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融会贯通 自成一格

  识徐华君,乃因故人介绍,友电告直言,徐华为人性情温婉,满腹诗书,坚持从事水墨创作多年,且对艺术史论有相当研究和不凡见识,为可交之人。因此,与徐华的交往是先识人,后识画。

  徐华君90年代末期开始正式的水墨创作,其作品以山水为主,至今十年有余,积累了不少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面貌。他先是于关中金城习画,后又负笈杭城深造。在古时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的情况下,两地山水画面貌各异,说得夸张些,几无相近之处,后又因学派之故,两派山水至今仍难打通。不过,近些年来,不少中青年画家亦有致力于此者。徐华是其中一位。但徐华之南北融会,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因生活学习创作环境变故使然。因此,在徐华的作品中,常常能见到淡墨少皴之法写三秦山水之作。近些年,徐华拜师杨晓阳先生,入门攻读博士学位。受其师影响,他于“写意”之创作和理论多有涉猎,且有成果。一方面,在自己的绘画中,强调“写意”之精神抒发,另一方面,又从理论的角度思考“写意”作为哲学美学范畴之当代意义。殊为难得。

  无论是他的创作,还是理论思考,就“写意”而论,都有极其现实的价值。纵观近年来的大型的青年展、新人展,能一展写意之长且又有创新者,寥寥可数,而工笔则因题材、幅面、技法等方面的适应度而占上风。这么说并不是对工笔有何偏见,盖因艺舟双楫,缺一不可耳。写意精神作为传统之精华,不可不继承,在全球化与在地化的当代碰撞中,梳理和发展写意精神,更有其合理性。我想,徐华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故而在创作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写意的梳理研究,主动思考写意在当代绘画中的运用、发展及突破问题。正是因为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推进,让徐华的绘画具备了相应的文人气息,脱开绘事之俗。

  从语言和审美两方面看,徐华的绘画取得了应有的成绩,且与时下流行之山水范式有异,乃成创造。他的作品,常常是大笔淡墨先行,以表现主义之笔法写自然山川,在写北方山水时,注重营造缺少植被之山势丘壑,呈现其磅礴之气象,在写南方山水时,则以行笔带晕染,描绘烟雨蒙蒙之雾景。此外,徐华有时也以浓墨焦墨勾皴树石局部,突出物象,形成视觉观看焦点,强化淡墨形象不足之处,完整画面构图和整体氛围。墨之浓淡或侵润,或对比,亦为画面增色不少。审美范式和语言的突破是中国画发展的焦点,也是难点,在千年画史进程中,笔法墨法不仅高度程式,且一一对应着固定的物象对象,披麻皴只能画山,且只能画某种特定之山,他法亦是如此。徐华具有个人特色的绘画语言和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高度对应之关系,乃成当代。

作者:盛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