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疯狂艺术”改造城市报告之二:艺术家的城市变身术

清朝末年的芜湖古城

  导言:与北京遥相呼应,在中国的南部沿海——深圳,也存在着许多致力于改造古城旧镇,试图将文化艺术纳入都市生活与规划的一批建筑师、设计师以及艺术家群体。或许相比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五十余年建都史的北京,仅仅设立特区33周年的深圳实在太过年轻,但恰恰在这片充满朝气的开放都市里,有一位当代艺术家,他用三十余年的时间去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古城旧村,在艺术干预社会的道路上,走出了不同于旁人的平和介入模式,影响以致造就了世界级版画中心——深圳的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世界文化遗产——安徽的西递村,成为少数成功达成了艺术改变现实的艺术家范例之一。如今,这位艺术家在退休之余,再次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家乡芜湖古城,在那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个人艺术秀”——“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他就是深圳大学的教授应天齐。从他那里,我们或许可以一瞥当代艺术家是如何看待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的历史遗存的,是如何认识存在于城市改造周围的种种限制的,以及如何与之“切磋”进而实现自己的城市变身梦的?

待改造的芜湖古城一角

  抉择之地

  2014年8月31日,应天齐“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新闻发布会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亚洲艺术中心举行,该项目的思路呈现了应天齐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古城拆迁、重建问题的最新思考,也是对以芜湖古城为代表的历史遗存提出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9月,应天齐在芜湖“市民文化大讲堂”举办了题为“芜湖古城的历史遗存现状的当代意义”专题讲座,以期通过讲座使芜湖市民对待古城历史沿革、变迁的状态产生认识,在古城复建的全过程中,让市民自觉、热情、有效地参与到这一事件中来,让保护历史、保护遗存、复建古城成为民众的共识。 

紧接着文化大讲堂,应天齐发动组织市民走入芜湖古城现场,开展保护遗存的拣砖活动,拣寻各时代建筑遗存的完整砖块,每日举行两次,每次200人至300人,每人拣寻十块完整遗存砖块,交付指定地点,相关工作人员则贴上封条,保存这些砖块,用于古城即将启动的建设之中。现场还备有电话亭话吧,拣砖者可自由进入话吧发表感言,这些感言和录影将由艺术家制作成DV作品,永久保存在随后建成后的“芜湖古城文化中心”,作为该项活动的永久纪念……

在现场引导市民进入芜湖古城捡砖的应天齐

  这是应天齐正在改造中的芜湖古城规划一期四项计划中的头两项,所改造的古城位于安徽省长江边的芜湖市,是一个拥有38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曾有“十里长街”之称的古街道在改革开放初期遭遇损毁,以至荡然无存。所幸的是,位于现城市中心占地31公顷的芜湖古城原址只有小部分遭遇破坏,二十余年来未遭拆除、强建,保存相对完整。

  在中国大幅度城市化的推进中,该古城遗址周遭高楼林立,古城几成孤岛。近十多年来,政府接受了十里长街拆迁的教训,对这块城市中心极富创造GDP的宝地按兵不动,保存了历史遗存和清代、民国的古迹建筑,所有古街道及古城建制亦完整保留,未有任何破坏,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古城镇建设中的一个特别个案。而如今,这么庞大古城的未来命运,已经全部交到了应天齐这位当代艺术家的手里!我们不禁要问,他是如何做到的?

芜湖古城历史变迁流态

  在追问应天齐的策略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建筑行业人士所认为的在城市规划中,要面临的最首要问题是什么?约翰·丹顿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在城市规划方面也富有经验,其所参与创建的丹顿·廓克·马修(Denton Corker Marshall,简称DCM)是世界闻名的建筑事务所。约翰·丹顿于20世纪80年开始在中国开展设计工作,它目睹了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城市既有的风貌与规划,以及之后狂风暴雨般的发展,他认为:“政府干预,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存在的,可能在中国,这一点有点突出。若细论,政府干预最明显的还是表现在城市的规划上……”

