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文字,它不光是用来人类表达思想、情感和一切语言的使用工具,它还蕴含了我们先人揭开宇宙真理的许多奥秘。
一一 寒 夫
据最新资料显示,我们伟大而灿烂的东方文明已跨越了六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这一漫长的文化流域,它的形成是与一位伟大的开疆拓土的始圣——仓颉是密不可分的。
仓颉,约公元前4200年诞生,大概于今天的陕西白水县城东路河东岸史官镇人。因为历史久远,后人给他定义的称谓不一:如仓颉、皇仓、字圣、仓圣、左史、右史、史皇、皇颉、对人字圣,对人仓圣等{仓,亦多用苍也}。在迄今较多的文字史料里,我们得悉他面目惊人,长相奇特,据《论衡•骨头相》中记载,曰:
仓颉四目,对人也。
所以,他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与心秘,否则他便不能被造字时代的文献传下来。据说他那时创造的文字隶属“鸟迹书”,即为鸟爪走路时留下的印痕样的字体。又据说,他创造的“鸟迹书”与那个开疆拓土时代前的“结绳”和“陶符”书体大大进步了许多,于是,后人便在他的雏形上大规模地进行了全面地规整契书。他的后人们为了深深地怀仰他,后来就把“创造”的“创”字的主体部位(即左部首)定为“仓”,副属部位(即右部首)配为“刂”,因为是他最初主张以刀契书的;故谓他“创造”了中华伟大的文明。于是,“创”字就这样诞生了,并且历代的人民相继以“创造”一语作为对他的怀纪!如果从这一宇宙现的创造字的命题分拆研究;那么仓圣当年所播的善因,后来这六千几百年的文明一直在证明:他确实收到了善果的回报,同时还证明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自六千几百年前就懂得如何坚守东方人类的人伦道统——无疑,这是一个极其科学的结论。
现在,我们教为清晰地看到,在白水县城东仓圣庙的“鸟迹书”碑上依旧庄严肃穆地呈现他那时镌刻的二十八个鸟迹字。自然,这些字是一些后来的甲骨文的母亲的母亲了:它们充满宇宙间的密意,无不体现那时的先人们对大自然与人类心灵之间的某种期待与追幕。虽说这些古老的文字异样奇特得如同一堆音乐符号——当然,它们最能表达的目的只有一种,那就是它们尤如大千世界里的某些飞、禽、走、兽或龟、蛙、虫、鱼。说到这里,六千多年后的今人,我们当之为仓颉时代的众多的圣贤们深深地敬畏与感恩:这六千多年来的世界人类,有哪个国家和民族具有我们东方古往的圣贤这样智尚宇宙,心通天地呢?——这个世界,唯有我们中华文明的不朽根本一一流水不腐,万古常新!
据《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就是说,那时我们的先圣仓颉在创作文字时,苍天在为他和人民播撒粮食,天下的人民仿佛夜里的鬼神一样哭得难受难忍——以这种方式表示对他的感激与崇拜啊!自那时以迄今日,每年的谷雨节就是用来隆重祭祀这位最古老而最伟大的字圣仓颉的。
在后来的《荀子•解蔽》中有记载称:
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素也。
那时,他经手整理的早期的文字自然是大批数量的,这不啻是一个划时代性的贡献,——这是一个人类走向文明的开荒拓土的最为伟大的历史巨变!这时的人类从混沌、蛮荒的模糊时代跨越到了清晰的文字指意,象形,会意和形声的具有逻辑功能的文明时代。那时的人们在发现具有超常智慧后便赠予他“对人”的至尊;以表达对他过人的敬仰与感佩。六千多年来,虽世事浩茫,未有系统而专一的文献为其作有序传承一一其实对他进行立传入典的版本也不少,比如《荀子》、《韩非子》、《尚书》、《吕氏春秋》、《淮南子》等等。然而在东汉年间许慎《说子解字》里,他是这样描述与传说的:
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别异也,初造书契。
