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4年8月9日—29日,“日月同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苏州站)在江苏省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中国画学会、北京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承办。本次展览是陈辉教授“江苏巡展”的第5站,集中呈现出他深耕清华大学40余年,在艺术创作、艺术教学与学术研究中的主张与成果。
部分嘉宾与艺术家合影(左起:石峰、李伟、陈辉、文中言)
部分嘉宾与艺术家合影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座谈会现场
展览同期举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江苏苏州站)展览座谈会。座谈会于8月9日上午10点在苏州美术馆三楼会议室举办,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美术家协会、苏州美术院、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以及苏州市文学艺术界的相关嘉宾、同道、学生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围绕“艺术家及创作风格”“水墨作品创作漫谈”与“水墨作品风格创新的学术梳理”三个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座谈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文中言主持。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副主任、苏州市美术馆副馆长杨艺致欢迎词
首先,杨艺代表苏州美术馆与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致欢迎词,并且介绍了此次展览研讨会的主要嘉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文中言主持座谈会
文中言代表清华美院绘画系对苏州美术馆及各位嘉宾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辉教授水墨作品巡展”在江苏省一共有7站,苏州展是第5站,陈辉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默默耕耘40余年,在艺术上传承了学院老一辈先生们的艺术理念与创作思想,无论在艺术成就、学术影响力与艺术教学上,都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艺术发展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艺术探索既有中国传统的积淀,又是当代的一种艺术表达。但其为艺与行事又都与老一辈先生们一样很低调,此次江苏巡展是陈辉从艺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个人展览,也是其在艺术创作、艺术教学与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展现。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徐惠泉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徐惠泉针对陈辉教授的水墨作品风格,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陈辉此次巡展在我们江苏成为一种艺术现象,他为江苏带来了如此多精彩的作品,我们都在谈这个事情。之前我看过陈辉的一些作品,但是这么系统的来看还是第一次,他的作品给了我震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中央工艺美院开始,一直是艺术创新与时代同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与学术机构。我们看老一代的艺术家,如张光宇、庞薰琹、张仃、吴冠中、袁运甫、杜大恺、刘巨德等,一直到陈辉教授,应该说这一群体的学术与艺术取向,与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是有所不同的。他认为陈辉的艺术受到了这些老一辈先生们的影响,特别是吴冠中的影响,把中国画墨分五色与西方光影相结合,形成了他个人的艺术追求。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理事、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危冰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理事、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危冰认为:陈辉的艺术为中国水墨画开了一扇窗,他的艺术妙在用光,古代山水画家龚贤也讲究光,现代的艺术家李可染也用光影,但陈辉与他们的表达是完全不一样的。陈辉的光不仅是光影,还带给人一种空气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中国画作品里是很少的,几乎没有看到过,陈辉的艺术应该是一个开创。陈危冰认为,陈辉的绘画在中国画创作领域里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一个领路人。他的作品有一种深深的中国文人情怀,特别是那些表达徽派庭院的作品,呈现出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底蕴。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主题创作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石峰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博物馆书画院主题创作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石峰认为:这是第一次系统地看到陈辉这么多的作品,我们都知道陈辉的艺术教学任务非常繁忙,又承担了很多的国家项目,还画出这么多的精品,很多尺幅非常大,刚才我在展厅仔细观摩,他的小品也很精彩,这是非常震撼的,对我来说就是学习。