星”三下五去二地“解构”油画艺术经典性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着被拍行抛弃、虐待的气馁,艺术“成功学”怎么学,愣是成了一个问题。

  恰恰在“疯狂的黄金周”里,有广泛的评论呼吁“中国须重建商业文明”。艺术及其市场就是商业文明不可缺之部分,艺术明星们,不应该被“+”昏了方向,善操“数字游戏”的马云们,如何使数字带出理性、透明、求实、保真等价值观,任重而道远,且应以身作则!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苏坚<b><a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