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放逸山水间

  是日,朋友聚会,潭洲酒楼。各路诸侯到齐。酒过三巡,面赤。席间,英雄本色彰显,张建国是也。建国兄弟实乃真人也。略带憨举且朴实无华。他的早年家学国学融于一身,作为央美王镛先生的门下,早已十八般武艺“刀、戟、棍、棒”尽使纯熟,且行云流水。他时常闭目释怀,坐禅悟道,禅释虚静,梦游八荒,顿悟顿开。想必是出行江场,以武会友,操行练就,也实乃好汉也。建国聪颖厚道,以仁爱之心交友;以宽博温厚持家;以秉持洞达从艺。多年来,厉志图练,苦僧修行,善书善画,博收约取,辗转抒怀,氤氲气成,高妙追古,集天地之灵运,拓展胸次,贯古今经典学伦以畅心扉。学养集成,通灵感物,厚积薄发,有牵一发动全身之态,非力运所能事。
  观建国画作,邈如神游。高山峻岭,逶迤连绵,山涧飞瀑,流水击石。亭台流榭,拾级望远。纤纤乎,星云欲出,山色渐分云外霞;落落乎,数峰无语舍晚籁。玉钩栏下寒泉水,金辘轳边影照人。建国画作实亲切清新。这也同时证明了建国深悟参化,中得心源,真性情放逸山水间的情怀,把自身对生活的感受与自然心性想融,相合。另观建国的写生作品也更显淳朴,自然。张彦远对于品画曾有如下描述:“非失神迈识高,情超心慧者,岂可识乎知画”也,固也。读画,品画,识画,确需要知理,知意,知神,知性。如能了解万物本性,真性,那末逸与神之高则不辩自明。建国善用积墨,皴、擦、点、染,层层浑罩,笔墨之妙,由淡入浓取气,以求天真,得意,得气,得机,画岂能不臻,不妙?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指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他认为物与形这些外在的形式,出于立意,而需要“用笔”去完成,笔墨不精,就不能算是好画。建国深悟此理,即逐步深入地采用兼善其形,铺陈结体,抑扬开合,上下左右互动,古法用笔,辅助其形,施以笔精墨到,神采为上,很好地捕捉和传达了技术与立意,情感与画面的布局造型,开合疏朗的关系的组合,即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和的高妙境界。
  自古以来,从画者,大凡诗书画印,妙为神合,不能不为之称快,真可谓,古人及古,生于天地间,开悟大化,蕴籍天籁,天人和一。而今人此方面便少来者,可悲可泣,痛之晚惜。然王镛先生有“眼”,除自人成就未来,开一代先河,且门下精兵强将不在话下。张建国便为其中之一。他是以注重书法意味班驳视幻意象中获得灵感而入画的,他强调“以书入画”,或“以画入书”,同等重要。而他的书法用笔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绘画,同时,画面沉雄凝重的笔墨趣味也影响着他的书法审美取向。尽管书与画在笔法上还有各自的规范与要求,如书法用笔往往要在意笔锋的使转、提按的变化,纤侬行迹。而画法中的点、勾、勒、扫、皴、擦、笔法的转换,是要对笔锋、笔根、笔腰等多部位有更多更大的技术要求。而且,有些笔法是超出此范围的。那麽,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张建国也要面对它,并且要很好地去应对解决。他在书、画、印方面的探索和艰苦跋涉证明了他的实力,并且会与此相互相生、相长、相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社会的进步和高科技的渗入将会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环境。人们对生态文化环境的关注也在日益加强,文化将伴随着人类一直走下去。由于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也导致对审美方式和观念的改变,审美观念的改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而发生着变化,毋庸置疑。中国画的发展进入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中,已经明晰地分理出传统延续型、融合型、和现代型几类。这是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使然,从事绘画的各种群体,都可以对应自己的座次,在新的时代,每种类型的艺术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拥有各自的广大受众体。然而,几种类型的发展也会相携而进,共同发展的。建国属于传统延续型的归类,摆在他面前的任务,还很重,只有在现代多元文化环境下相互参照,汲取营养,秉持国脉,深究探原传统文化,如何创建自我的文化身份和方向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建国做的很好,他是智者。

作者:卢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