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美学思想 淳真追愬

  吾国论画评定者有立三品之目,一曰神品,二曰妙品,三曰能品,又有立逸品之目于神品之上者。吾以为此道真矣!故传统绘画有“以形写神”(顾恺之《论画》)之美学定论。以形写神之形神观是符合对立统一之辩证法则的。因为神是形的华美,形是神的载体,二者不可缺之艺术乃可舒怀而祯祥也。神品者是以神为主的形德,妙品者是依形为真的化境,而逸品者则是:“绝似又绝不似”(黄宾虹画论)是也。

  而“能品者”,大约须十个春秋岁月成之;“妙品者”,又须十个冬夏时空,加之读书写字成之;“神品者”,再加十个岁月和合读书、写字、妙悟成之。而逸品者,乃是神品作的“至情”《六韬·文师》而“超然”《老子·二十六》。

  吾数十年如一日地砚田耕耘,加之外师造化,读书悟道;正是延着这个中国画学的審美品评,从事着“技进乎道”的,又以“文以载道”的文艺之路,以渐变式、渐进式,而成为如今的“传统水墨”之样式。妙哉!造化弄人,美术图画使我无比幸运而幸福。

  一、法在理之中

  画有画法,书有书法,诗有诗理,戏有曲牌,乐有音律;法即理也,一切文艺皆然。吾之画道,经寒暑研道、春秋悟真,创立“三大同构”学说。即“古今同构”,“科艺同构”“中西同构”。

  “古今同构”者,古如“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底……远岫与云容相接,遥天共水色交光。”(王维《山水决》)今即现代水墨,乃传统笔法、墨法结合西方绘画某些表现技法,似林风眠和黄宾虹先生之艺,即整体之形神含以局部之抽象,更借重以水晕墨章之六墨法则化境成图,为现代人带来新的时代图象与審美愉悦。吾在这古今美术中同构之,驾驭之,创造之,而能中庸、“玄同”《老子》,得一味象外象也。

  盖传统水墨中运用“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一波三折”等笔法,它既是法亦是理,因为古之画道强调形神兼备与“应物象形”等。现代水墨则强化抽象性、夸张性、(不求形似)和“绝似又绝不似”之大象性;这是现代人认为微观即宏观,宏观即微观新的认识高度,这正是“科艺同构”的一维美术印证。

  现代水墨之拓展、发展,正是这个时代審美需求和现代人文之广德。

  是故吾以为,我在美术图象中倡导的“古今同构”、“科艺同构”、“中西同构”,正是现代水墨画与我创作的图画之时代法则和理论;吾当是“笔墨当随时代”了。

  我又创立“大对比”,“远对比”,“奇对比”。“大对比”是胸襟,胆识、广大。“远对比”是谋略,开合,腾潜。“奇对比”是天资,奇崛,妙有。加之艺术形态的天趣、韵致、挥洒等,构成了纵横捭阖,又浑厚华滋、意境深邃的艺术风骨。吾在绘画中于三个对比中游艺而驰骋,经多年探索实验,终亦能于入“师古人之心”(石涛)中走向“有法必有化”(石涛)境地,成为简阔豪放的自家风范。

  我又在读研中国的“儒、释、道、哲学中发现并创立了美学的三种图腾构成。即“S”形,“△”形,“十”形。

  “S”形美学图腾,在绘画中以黄宾虹图画为集中代表,它源于“易”经的太极图腾。在太极图腾“S”形中含以阴阳、开合、虚实、黑白、刚柔等,而以笔墨为中心,即“乾裂秋风、润含春雨”为学术归正。吾之绘画追愬太极“S”图腾和美学内涵,立定脚根,不离此道;越耕耘越知其深奥,故吾必将终身悟道真笔墨、真图腾而得其内美。

  “△”形美学图腾,于现代绘画中以潘天寿图画为典型代表,它得于“不齐觚三角”之传统哲学。盖绘画必须“先立其意而后落笔”(清·郑绩),这个“意在笔先”之意须有高品之诣,凡能入中国哲学美学之命题之意者当是高雅至美者。吾亦谙此道与美术之实践者,故吾画者应具有铸墨之内涵。

  “十”形美学图腾,于现代绘画中以林风眠图画为独具,它也契合易学太极“7986”(春夏秋冬)之理,即四维通达之意象。这个“十”形之四维通达,是“齐而不齐”,“不齐而齐”的和谐美学演绎,并非艺术之“中庸”,乃是美的动态之平衡。吾于画道的“得意忘象”中常常努力方运之,强化之,也神游之,终亦有所获、有所得。