  应天齐在接手芜湖古城的规划、改造项目时很清楚这一点,甚至认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抉择之处,稍微处置不当,便有可能前功尽弃,他说:“我觉得我做当代艺术,要跟别人不一样,我当然可以做得很强烈、很激进。比方说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我带去古城的影像、照片,以及两件《世纪遗痕》。当时各大媒体全都过来了,他们围着我问拆迁问题,我当时觉得要想出名很容易,我在我的这些照片,还有我这些废墟中做一个行为艺术就可以了,就会很轰动,而马上成为那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的头条人物……”

芜湖古城建筑历史遗存现状分析

  应天齐并没有这样做,一旦做了,我们也将不会在芜湖古城的政府支持项目里看到他的身影。应天齐很很清楚,经过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关注和提醒。当代艺术家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并没有多少实际的能力改变这个现状,但这不并妨碍每个当代艺术家仍去抱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发出微薄的力量去感染、去影响、去改变身边的小事。为何偏偏采取对抗的形式?采用了对抗的形式是否就意味着你一定就成为正义的卫道士?应天齐的思考足以给我们提供一条新的当代艺术发展之路。

 

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

  平和的介入模式

  “我从做《西递村》版画开始,正因为我平和的介入,我保护了西递村,西递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至今我和西递村都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应天齐说,“但是我还是会不停地跟他们提出各种建议、各种看法。如果我在一开始就用一种非常激烈的方式去对抗它,可能我做一次就再没有办法去影响他了。”

  作为在芜湖出生的艺术家应天齐,从2001年即参与到家乡古城的保护改造之中,2007年被政府聘为芜湖市政府古城改造的策划、顾问。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应天齐也有过不平静的时候,当他为威尼斯双年展准备作品《西递节孝祠》时,跑到芜湖古城捡砖。那时他上任芜湖古城顾问已有一段时间,但由于尚不确认一定能够参加,所以应天齐并未向当地政府说明情况。当他发觉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搜罗古城的古砖时,一种义愤感让他当街破口大骂,骂他们对古城保护不力。尽管过去很久时间了,应天齐在讲到这里时,依旧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声音微略哽咽。

应天齐用芜湖古城旧砖创作的《西递节孝祠》

  等应天齐从威尼斯双年展回国,由于芜湖古城顾问续聘一事再次来到这里,并向古城的保护人员交流起自己捡砖而无人阻拦的事情时,他才知道古城里是设有暗哨的,古城里的一砖一瓦也都不让动,应天齐的一举一动都在看护者的眼中,他们只是觉得作为古城保护者的应天齐不会做出破坏古城的举动,才任由他捡砖。应天齐回忆道:“我在古城一开始做顾问的时候就给他们建议,提出要把古砖保护起来以备将来之用。我虽然不懂建筑,但是作为一位画家来讲,肯定会敏感到一块做旧的新砖和一块老砖是不一样的。而他们真的收集了不少,还告诉我说有很多砖收集不了,资金是个大问题,而且工人不愿意做,因为要一块一块地找。我就想到了孔明的‘草船借箭’,发动市民进来捡砖,一个人捡十块砖,十个人就是一百块,一百个人那还得了。我问他们大概要花多少钱,他们说要花2000万。我说你给我100万,我来把这些砖捡出来”,这一事件由此成了“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的诱因。

  家乡人的信任与不阻拦鼓舞、感动、坚定着应天齐的保护决心。这个过程又何尝不是一个行为艺术?而且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行为艺术。应天齐怀抱着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去影响而非对抗政权,才让他赢得了足以继续施加影响的话语权。应天齐说:“我觉得我在当代艺术里通过这几十年的实践,不仅实践了这个问题,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一直在和体制合作,我的西递村在和体制合作,观澜也是和体制合作的结果。我和体制合作,并没有失去我当代艺术的身份。”在合作的同时,适时、适量的提出批评,而他们也接受了批评,王林由此定义应天齐为“匍匐前进的前卫”,易英给定义他是“温和的前卫”,而他那件带去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的、被人们视为保护西递村成功结果的《西递节孝祠》作品,并不见得就是对这份功劳的颂扬与表彰,它超出了对所有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受无情拆迁的古城旧地的祭奠,隐含了在应天齐保护行为背后的那份游子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善意的批评。

 

 