从视觉效果来说,陈辉的作品和传统绘画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大笔挥洒与细心收拾,从他的画面能够感觉到那种现场的场景感,带给人一种空气感,特别是画面中渲染的那种意味,能感觉到空气的湿度。此外,陈辉艺术的题材非常广泛,从室内、室外的风景到花鸟的创作,非常广泛。从表现手段来说,从具象到抽象,都可以看出陈辉艺术观念与生命认知的多元和深度。石峰表示,自己特别喜欢陈辉皖南系列的作品,它是多种语言的融合,特别是光的运用,强化了一种时光的厚度,形成视觉的独特性非常与众不同。陈辉的作品是他长期探索、积累所形成的绘画语言与风貌,这是对当下中国画的多元探索,陈辉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给了我很多启发,也有很多可能。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在发言中说:受中国美术家协会马锋辉书记的委派,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对陈辉的巡展表示祝贺,祝愿展览圆满成功。他说陈辉是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的委员,常年从事艺术教学与艺术创作工作的同时,对协会工作的支持亦非常大。作为多年的好朋友,自己与陈辉在30多岁时就认识,他为人朴实、真诚,特别是对艺术的那种真诚。一方面,他的作品骨子里是一种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他在艺术探索中对于材料非常有探索性、研究性。他有艺术家特别的一种敏锐,他的艺术有一种深邃的家乡情怀,许多作品有一种老屋内淡淡的“霉”湿气,以及主人座椅的温度,这是对传统乡土乡情生活的一种深刻体验,是一种传统的文人情结;另一方面,陈辉的艺术是继承与发扬了其学院的艺术探索精神,中央工艺(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中央美院不一样,在教学上有独特的视角,很强调艺术风格,例如杜大恺、刘巨德、殷会利,你看这几个人的艺术风格,还有更远的庞薰琹、祝大年、张仃、吴冠中、常沙娜、袁运甫等等,反正一人一个风格,这是跟中央美院教学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陈辉正是一这艺术体系的传承人。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志军发言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志军认为,我喜欢陈辉皖南系列题材的作品。陈辉作为一位艺术学院教授,他以艺术教学为主,但骨子里可以看出艺术创新的精神性在里面,他把古人研究的很深,但是他不会也没有去走古人的路。而是汲取安徽人从小生活环境中的那种人文精神,在徽派建筑的环境中慢慢焕发出其艺术的创造力。我们从他画里面能够感受到那种乡土人文生活,他画面中的光影只有在这种情怀中才能体会到,他的作品我看着就是很亲切,如果没有这种生活感受,是很难去表达这个东西的。
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苏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家陈三石发言
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苏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家陈三石说:我是陈辉老师的同乡,自然很早就关注到陈辉老师,但过去只是零星的看到一些作品,每次看到就会下载到手机里观摩学习,直到上次在张家港的展览现场才追星成功。陈辉老师的巡展,我想无疑是在江苏的美术圈掀起了一阵“陈辉热”,或者叫“水墨热”,更是“写意热”,我觉得这热度如同眼下火热的天气一样,麻辣滚烫。此前巡展第二站我就去过张家港美术馆,今天我再次来看这个展览,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是内心澎湃,波澜再起。陈三石认为一提到清华美院,必然会想起庞薰琹、张仃、吴冠中、袁运甫、杜大恺、刘巨德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先生们,他们代表了清华美院的艺术精神,以各自的智慧为中国美术的教育和艺术创作开启了多元发展的可能和走向。陈辉老师的艺术探索正是这些老先生们与学院精神的嫡系传承,是学院在艺术实践研究和教学领域承上启下的代表性人物,我想从展览的主题大家也一定会感知到陈辉老师对学院的敬重和对学术的尊重。在陈辉老师的艺术里,不管是乡愁与乡情的精神回望,还是光影的创造性的运用,包括刚才各位都讲的空气感、气味、温度等等,这都是艺术语言层面的东西,陈辉水墨艺术的当代性,水墨变革的精神维度,都给观者带来了意外之喜,这正是陈辉老师的艺术密码,他的身上有太多的艺术话题和闪光点,在艺术界绝对称得上是一流的。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吴作人艺术馆副馆长陶鎏霞发言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吴作人艺术馆副馆长陶鎏霞认为:陈辉老师首先是清华美院的知名教授,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美术学院特有的一种严谨与学术性,这份教学相长的特质无疑是他在专业领域与教学一线深耕多年的结晶,同时也透露出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不懈的精神追求;其次,我们从陈辉老师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他是一位对生活极为敏感的艺术家,他对于艺术与生活都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捕捉生活中的精妙细节,并且将其巧妙的融入作品中,这种精准的捕捉不仅体现在对笔墨的细微运用上,更在于对作品营造的意境上,让人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与熟悉感。