  二、意在情之中

  “意在情之中”,是一个文艺的永恒命题。王国维先贤在《人间词话》中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是“意在情之中”之真论。吾喜书画,更喜品书画,故以几则史话述之。

  一、“有天际真人想”一语出自清王澍《虚舟题跋·唐柳公权司马公达帖》:“以篆籀法作行楷,仅见诚悬(公权)此书,把玩久之,使人有天际真人想。”正是柳公权以篆籀法行楷,突破了行楷的某些程式,使之笔意的情致化、真淳化、返璞化、以至该贴具圆融出俗,气韵高超之妙,让书法艺术成“使人有天际真人想”之化境。吾之书法亦喜圆融而有篆籀之质。画中运笔借篆籀之法参以一波三折,一似“佛肚竹”也。

  二、“匠成风之妙,透具眼之禅”一语自于近人马宗霍《书林藻鉴·宋·苏轼》引赵秉文语:“东坡先生人中麟凤也,其中似颜鲁公……狠石当道,长松临渊;其严劲之象,雄浑之状……如偃而复植,如堕而反妍……此犹可略而言。至于字外匠成风之妙,笔端透具眼之禅,盖不可得而传也。”苏东坡先贤书法的“严劲之象,雄浑之状”又能“如偃而复植,如堕而反妍”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老子·四十五》的对立统一美象,亦似其豪放派大文学之气象。这种“离形去知”《庄子》式的醇和艺术之章,折射出苏东坡先贤于文学、诗歌、书法及自然物的大情和大德的集中反馈。吾必将久久地读之、悟之、崇之、体之、象之,可谓“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见马一浮书联),求索书画艺术的“字外匠成风之妙,笔端透具眼之禅”。

  三、力在气之中

  艺术的气之力是一个形而上的景风。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记:“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矣”。齐白石云:“人之笔墨有气韵,不知气韵全在手中”。吴昌硕说:“画气不画形”。张庚又将气韵分为等次。“发于无意者为上,发于意者次之,发于笔者又次之,发于墨者下矣。”于是可知书画艺术之力发祥于气,有气则有韵,有韵则有形;又知气之力由无意中发之则是真力;气之力以意着之则是次力;这大约便是书画艺术中神与形以外的超然解读。盖无意之气力乃真力是天分、修养,发于意者之气力则是苦功与造象。这样可辨析书画艺术的力在气之中,是一个形而上的命题和美学之课题。

  先贤对于“力在气之中”多有论述。如:“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佚名《翰林粹言》)“临仿古帖,毫发精研;随手变化,得鱼忘筌。”(明·杨慎《墨池琐录》)“以画意作书,天地万物无一非书画粉本。以造物为师,融书画一炉而冶之”(现代·李生翁《我与书画》)。

  吾喜读儒、释、道、典籍,尤善究《易》经与五行辩证理论,她们是我书画艺术的底蕴与风规,更是“神与物游”(刘勰《文心雕龙》)之美学思想;又是我书画文“力在气之中”的多维学术和时空。读书入道、写字陶性、画画抒情,三者一体;与时俱进,其乐融融。

  海纳百川,学无止境。吾在追求笔迹遒润与图象浑穆的征途中,极须再“会古通今”、“神融笔畅”(孙过庭《书谱》),以达美术的“精神飞动”、“骨法洞达”(康有为句)之素求。元代赵孟頫题画诗说得妙:“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又元代倪瓒有诗赞王蒙;“王候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书画本来同”和“笔力能扛鼎”乃是我永恒的艺术载体啊!

  《苦瓜和尚画语录》中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无法而法”其实是指法用到了极致,即所谓“至法”)其中“至法”乃是我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与成就艺术的法宝。

  兹录旧作三首求与同仁共勉

  (一)

  不似却能真似也,就中神气绝难描。

  驾轻就熟人堪羡,体物精微擅几招。

  (二)

  听取画坛议者非,包容何必视危机。

  兼听反可坚其志,笑指梅花雪壅肥。

  (三)

  若即若离方是妙,似开还合乃奇章。

  游心乘物归何倦,画桌旁边读老庄。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2012.4.17 郑竹三记于春耕草堂灯下

作者:郑竹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