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一“后”解千愁

2017-05-04 10:05

  艺术史就像一颗大树

  几年前我走访香港一些画廊,看到有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挂在里面。那是一组玛丽莲梦露的肖像,表现手法比安迪·沃霍尔的稍写实一些,画面的广告感多了些摄影味。我看了作品简介,画家自称是“后波普艺术”。

  除了中国画家用“后”字外,国外也有“后”的粉丝。微信帖子有“后绘画性抽象”的称呼,展示的是国外画家作品,与西方过去的绘画性抽象没什么区别。这类前后艺术风格的关系,很像“后”齐白石的写意游虾和“后”徐悲鸿的泼墨奔马。

  现在的艺术家有所醒悟,当代艺术作品要立足于学术高位,必须要有理论根据。但是他们为掩饰模仿,却想出了用“后”字来金蝉脱壳。当然,晚辈的“后”本来没有错。问题在于这个“后”到底意义何在?为什么“后”的对应“前”,翻开了艺术史新的一页,而“后”又产生了光环?这要从印象主义的诞生说起。

  印象主义的“前”与“后”是一个首创,也是世界艺术史的经典,它们可以说是“后”无来者的。

  我举一个例子:艺术史好比一棵大树,树的底部是古典,往上长到浪漫主义,再往上是现实主义,到后来长出了一支非常重要的分杈:印象主义。它与传统写实一起成长,由于印象主义的枝杈生命力旺盛,另一头传统写实的枝杈开始萎缩。印象主义的强劲生长最后出现了分支,长出了后印象主义的塞尚、高更,梵高和修拉。他们有着对印象主义色彩并置技术的承接,但他们是四个不同的分支。

  印象主义事实上是艺术表现的技术革命,所以雷诺阿跟着莫奈去画同一个景色,画面的效果非常相像,西斯莱与毕沙罗一些风景也与莫奈相近。印象主义传到中国,99%的美术专科学生都在画差不多一样的写生风景。印象主义创始人的创作本质就是研究突破前人,开创新的画法。而中国的写生风景画家们,只是在不断练习和运用印象主义的方法。

  后印象主义发展了艺术的主观追求,而四位画家的不同主观追求,变成了四根枝杈:

  1.塞尚发展了立体主义,后来立体主义的多视角又发展了当代艺术的第二第三视觉;

  2.高更发展了原始艺术,又对象征主义产生影响,同时对马蒂斯装饰色快的形成有启发作用。后期美国的波普艺术,也是装饰艺术的再发展。装饰艺术又演化成极简主义,都是枝杈上再长枝杈,发展得枝繁叶茂;

  3.梵高的表现主义倾向是明显的,但是他的神经质画面凝聚了某种恐怖气氛,与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梦境有一些联系。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的人物绘画,都可以从梵高的人物画中找到影子。梵高的激动笔触还对未来主义的运动感产生影响。表现主义的畅快淋漓,有力挥洒又发展成自由抽象和抽象表现主义,后来又有了涂鸦艺术,都和祖宗梵高有关;

  4.后印象主义的乔治·修拉是理性的点彩派创始人,他的艺术追求与后来的光效应原理相同。包括实物拼图,邮票拼接,当代艺术中的集合艺术,DNA生命科技的艺术,都是从理性和科学视觉的效果出发,发展了许多相关的分杈。

  现在可以明确看到,最初的树枝分杈机会只有一个,到了第二第三次分杈,就变成十个以上。艺术史在发展,枝杈再分,更多的相互影响,已经找不到单枝系统的前后之分了。米罗的表现性超现实主义,香格儿的表现性象征主义,毕加索后期的表现性立体主义,纵向的分支与横向的生长搅合在一起,只有用自己独到的解读,才能表达艺术背后的理论创意。如果每个画家学了爷爷就要称“后”,这个“后”就会有成千上万,而世界上真正的后印象主义画家只有寥寥几位。

  有的画家很会想名字,什么忆像派,心像派等等。我看了作品,还是以印象主义技巧为主,至多有些象征主义。从大树冠的葱茏万枝中长出与别人一样的东西,用了艺术中的最基本元素,画中追求的也是大家都有的意境。取个优雅的名字当成是自创一派,这种心态与喜欢用“后”字是一样的。

  话说回来,当今什么艺术作品更接近后波普艺术?应该是轰动一时的大黄鸭。波普艺术是表达流行的、普及的、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而大黄鸭推动了流行,在露天场合中驱动大众前去观赏,造成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作品本身平淡无奇,只是尺寸巨大,有工业化和广告的特征。这个表现,才是具有了原创波普艺术的承接,又突破了原来狭小的范围,将作品放大,成了当地广大观众热情的操控者。

  将大黄鸭称作“后波普艺术”,是我发明的。为什么世界上没有更多人与我看法相同?因为大黄鸭也可以是一个环境艺术,大地艺术,城市雕塑和大众参与的艺术等等。在21世纪的今天,艺术的创新必然携带着多种元素。如果太显单纯,与原创的前辈们接近,那么只能是前辈跟随者。前辈画了版画式的脸,晚辈在脸上加了些细节;前辈是单纯的两套色,晚辈加了些许光影,这些都没有改变原创的本质。作品没有创新,要想达到“后”的光环是不可能的。然而创新了,又与别的枝杈相互缠绕,称其为“后”,似乎又觉不妥。

  德国是表现主义的故乡。人们会发现后来的德国艺术家中,称“后表现主义”的画家很多。我看了作品,与“前”表现主义没有什么艺术理念的结构区别,只是表现题材上的不同趋向。以前画人物,后来画田地、工厂、废墟和家具等等。这是德国的文化推广,标识了“后”字,可以延续先辈的香火,在艺术的价值上加码,使德国艺术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继续占一席之地。但是与法国的后印象主义相比,后表现主义还是短斤缺两,非货真价实。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达世奇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