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每日赏析

董寿平《墨竹》

墨竹的画法始于唐代,它是花鸟画科里可以独门独立的绘画题材,墨竹到了北宋时期由文同、苏轼的提倡开始兴盛。到了元代,画竹名家辈出,如赵孟頫、吴镇等,明清之际更是不乏画竹高手。纵观墨竹绘画的演进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画竹的发展脉络是由工笔到写意,再由小写意到大写意的发展过程。而且文人画家又把画竹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

我们来欣赏董寿平的这幅墨竹,似乎在画作上可以寻觅到古人的踪迹,又能看到古人没有的东西。这幅墨竹创作于一九七三年深秋,竹竿圆润、挺拔,力度、水分恰到好处,其穿枝活泼生动,小竹枝的鸡骨鱼刺感更加精细。尤其是淡竿淡叶,那水墨淋漓的效果和层次感与虚实关系的表现更是前无古人,而且构图也有新的突破,更加突出了竹的气势与形式美。董寿平先生的墨竹真正继承了文人画墨竹的精华,雅俗共赏之中更趋雅逸和老辣,寓巧于拙,竹子的君子之风、君子之气、君子之德反映得更强烈,飘逸阿娜之中更显坚贞、俏拔与凝重。此外,董寿平画墨竹时绝无经营之状,而是笔笔相连,信笔如飞,很少抬笔蘸墨,眨眼之间,便跃然纸上,既在法度之中,又于法度之外。仔细品读,我们可以总结出这幅画的两个特点:第一,墨竹竹竿水分充足、圆润挺拔、富有立体感,突出了墨竹宁折不屈的高贵品质,又不失自身的柔弱性,从而形成了”刚柔并济”的最佳效果。第二,从这幅墨竹的用笔笔触上来看,董寿平更加注重小竹枝的画法,从画面上看似随心所欲,但不失于规矩,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这是董寿平的高妙之处,他把草书的笔法引入画竹之法,用笔的跳动感更加的强烈鲜明。


作者:赵广青

来源:《艺术品》期刊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荣宝斋官网

浏览更多信息

以文会友    荣名为宝

荣宝斋

微信号 : RongBaoZhai1672

点击阅读原文

作者:荣宝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