这份熟悉感正是源于陈辉老师对日常生活长期而深入的观察,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对技法不懈的揣摩和情感的倾注。正是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外在形式与技巧的局限,触动了观者的心灵深处。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副主任、苏州市美术馆副馆长杨艺发言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副主任、苏州市美术馆副馆长杨艺深情地回忆道:自己从06年开始担任苏州博物馆的展览部主任,期间陆续做过清华美院的老一辈先生如张光宇、祝大年、庞薰琹、吴冠中、袁运甫的展览。清华美院不光是美术专业,它更多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美术,包括常沙娜先生,与我们苏州的关联度是非常大的,现在许多年轻的苏绣艺术家也都是清华美院纤维艺术专业毕业的;其次,杨艺认为陈辉的作品许多表达江南的徽式建筑,其实苏州的苏式建筑和徽式建筑都是有历史内在关联的,所以我想这个展览在苏州展出,从时代与文化上来说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先球发言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先球在发言中谈到两点体会,他说:刚才大家谈到清华美院精神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一群体把艺术创作、艺术研究和艺术教学始终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反应在艺术创作成就上就是厚积而薄发,今天回过头来看清华美院那些老先生们,都是要到退休的年龄才开始在社会上做系统性的个人展览,他们之前实际上都是在默默无闻的潜心教学与研究,所以我觉得这是清华美院或者清华学派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次,在艺术创作上谈到清华美院传承精神的另外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面貌,他们崇尚虽定而动的艺术定义与理念,主张艺术的边界是开放的,任何定义都可能会封闭艺术。他们虽然都是上下的师承关系,但这种师承并不是对某一家一派在艺术语言或风格上的传承,而是传承着共同的艺术史观,是以艺术史的视野来面对艺术创作、教学和研究。以陈老师为例,他深受吴冠中先生“不择手段”艺术观念的启发,却把“择一切手段”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准则,他的艺术实践紧紧围绕中国社会在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于乡情与乡愁的精神回望,他的艺术是对中国当代社会在历史变迁中的人文思考与隐喻,通过水墨艺术的媒介转呈建构一种诗意般的精神家园,这正是他独特的历史视野在艺术创作中对时代变迁的个体回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水木学者刘利平发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水木学者刘利平认为:我一直称呼陈老师叫师父,在他身上学到非常多的宝贵品质,跟他亦师亦友,他的为艺为人都对我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常常说自己在最好的年华遇到最好的老师,这是人生的幸事。我以我浅薄的一些理解,一个好的画家,首先应该是当代生活的参与者和敏锐的观察者;其次是时代问题的艺术语言转化的准确表达者;再次是时代文化的引领者。陈老师对生活非常敏锐,把自身童年在安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到了画面,尤其是皖南的建筑地貌,都是他表现的对象,也是他画面内容的源泉;他不拘泥于传统的皴擦点染及传统工具,他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笔墨语言,不择手段,择一切手段,常常采用大排刷及拖、擦、拓、印等手段来表现水墨中的光,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认为他把水墨画推向了一个多元化、具有视觉张力的新时代样式的水墨画,不断丰富和拓展水墨艺术语言的内涵和边界。我们从他展览中的这5个板块“物照光华”“恒古天地”“山川异域”“故土家园”“静之物语”中均有体现,这也是他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耕40余年结果的体现,也让我真正理解这样一句话,就是“入古要深,出古要远”,这在陈老师的艺术里做到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陈博贤发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陈博贤在发言中说:作为陈老师的学生,今天感到特别荣幸、高兴和感动。很多研究生导师可能在大学里面都被叫“老板”,我们管老师叫“师父”,我想这个称呼要多了一份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蕴含着真切的情感,这份爱是我们每个学生都深切体会到的。陈老师作为清华大学的良师益友的代表,使我们在融洽师生关系里体会到了清华美院的学院精神,这种精神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未来,我们都会受到其影响,并会把这样的一份宝贵财富发扬光大。在艺术实践方面,我认为师父艺术实践非常重要的特点体现在他的一门课——水墨实验上,这门课上学生在一个相对随机的基础肌理或者是底色上进行二次创作。这些不成型的东西经过陈辉老师的点化,变成非常有意思的作品,这种点石成金、点墨生辉的本领给我非常大的震撼。从中我体会到师父在艺术创作上因形布势、因势赋形的高超艺术能力,也使陈辉老师的每一件作品具有无可复制、独一无二的特点。我也一直跟随老师,在这个方向上去探索发展,受益匪浅!