设计中的芜湖古城应天齐艺术馆 

  古城保护模式的新思路

  当应天齐将自己的想法跟相关**部门的领导汇报以后,加之十数年来他担任芜湖古城顾问所积累的古城细节知识、古城改造经验,以及良好的表现所赢得的政府信任,应天齐的想法被当场拍板确认。另外,应天齐介绍到,“跟芜湖做这个事,肯定有困难,因为政府也有它的难处,好在现在中央不用GDP考察领导的业绩,所以我这个项目可以谈八个月,能够慢慢地研究,我们碰到了一个很好的时机”。

  在确认芜湖古城的市民捡砖活动后,应天齐进而扩延了自己的想法,将整个古城的保护方案和思路陆续呈交并得到认可,那便是芜湖古城改造的八字方针——“古城复兴,遗存再生”,取代了政府原先设定的古城的“改造”、“建设”、“遗存复兴”定位。

等待捡砖的市民

  “我认为,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上,这个时代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代,我们都是读过历史的,仔细想想,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其实并不重视这个时代,我们只是一个劲地想着未来该怎么办”,应天齐说,“有些观点我是不同意的!以北京为例,北京古城为什么不能和‘鸟巢’、国家大剧院并存?时代要发展,四合院之前是什么样你知道吗?故宫这块地在建故宫之前是什么样你知道吗?都是一个时代发展的轨迹,这个轨迹是后人需要了解的,我们不仅要了解它是怎么到过去这个样子的,也要了解他是如何到现在这个样子的,我们需要知道这个历史的演变……中国目前的古城改造只有一种模式,那就是把它修复起来,尽量地恢复成它原本的样子,比较成功的案例有乌镇、上海新天地、四川宽窄巷,等等。我不反对这种古城改造方式,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产生的文化意义有限。我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时代文明的缩影,我们为什么要把新天地复兴?因为它是民国文化和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为什么要把乌镇复兴?因为乌镇是清代的,也含有一些民国的影子。把它们复后干什么用?首先要搞清楚,不是旅游!不是赚钱!而是让我们的后人知道我们曾经生活的居所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对我们的后人有什么意义。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我们的后人就会在这支文化上断了层,我觉得这才是它的意义。”

应天齐为捡砖的市民在其所捡古砖上签字留念

  另外,应天齐在2003年的时候就把芜湖古城的文化定位成一个“流态的文化”,而不是一个固态的文化,这是在他研究芜湖的历史、研究芜湖的建筑、现场考察芜湖古城后得出的结论,而非仅仅概念化的争论。在种种认识的基础上,应天齐认为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类似西递村、宏村那样原汁原味地古城保护,而我们最缺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和过去一个时代相链接的一种保护方式。“现在要么是现代化,要么就是还原,我们的链接在哪儿?看不到,凤毛麟角!尤其是我们的遗存,被清除得干干净净,我们根本找不到过去的痕迹。”所以,应天齐决定,这次改造芜湖古城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让传统和现代在这里链接,传统和现代在这里碰撞,甚至要传统和现代在这里熔化、共融,共融的结果是能够体现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工作人员封存市民捡取的完整古砖

如今,在芜湖古城的第一期规划的四项计划中,已经有两项分别付诸实施,接下来,芜湖古城还将利用我们在文章开篇所提到的那些从古城废墟中拣出的古砖作为原材料,在古城中间主要地块建造占地约5000平米空间的古砖广场,同时在广场中建造“古城文化中心”博物馆,博物馆群落的造型也已初步成型,那是犹如几块巨型残砖相互依存的形态,是一件由建筑组成的公共艺术建筑类雕塑作品。

之后,应天齐还计划以《遗存•再生》作为选题申报2016年“第十五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展览以一个艺术家和四个建筑师的对话方式,以芜湖古城改造项目作为主题,强调遗存、再生,保护、重建、复建、再生的基本思想观念,以当代艺术的方式向世界作出回答,回答中国面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所持有的的理性态度。

至于古城改造的第二期、第三期,等等,应天齐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想法,那便是以“古城文化中心博物馆”为核心,以传统和当代相结合的方式重建各条古街,然后细化每一处古宅的历史沿变,以此为据,“再生”古城的每一处角落。自然,这些芜湖古城改造的未来计划,目前仅仅存在于应天齐这位艺术家的构思中,若要成为现实,仍旧需要应天齐以自己特有的平和介入模式与**部门向相协商。

作者:陈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