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水彩画之父”李剑晨“百年逸彩——李剑晨美术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并举行艺术恳谈会暨作品捐赠仪式


11月11日,“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百年逸彩——李剑晨美术作品展”与观众见面。展览分为“清曦·流彩”和“彩羽·生香”2个部分,展出李剑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不同时期创作的水彩画和中国画作品,共计70余件。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表示,李剑晨的作品充盈着浓厚的民族情感和鲜明的艺术特质。他在创作题材上坚守传统并大胆创新,热情讴歌新中国建设,赞美劳动人民,描绘大好河山,以“笔墨当随时代”为主张,创作出一大批紧贴时代脉搏的力作。


李剑晨(1900—2002),出生于河南内黄,我国著名水彩画家、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在普及、推动、振兴中国水彩画创作与教学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建构起完整的中国水彩画理论体系。李剑晨从艺80多年,佳作频出,桃李满天下。今天,李剑晨之女李蕾将由其父创作、家人收藏的50余件作品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为了向捐赠者表达敬意,展现李剑晨对中国美术事业所作贡献,中国美术馆特举办本次展览。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一层3、5号厅,持续至11月21日(周一闭馆)。



前 言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李剑晨先生(1900--2002),人称“世纪同龄人”。他以精研水彩之深度、拓展艺术之广度,为中国水彩开新路、育新人,润泽后学之功岂止百年!

作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水彩画家、美术教育家,李剑晨先生在普及、推动和振兴中国水彩画事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先生18岁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此走上艺术之路。23岁考入北平国立艺专西画系,追随齐提尔(捷克水彩画家)、林风眠学习西画。后与李苦禅、王雪涛为同窗挚友,三人均师承陈半丁、王梦白研习中国画。1937年,在公派赴英法等国学习时又结识了滑田友、潘玉良等人。1939年,在抗战危急关头,毅然返回祖国,先后执教于重庆国立艺专、国立中央大学。在长达70余年的美术教育生涯中,他培养出许多著名艺术家与建筑家。

无论是在美术创作,还是水彩画理论研究方面,李剑晨先生都书写了令人瞩目的篇章。在水彩画创作过程中,他不断追求创新,兼取中西方之长而创设新体,独辟蹊径。他成功地将西方绘画技法融入东方情感表现之中,成为中西绘画融合的典范。他的作品充盈着浓厚的民族情感和鲜明的艺术特质。他在创作题材上坚守传统并大胆创新,热情讴歌新中国建设,赞美劳动人民,描绘大好河山,以“笔墨当随时代”为主张,创作出一大批紧贴时代脉搏的力作。

李剑晨先生常以写生入画,使水与彩的交融化作轻盈而有张力的笔触,呈现出在诗意与物象之间流动的东方水彩画之美。在其画境中,春日百花齐放,夏日碧波荡漾,秋日丹枫飘舞,冬日枯木发荣,山川日月与人物花鸟被赋予蓬勃的生命气息。

由于深知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创新,更在于传承,李剑晨先生创立了自己的水彩画技法与理论体系,为中国水彩画奠定了技法与理论基础。他亲绘插图,在20世纪50年代写成《水彩画技法》一书,再版12次,印行20多万册。后又出版《水彩画创作技法》一书,他将水彩画的水份、色彩和时间列为三要素,制作出精细的色谱变化表,亲绘每个小方格中色、水、时的微妙变化。还发展了干画法、湿画法、浸纸法、洗涤法等特殊技法。他的教学理论影响了几代人。2001年6月,他获得中国文联、文化部颁发的首届“金彩成就奖”,肯定了先生在美术创作、理论研究以及美术教育方面的卓越成就。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王朝闻、华君武、张仃、罗工柳、彦涵、蔡若虹和黎雄才。

李剑晨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以教书育人为本,以传承民族艺术精神为追求。鲐背之年,他还站在小板凳上创作大型历史油画;期颐之年,他仍笔耕不辍。

回顾百年风云,李剑晨先生虽生于乱世,亲睹国运沉浮、民不聊生之景况,但晚年终逢盛世,百业兴盛。他有感于祖国之富强,多次将佳作捐献给养育过他的土地和人民。

如今,李剑晨先生的女儿李蕾女士秉承父亲遗志,慷慨地将收藏的其父创作的水彩画、油画、中国画等无偿捐赠我馆,彰显无私情怀。为此,我馆主办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百年逸彩——李剑晨美术作品展”,以感怀这位令人尊敬的艺术家,带领观者重温其画作中的锦绣河山与彩羽花香。


