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皴法是国画中用于表现山石树木的肌理的手法。
就是物体轮廓以外的一条条墨线,与各大图像处理软件中的‘笔刷’差不多是一样的。
现代人在电脑上画画的时候需要考虑使用什么样的笔刷才能更好地表现物体的质感,古人也会在画画时,根据所绘之物来选择合适的皴法。
绘画软件中各式各样的笔刷
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皴法的名字又乱又杂,太难记了。但实际上,皴法的命名都是非常形象的,基本上就是看起来像什么就叫什么皴。
皴法呢,有用来画山石的,也有用来画树的。
用来画山石的皴法,按照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点状皴、线状皴、面状皴。
点状皴有:芝麻皴、雨点皴、豆瓣皴、米点皴等。
线状皴有:披麻皴、乱麻皴、解锁皴、荷叶皴、牛毛皴、卷云皴、折带皴、鬼脸皴、弹涡皴等。
面状皴有:斧劈皴、拖泥带水皴、刮铁皴等。
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芝麻皴 / 雨点皴 / 豆瓣皴
雨点皴,就是细如雨点的皴法,有点像雨点落在墙上把墙淋湿的样子。
芝麻皴、豆瓣皴其实和雨点皴差不多,只有大小上的细微区别,都是用较小的竖点去表现山石。
北宋 / 范宽 /《溪山行旅图》局部
米点皴
为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创,主要是用较为湿润的横点来描绘云雾朦胧的江南山水。
小一点的米点皴叫小米点皴,大一点的米点皴叫大米点皴,也称‘落茄皴’。
南宋 / 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局部
披麻皴
披麻皴,形状像披散的麻。
错落交搭,长而平缓。由五代董源创始,用于描绘柔和细密的江南土山。又可分为长披麻和短披麻,两者没有太大区别,只是长短上有所不同。
披麻皴可以说是是画山石的基本笔刷了,在历代山水画中都非常常见。而其他一些如乱麻皴、解锁皴、荷叶皴等皴法,都是由披麻皴发展变化而来。
元 /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非常擅长使用披麻皴
元 /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这张截图中右边偏长的是长披麻皴,左边偏短的是短披麻皴
五代 / 董源 /《山口待渡图》局部
短披麻
乱麻皴
乱麻皴,就是看起来很乱的披麻皴。
明 / 沈周 /《东庄图册之振衣冈》
没有必要去纠结到底懂不懂、懂什么。
作者所记录的、要表达的东西,已经通过他的笔墨全部凝固在了纸绢上。可能是春来的喜悦,可能是临别的不舍,可能是登高远望的自豪,也可能是面对沧海的感慨。
若耐心地驻足画前,定能感知一二。
更多古董古玩咨询关注下方公众号:
高端古董古玩拍卖出手交易,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郑重提示:
1、本公司不收购,不上门,
2、鉴定评估请带实物至公司,一切以事实说话,以藏品为主。
非诚勿扰
古玩古董交流交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以诚相待,诚实守信,一笔买卖交一个盆友!
失去一个顾客只要三秒,得到一个顾客的信任却需要3个月以上,交易是小,做人是大,一旦成为客户,便永远是朋友。被信任是一种快乐!
—— 致所有相信平台买卖的顾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