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贾方舟在“百年知白——刘知白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大家下午好,今天看刘知白先生的展览给我触动很大,因为过去对他不是很了解,虽然提前看到了画册,但是看画册毕竟和看画有很大的差异,我觉得3号厅那一批作品最能代表刘知白先生的水准和他所达到的高度。我同意刚才在开幕式上刘骁纯先生对他的基本评价,判断刘知白先生的艺术,首先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人画这条文脉,他是在这条文脉上滋生出来的新枝,这是一个基本的艺术史的说明。

  在看待刘知白艺术的时候,我觉得可以和两个人联系在一起,一个是黄宾虹,黄宾虹是中国传统笔墨或文人画笔墨的集大成者,他直接取法于黄宾虹,取得比较高的成就。取法于黄宾虹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西安的崔振宽,刘骁纯曾经用“黄崔系统”来比喻这条线。今天看,可以把刘知白和崔振宽做一个对比研究,即从黄宾虹艺术生发出来的这两支,一支是笔法,一支是水法,两个人从不同方向继承了黄宾虹浑厚华滋的画风,分别在笔法、墨法、水法上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崔振宽生活在黄土高坡,生活在大西北,他的作品的基本特点是干裂秋风,那个笔干燥的一点水分都没有,就是用干笔焦墨来表现,把那种干旱的生存环境表达出来,也正是这种干旱的生存环境养育了这位艺术家。

  反过来再看刘知白,他恰恰相反,他生活在江南,出生在江南,生活在江南,是江南的烟雨养育了他,所以,他的画多用水法,把烟雨江南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里我也用一个词来形容他——“浑然一体”,他的艺术浑然一体。从黄宾虹的“浑厚华滋”到崔振宽的“干裂秋风”再到刘知白的“浑然一体”正好构成了传统文人画进入近现代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演变轨迹。

  但是我觉得知白先生的水法还可以早推到水墨画诞生之初的王维,水墨画、文人画能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或者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主体,关键在于从王维以来发明了水墨渲淡法,水墨渲淡法就是开始懂得把墨加进了水,分出了层次,在这之前还没有这个水法,也没有墨法。大家如果研究一下,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所有画论只谈笔法,没有谈墨法的,墨法是到了唐代才开始作为重要的一个方法。所以能够有墨法就是因为有水法,正是把水冲进了墨里发明了泼墨和破墨这样一些基本的技法,才促成了传统的水墨画的诞生。也正是从王维的水墨宣淡法开始,才有了水墨越来越深入的发展,这条脉络顺着延续下来到今天,知白先生把淡墨应用到非常高、非常微妙的状态。妙到几近不见笔,弄不好很容易成为传统画论里说的“墨猪”,就是一片匀染,一片墨,什么都没有。但是他的高妙就在于把握了这样一种对淡墨的运用,在比较淡雅的调子里保留着一种厚重、一种深度、一种丰富性。单纯的丰富性很难,就像从1、2、3、4四个音做一首曲子是很难的,省略了5、6、7,就是保持在这样一个淡墨的限度内制造出那样的意境来,这是很了难得的。

  所以,我拿崔振宽跟他做比较,就可以看到两个极端的例证,一个是完全的干笔、枯笔、焦墨,是这样一种做法。知白正好相反,这是江南所给予他的阴柔之气,那种美,那种柔性是来自天然环境对他的滋养和江南文化的濡染。

  夏可君:谢谢,贾老师说得很好,如果黄宾虹真的像塞尚一样构成中国现代水墨的起点,尤其是最近这几年越来越重要,对于随后的定位与讨论就更为明确了。贾方舟老师认为崔振宽先生代表北方的干裂秋风,刘知白先生代表南方的柔美如花,像花朵一样盛开,确实很柔美。二者都非常好,我们看到20世纪水墨艺术史是要重写的了,崔振宽和刘知白老人恰恰是这两种可能性。传统的水墨讲的是笔墨,有笔有墨,无笔无墨,现代性我们称“水墨”,把水加进去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转化,知白老人把水法、水性突出出来,并且刘骁纯老师专门做过水法的展览,把一些当代艺术家做水做的比较突出的,受西方影响,跟中国文化有关的做过历史展览,这个讨论里很强的学术性,有很强的重写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可能性在里面。

作者:贾方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