为褒扬捐赠者的奉献精神,中国美术馆于展览结束前的11月20日特举办“李剑晨艺术恳谈会暨作品捐赠仪式”,邀请了捐赠者和业内专家恳谈李剑晨学术成就和艺术影响。

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向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并致辞。吴为山表示,李剑晨先生开启了中国水彩画的光辉发展之旅,他的画是水彩融入人民生活的写照,是广泛美育传播的载体,更是中国水彩画融古通今、融汇东西探索的萌芽。



捐赠仪式现场,李剑晨家属、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主任陈坚、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陆庆龙、李剑晨传记作者王振宇、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明才、《荣宝斋》主编李向阳,以及中国美术馆专家围绕李剑晨艺术展开恳谈。专家们一致认为,李剑晨是造诣深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他一生躬耕讲坛,对艺术创作孜孜以求,开拓了中国水彩画艺术创作崭新境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中国美术馆官网、人民日报人民号、新华社新媒体、人民政协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旅游报数字报、北京日报京报网、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青网、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大河美术报、南京晨报爱南京网等国家和地方媒体对中国美术馆为“亦中亦西亦我,有血有肉有神”的中国水彩画开山大师,被誉为“中国水彩画之父”的李剑晨举办的本次学术活动进行了报道。

作品欣赏


美丽的天坛 李剑晨 43.9×32.2cm 纸本水彩 1955年 中国美术馆藏


钢都在沸腾 李剑晨 53.5×39cm 纸本水彩 1956年 中国美术馆藏


秋讯 李剑晨 40×30cm 纸本水彩 1957年 中国美术馆藏


摇曳生姿 李剑晨 130.8×39.5cm 纸本水墨 1940年


岩下渔家 李剑晨 25.8×34cm 纸本水彩 1957年


雾里 李剑晨 29×39.2cm 纸本水彩 1958年 中国美术馆藏


矿山远眺 李剑晨 26×36cm 纸本水彩 1959年


水乡 李剑晨 54×39cm 纸本水彩 195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娉婷袅娜 李剑晨 102×45.7cm 纸本设色水墨 1961年


采药难 李剑晨 36×50.6cm 纸本水彩 1976年


夏之韵 李剑晨 69.5×35cm 纸本设色水墨 1976年


晨露湿新装 46.5×34.5cm 纸本设色水墨 1977年


淡泊幽鸣 78×28cm 纸本设色水墨 1978年


太湖之晨 李剑晨 38.8×53.4cm 纸本水彩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


采矿先锋 李剑晨 38×53.7cm 纸本水彩 1980年


冬令 李剑晨 53.7×37.4cm 纸本水彩 1980年 中国美术馆藏


昂首阔步 李剑晨 68.7×43.5cm 纸本设色水墨 1980年


白鹭睡莲 李剑晨 97×50cm 纸本设色水墨 1981年


巧捷佳实 李剑晨 109.5×48.3cm 纸本设色水墨 1981年


忆往昔 李剑晨 38.1×54cm 纸本水彩 1982年


轻寒吹风西园梅 李剑晨 107.2×49.3cm 纸本设色水墨 1982年


牧女 李剑晨 105×54.5cm 纸本设色水墨 1982年


案头清供 李剑晨 64×64cm 纸本设色水墨 1983年


孤标傲世 李剑晨 94×45cm 纸本设色水墨 1984年


只道花无十日红 此花无日不春风 李剑晨 99×49cm 纸本设色水墨 1985年


松涛鸠舞 李剑晨 65.5×37.2cm 纸本设色水墨 1986年


鲲鹏展翅 李剑晨 59.5×120.5cm 纸本设色水墨 1987年


夕照古城若洒金 李剑晨 45.3×61.5cm 纸本水彩 1988年


志在千里 李剑晨 112.3×59.2cm 纸本设色水墨 1989年


高洁 李剑晨 118.5×64.5cm 纸本设色水墨 1990年


沿江一瞥 李剑晨 40×54cm 纸本水彩 1991年


听涛 李剑晨 44×62cm 纸本水彩 1994年


福寿双全、竹报平安 李剑晨 82×44cm 纸本设色水墨 1996年


继承不泥古 创新不离源 95.2×47.2cm 纸本水墨 2000年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