陈辉教授水墨作品江苏巡展执行策展人周霞发言
陈辉教授水墨作品江苏巡展执行策展人周霞在发言中说,陈辉教授水墨作品江苏巡展执行策展人周霞在发言中说,自己是在开学典礼上认识陈辉教授的,认识艺术家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他的作品很熟悉。她说刚刚专家们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风格及艺术与地域三个维度对陈辉教授的作品进行了梳理。自己想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就是陈辉教授与苏州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提出粗浅的认识。她在做美术馆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了解到在中国美术史或者中国美术馆的历史上,有一位人物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颜文樑。颜先生1921年至1927年留学法国期间,深谙欧洲绘画光与色的精髓,并于1926年、1927年在苏州开始筹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座美术馆一苏州美术馆,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颜先生不光是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奠基者,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教育者,陈辉教授的教育理念和创作方式有很多与颜先生的相契合,比如说都强调绘画中的光与影的作用,这也说明了陈辉教授和苏州这一地域的一些关联,我们也希望未来从这一个点继续挖掘,进行更充分更有价值的艺术研究。
清华大学访问学者江依娜发言
清华大学访问学者江依娜在发言中说:陈辉老师的作品是独树一帜的,老子曾经提到“知白守黑”,我们可以从陈老师的作品当中充分体会到中国正统水墨画的这一精髓所在;同时,陈辉老师的作品除了继承正统中国画黑白对比与虚实对比以外,还有了显而易见的创新与突破。因为我是做空间设计的,从陈老师的作品当中我能够感受到很强的空间感,陈辉老师在其作品中融入了光影情景,甚至是有气息有气味等元素在里面,它能够激起观者的一种回忆与情感的共鸣,还有一种时空上的对话,带动观者的多种感知,实现了二维画作和三维时空之间的一个互动关系;此外,陈老师的画除了具有很强的空间感受之外,就像他的人一样,是带有温度的,所以我认为陈老师的作品是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具有突破性与跨时代性的价值。
江苏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理事卢韵至发言
江苏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理事卢韵至在发言中说:我是陈辉教授的粉丝,上一次在南京站的展览见到陈教授的作品,我就对他的作品一见倾心,刚刚刘利平老师说他在最好的年华遇到了最好的老师,我特别的羡慕,其实我本来这几天是国家艺术基金泰国站的展览开幕,但因为此次陈教授在江苏展览,所以我特地从南京赶到苏州,泰国那边的画展我就不去了。感觉见到陈辉老师的作品真是相见恨晚,在陈辉教授的作品中,我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先贤的哲学思想“浮沉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就六气里面有阴阳风雨晦明。其次,从陈辉教授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一场水墨电影,我在其作品中游历了北京胡同以及欧洲风景,然后是徽派山水川藏风情,能够感觉到特别愉悦的心情,而且是有这种文化感和深远感的。另外作为一个青年创作者,我对陈辉教授的技法特别好奇,因为陈辉教授作为一个南方人,他把作品画到了一种北方的大气象。上次在南京展我提到了一个超出三维的这种意蕴,甚至到了四维这样的一个意蕴,然后作为一个创作者,我对陈教授在技术处理中的冲刷、洗、拓、印这些细节的刻画特别好奇。我想陈辉教授的作品比传统中国画更容易被西方民众理解,因为陈教授作品中的光影还有这种立体感,对于中国文化的衔接特别的恰到好处。
陈辉教授向苏州美术馆捐赠水墨作品
最后,陈辉教授致谢并向苏州美术馆捐赠水墨作品,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副主任、苏州美术馆副馆长杨艺接受捐赠。
