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水墨与未来″雅昌圆桌会议一一何先球:元宇宙与水墨艺术

2022-06-22 16:11

VR “元视界——水墨与未来”群展

“元视界——水墨与未来”群展

8

雅昌数字美术馆

常设展 10万+

5月18日,“元视界—水墨与未来”在雅昌数字美术馆开幕,可以看做是打造艺术元宇宙的具体实践,此次展览将水墨艺术作品进行数字化、虚拟化媒介转呈,从虚拟视觉沉浸式的映射和交互视界中,探讨水墨艺术媒介面向未来的多样可能性。5月31日,“元视界—水墨与未来”移动端正式上线,同时,还举行了线上直播论坛,嘉宾们围绕数字时代下的水墨与未来,发表不同观点,这场学术论坛持续了近四个小时,非常具有学术意义,以下为嘉宾何先球教授的观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84b23479eeb412207bd0bb1521534f04.png

详情可识别二维码

《梅山深处》 87cmx107cm 纸本水墨  2019年

疫情倒逼着各种线下展览转为线上的虚拟展览,这种转变也将会导致新观念与新概念的出现,“元视觉”就是这样一个新的概念。

从视觉艺术的视角来看,“元视觉”是人类视觉感知方式与空间认知范式的变革,数字虚拟技术的发展,是对受制于人类“视觉之维”的生物规定性的外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523e534aef7d6a9048ee0d68bd468e5a.pn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6585795d26cd807a57c4ec64e82fbb64.pn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b6c698d981f99c845e1121a1372a9972.png

《乡村物语)》35cmx12Ccm 纸本水墨   2015年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麦克卢汉就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有什么样的媒介就会衍生出什么样的文化和艺术。虽然这是绝对化的媒介决定论,但对于我们如何理解数字媒介所带来的视觉感知方式与空间认知观念的变革,则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e86b1af76f308853083dabfa7c3ac551.png

《乡村物语》35cmx12cm 纸本水墨   2015年

可以说,“元视觉”这一概念,再一次把我们带入一个认知世界的根本性问题:我们究竟是如何通过视觉来感知和创造世界的?

早在18世纪,洛克就认为视觉图像虽然只是“世界的外表观念”,但人们通过视觉图像认知世界,并替代了实际世界,成为认知世界最主要的方式。牛顿在青年时期,亦曾通过实验探索过“世界表象与视觉的内在感知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f1c74eb54f9650ecb4648cec8a38ca55.png

《梅山  深处》 纸本 设色45cmx78cm  2017年

本质上,传统视觉艺术行为都是再现三维图像的二维视觉媒介实践,人们通过观物取象,以具有物质属性的二维平面作为视觉媒介的空间载体,使不可见的精神呈现为可见的、物质性的视觉媒介。这些二维平面中具有物质属性的视觉质介,并不是三维现实空间中的物质对象,而是被人创造出来的一种物质性的视觉媒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527237eb413201db18ab8e3947b1293a.png

《梅山深处》  纸本 设色45cmx78cm2017年

中国的视觉艺术史,其实就是这种物质性视觉质介的创造与演变史。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视觉感知与空间认知观念的改变,导致在艺术实践中物质性视觉质介的不断创造与演变。在唐以前,因卧榻与跪坐的生活习惯,塑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视觉感知与空间认知范式,是以“仰观”与“卧游”中的画屏、画幢、画壁等视觉感知媒介与空间认知范式作为基础的;盛唐之后,桌椅、书房的普及,“垂足高坐”的生活习惯与特定精神活动的空间语境,塑造了人们在伏案与短距视觉中的“品鉴”、“把玩”与“观摹”,并衍生出手卷、册页、扇面等新的视觉媒介与视觉空间认知范式;近代以来,现代城市空间、公共展厅衍生出的平视与垂直观赏,最终导致平面二维视觉媒介突破视框自身的边界,与现代公共空间彼此交互,衍生出当代艺术新的视觉媒介与视觉感知方式。艺术史的这种漫长演变,不仅围绕着视觉质介的物质属性进行演化,而且始终以一种物质性的视觉“边界”,来区隔和维护物质性艺术质介自身的存在价值。例如《广雅》云:“画,类也。”《尔雅》云:“画,形也。”《说文》云:“画,畛也。”等等。直到今天,当代艺术新的视觉媒介、材料与空间的延展与“破框”,才突破视觉与空间的传统认知“边界”。但这种对“边界”的突破,还是建立在对现实三维物质媒介应用基础上的视觉外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4555989302bb91aa7a2defb4cf8705d0.png

《梅山深处》  纸本 设色45cmx78cm 2018年

相较于这些传统物质性的视觉媒介与空间认知观念而言,“元视觉”概念在视觉感知方式与空间认知观念上的改变,却是前所未有的、具有历史性的。首先是所有视觉媒介与空间认知观念都是去物质化的,是由数字化、虚拟化的视觉质介建构的,这种转变是本质性的,不同于以往绘画史上任何一次视觉质介与空间机制的转化。它不仅消解了我们在传统视觉范式中对“原作”的认知概念;同时还消解了艺术语言物质性的二维视觉质介,实现了艺术媒介与感知方式的去中心化、去物质化。数字虚拟艺术的出现,并不仅仅是把三维现实世界的视觉感知作为模拟对象,而是通过创造一种与三维世界的经验感知平行的虚拟经验世界,最终的指向也并不完全是客观三维世界中视觉感知对象化的视觉文化与能力,而是有关人自身在数字虚拟空间中所创造出来的新的视觉素养与情感表达的能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5cfc62d98cb10e826eb887661e1565f5.png

《梅山深处》纸本 设色45cmx78cm2019年

相对于现实世界中的传统视觉实践行为,数字虚拟时代的视觉感受仿佛无穷无尽的种子,又似春光蕴见中无尽的银芽,在虚无飘缈却又万象杂陈,苍苍太空又似浩浩大地的无维无限中,创造一切我们的视觉可以感知得到的“事物”。虽然弗兰克·维尔切克早就说过“是的,物理色彩的世界是一个双重无限的空间,我们视觉所及的只是这个空间的一个三维投影。”但当数字虚拟技术消解了这一层物理性的视觉质介,虚拟的数字艺术语言与媒介,是否能够与现实三维世界中的物质性艺术媒介语言一样,能够自在地漂移在一种稳定的视觉感知中呢?

对于中国水墨艺术而言,数字虚拟时代的这种视觉媒介变革,必然会导致传统水墨艺术语言质介与视觉范式各种可能性的外延,这种外延必将受到数字虚拟时代的视觉范式、视觉观念、视觉语境与视觉作用机制的深刻影响,并将会对传统水墨艺术面向未来的视觉语言与价值观念提出新的挑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eefa5eb4246d8d1bbd50f232c4612e20.png

《春山集萃系列》180cmx96cm 2021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214753a7ae6e9845fa85aded006840c0.png

《春山集萃系列》60cmx92cm 2021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715402ddb336f5b4b534733cc7b3adb1.png

《春山集萃系列》70cmx90cm 2021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6/2919fd0729b615b5b8be775428624d21.png

何先球,1979年生于湖南,副教授,2001年考入清华美术学院,2005年保送硕士研究生,2019年考入澳门科技大学美术学博士,现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特聘画家,出版有《山中花开》《名家作品集—何先球》《起云堂-素履之往》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