这意思是讲,在皇帝身边担任史官的仓颉,看见鸟兽蹄爪的印迹模痕,然后,便悟出了人类文理相差异的文字来;接着就开始了契书于木、石、龟甲之上。无可置疑,这是两千多年前的许慎根据古往的史书记载而得出的总结,他的描述不仅肯定了仓圣是创造汉字的第一人,更精准地说明了我们绵延辉煌的文明历史长河是由他亲身引领开凿与修护的。而在晚许慎之后的书史专家唐•张怀瓘在《书断•苍上•古文》里则这样认为,他说: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寻众美,合而为字,故曰古文。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仓颉是一位善于观察和充满丰富想象力的人,同时他还具有我们人类最早期的哲学和审美思想:他先是“博采众美”,尔后再进行“合而为字”的。遂然才有我们今天文字的祖先的雏形。假如字圣仓颉不懂文字的逻辑结构,自然便无法“博采众长”,既然无法以审美的原理去创造文字的生成,那么显然就不会有中国汉字的诞生;这正如一个不懂哲理的人是如何怎样也做不出富有哲学意寓的文章一样。当然,那时的人们大概只知道这一表现形式称之为字,至于汉字二字的准确定义乃是汉代时期作的修正;而书法之概念则始见于《左传•宣公二年》,其曰:
董狐,古之良史也;其书法不隐。
因此那个荒芜混沌的时代,人们只知道契、镌、刻等造字形式均为字而非以为这将被后来的人类赋予为艺术的书法汉字。故此,那时字圣仓颉的字迹自然是我们今天的人类无以辨识的了。据元朝郑杓《衍极•卷一•至朴篇》中的刘有定的注本记载称:
北海亦有仓颉藏书台,人得其书,莫之能识,秦李斯识其字曰:“上天作命,皇辟选至。得叔孙通识其十二字。
可以想象,我们的今人辨识甲骨文就如此窘堪,何况先前时代的李斯在辩认仓圣的“鸟迹书”是何等的不易啊!应该说,仓圣是那时高举“文字通天地”的巨擘旗手。但,与其另一位不可忽略的先贤——诅诵的携手亦是功不可没的。诅诵,亦称祝诵,是字圣仓颉同时代的人,与他同是黄帝的史官。据史料称是他与仓颉一起创造了中国文字。晋朝的卫恒在《四体书势》里如此表明:
在黄帝造物创制的时候,有叫诅诵和仓颉的人,看到鸟爪留下的痕迹,吾到了启示,模仿鸟兽的足迹,刻写在木头上,创造了书契刻之符号,用于代替原来结绳记事的方法,并逐渐滋生发展,形成了文字。
这时的卫垣觉得对这两位先圣的敬仰遂自题诗文表示彪炳先圣们的伟绩,其诗曰:
黄帝之史,诅诵仓颉;眺彼鸟迹,始作书契;纪纲万世,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质文著世。
而最近的史书是在宋代的罗泌的《路史》里的发现,他说:
黄帝命诅诵作云书。
也就是说,他那时作的文字称之为“云书”;这与真正嬗变迄今的仓圣的文字显然是有区别的。总之,他们是创造我们东方人类汉字的伟大的圣人,他们是叩开我们中华文明神圣殿堂的精神大门——我们必须叩之往以,拜之往矣,敬之往矣!
随着后来文化大潮的滚滚向前,他们创造的烂漫的书体,在日益适应人们现实生活的洗礼中因借助人们赋予它新的理解、想象,或于象形假借指意、转注亦或形声和言义等美学的需要,一个极为规范化、通用化、实用化和科学化的滥觞时代就这样开启了文字文明的和声;——这当然是在他继总结、规范、整理结绳和陶符之后的又一大文字飞跃到汉字的又一巅峰。这之前的一一我们的汉字是由甲骨文,金文等演变而来的。它们由形体上逐渐从图形变为笔画;象形日渐演变为象征,从复杂趋向简洁;从造字原则上由表形、表意到形声;并讲究一个字一个音节,而大多数是形声字。在后来的《康熙字典》里收集的汉字有四万有余,收在《汉语大字典》里的汉字有五万六千左右,而为现实生活所常用涉及的仅不到九千字——这种对古老汉字的大批量的淘汰,也是宇宙间富于人类存活的唯一选择。
总之,宇宙孕育了黄帝和仓颉时代的圣贤们,尔后是他们为我们人类开辟了通往圣明的灿烂大道,因此我们作为坐享其成的今人除了丰富性的美学研究和艺术性的审美鉴赏,另一个不可或缺的使命便是满载盛情的传承。
那时,字圣仓颉作古后,知恩图报的人们将他葬于陕西省的白水县城东洛河东岸的史官镇外。人民为了纪念他就在他的墓前修葺了祭祀他的庙宇。据史书记载,字圣仓颉庙由东汉延熹五年已具相当建置规模,以后各个朝代均加修葺绵延不绝。庙内殿容参差,苍松翠柏,荫天蔽日,这景况似乎昭示我们的今人应不遗余力地在先圣文明的光辉里努力去探寻大善大美的东方法书;殿柱上的石刻和院里庄严的石碑,仿佛是在启迪我们的到访者们要永远高扬灿烂辉煌的人文薪火;殿堂那生动的壁画亦然在默默倾诉着暗语——我们理当心手相应,万古专一地为生的人类一道诠释更绚丽的文化道统,——以彰显我的来之不易的繁盛的文明!作为中国书法的传载者和探索者,我当是仓圣的后来人,在此,我必须深深地顶礼膜拜三次:
这第一回叩首,感恩他为他们伟大的古国滥觞的文字时代!
这第二回叩首,感恩他缔造的灿烂的六千多年的大和文明!
这第三回叩首,感恩他为我和所有的人类赐予的以文字语言表达的全部!
寒 夫
2012年1月23日上午
作者:,寒,夫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