艺术家陈辉致答谢词
陈辉教授在答谢词中表示:感谢大家对展览的支持,大家谈的内容都是爱戴与鼓励,包括我的同道、同事,包括同学,包括先生们,没有给我更多的提出批评的问题,而都是褒奖,其实我知道我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且我也是在默默的努力去调整。刚才志军兄给我提的皖南是我骨子里的那个精神的东西,应该无限的发扬光大,无限的去托展。我81年来到北京,在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执教40余年,学院特有的教育体系,老一辈先生们的精神思想与文脉传承,包括我上的《三大构成》《图案》等课程,包括教年轻的学生,教学互动、教学相长都给了我在艺术创作上许多的启示。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初始,庞薰琹先生倡导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现代主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语言的优秀文化艺术,后来的许多先生们都是按照这一艺术思想走到今天的。其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一所围绕衣食住行,以关爱生活和体悟生活为主的院校,它对当代的、高科技的东西非常敏感,所以它很时尚,在传统和现代形式语言相结合的点上,使得其在传统中不丢传统,工艺美院老一辈先生们共同的理念都说传统是一条船,到了彼岸该下船的时候就要下船了,但当你认为需要的时候,你可以上船再学,该下的时候还要下,就是说你不能在船上永远不下了,这就类似于李可染先生说的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实际上李可染先生讲的是对传统的一个很好的辩证认识,所以我觉得是因为中央工艺这么好一个艺术氛围,前辈思想,包括学生们,教学相长,相互进步。很多时候是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给我,我从其中受到启发,然后再转换成我的经验,我常常跟同学说,我偷学你们而你们不知道,因为学院有这么一种教学相长的传统精神,所以我感觉到我庆幸在这样一所院校里边,其艺术养分和前辈思想,低调的为艺为人的生命状态,是我在艺术创作中体会出的一种开放与包容的态度,然后能博加众长,同时又能够有独立的选择和独立的判断,坚守自己的路,耐得住寂寞,去开拓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再一次谢谢大家!
座谈会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共分为5个主题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故土家园”:皖南,作为艺术家生命成长的故土,自然山水的旖旎灵秀,人文环境的文脉渊薮,徽派乡土民居的黑瓦白墙,孕育了艺术家诗意般的乡情与乡愁,成为其水墨艺术墨韵飞扬、灵动深邃的灵感源泉;第二个板块是“物照光华”:建筑空间、几案屏风、楹联插花、窗棂旧椅,瓷器蜡烛……通过残垣断壁般光与影、黑与白、虚与实的交织与吞吐,在肆意倾泻与精妙控制的墨韵中,呈现出诗意般的乡愁,以及令人悱恻缱绻的精神幽思;第三个板块是“山川异域”: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无论是高山大川、峰岚叠嶂,还是水云交织、草木苍郁,艺术家在情与景汇、意与境融的精神意象中,通过变幻莫测、浸染万方的水墨语言,建构着诗意般的精神家园;第四个板块是“恒古天地”:唯道惟久,唯德惟尊,恒古天地,和光同尘。艺术家通过水墨语言本身透明酣畅、淋漓清新的某些未知弦外之音,构成抽象与具象、实象与虚象彼此交融、合一的意象之境,天地之精神,虚无之道性,幽妙恒长;第五个板块是“静之物语”:各种日常物件的姿态变幻,在肆意流淌与变幻莫测的笔墨意象中,它们不再是沉默的物,而是物象在光与影、黑与白的交织中,呈现出来“求物之妙”的一种精神隐喻,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和光彩。5个板块系统地呈现出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艺术追求与精神理想,展现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精神意蕴与内涵。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