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烦躁的城市生活中静下心来,品味一下“古画”过一个恬淡安然的时光吧!
山水画在南北朝时尚处于萌始的初级阶段,而在魏晋之前是以人物画的附属形式存在的。 山水仍多为人物衬景出现,带有稚拙的痕迹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摆脱人物画背景地位,成为独立画种。
郑大有 《溪岸观月》
魏晋玄学推演了山水观念的转换,迁想妙得使山水获得了新的美学意义。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神超形越之外,玄对山水,自然的山水成为山水的自然。
晋 荀勗云台山图
人们关注山水,寄希望于山水的表现,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为了实现这时代的理想,时尚澄怀清谈的魏晋圣贤又发明了“卧游”的方式。这种具有理想色彩和积极意义的方式,促进了山水画的独立和发展。
陈顾野 《王天目云海图》
山水脱离了宗教的神,山水画引入了人的神,自然在神会之中体现了文化的意义,这是历史的飞跃。“神飞扬”,“思浩荡”,山水激发了人的精神,山水画实现了人的生活理想、扩展了人的生活空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
李思训在青绿山水演进成熟进程里,有着相当重要的时代意义。李思训画突破了以往尽用勾描填色的方式,采用变化有力的勾折变化,运用在了山水画的形态表现上,画中以强劲有力的变化来表现山势形态,又运用浓重的青绿,营造了富丽辉煌的盛唐文化艺术景象。李思训的青绿山水作品,基本都有一个装饰性强的特点,而且相比之前山水逐渐呈现自然成熟的状态。描绘山川景物的秀美,更包含着作者的情感。
五代梁 关仝 《关山行旅》
《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代表作,画上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近处则有板桥茅屋,来往旅客商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融融生活图。画幅上方峰峦直矗而又机变百出,山间云烟弥漫,雾气升腾,有寺院古刹隐现其间。近景峰脚下荒村院落,野店鸡嚎,酒旗随风舞动,仿佛提醒往来行旅歇息打尖,又有驴骡鸡犬,让人感受到山野间浓郁的田园气息。
五代梁 荊浩 《匡庐图》
荊浩《匡庐图》,在宋代就被定为荆浩真迹,至今图上仍有宋人(原称宋高宗)题“荆浩真迹神品’'六个字。图中画的虽是江南庐山,然其生活基础仍是从北方的山水而出,其中石质坚硬,气势雄伟。整幅画上面留夭,下面留地。右下角临水浅坡,画几株松树,枝叶甚茂。左半画水,水中有一人撑船。向上绢幅的中间,危峰重叠,壁立千仞。正如米带说的“云中山顶,四面峻厚”,而且山顶多置松树或“密林”。
五代南唐 巨然 秋山图
五代僧巨然《秋山图》为明末睢阳袁氏旧藏,亦有“王铎鉴定”,“孟津王镛珍藏”等印,今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代董其昌于是又题云:“此余为金玉检作者,今归圣斐相国,圣斐携之游梁,尝挂之菟园雪台中,烟云词赋,俱为俱养家具矣。乙丑四月之望,玄宰。”这时的董其昌已是71岁高龄的老人了,但题字依然神采奕奕,炯炯有神。
五代南唐 巨然 雪图
《五代巨然雪图》此图无款,宋明时曾为宫廷收藏,画上钤有"缉熙殿宝"大印,明纪察司半印及乾隆诸收藏印。诗堂上董其昌题"巨然雪图,董其昌鉴定"。明末为王时敏,后归昆山徐氏所有,清代收入内府,表现奇峰积雪高出云表,其下坡陀冈阜松杉萧疏,山脚寒车马行旅,峰峦从上至下,全以焦墨直皴,树欹屈多之势,坡石微用卷云法,已是李郭画派风貌,故此图绘制时代已在巨然之后。
五代南唐 巨然 《溪山林薮图》
巨然山水的构成,虽出自查源,但自成一格。以现存传为巨然的山水画为证,他喜作竖式构图,可能是宋初北方山水画多立轴的缘故。他的山水,于峰峦岭窦之外,下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等。画中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爽气情人。这些表现内容与董源之作大体相近。不同的是除了巨然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画的构图外,还在于巨然的笔墨与董源相比,趋于粗放,多不作云雾迷蒙之景,但画中散发出浓重的湿润之气却不亚于董源。巨然擅长用粗重的大墨点点苔,鲜明、疏朗,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
宋 马远《仙侣观瀑》
马远的山并不以雄伟见长,而是以清新取胜。尤其是瘦削的远峰,宛如水石盆景,灵动轻盈。
宋 马远 《寒岩积雪图》
马远善于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从他的画中,能最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画中留白的妙趣。
宋 马远画雪景
马远擅长山水画,继承和发展了北派山水的画风,能自出新意,下笔遒劲严整,设色清润;用大斧劈皴描画方硬奇峭的山石;树木用笔简要多姿,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态;楼阁大都运用界尺,而加衬染;点景人物自然生动,用不同的线描表现不同条件下的各种水势,对自然观察详细,写实能力高超。
宋 赵伯驹《王母宴瑶池卷》(局部)
本幅传为南宋赵伯驹作,描绘周穆王前往瑶池拜见西王母。手卷起始处,画滔天巨浪,烟雾弥漫,周穆王与随从正等候从天而降的西王母所派遣的车队,越过横亘画面的高山,即进入瑶池仙境。青绿山石造型多变,绿色苔点与红色花朵像珠饰一般缤纷洒落于山石上。依山而建的高台宫殿,俨整壮观。仙人身著彩衣,白色的披帛,十分显眼。中段仙鹤群集,祥云处处。后段湖面桥道上,华美的鹿车载着西王母,仪仗缓缓前行,将与周穆王相会。瑶池仙境常见于明代如《封神榜》一类的通俗文学,此幅则以精细的描写再现文本的华丽。
宋 夏圭山水
夏圭画山石时用水墨皴染,皴法苍劲古朴而简练疏淡,创造拖泥带水皴,画树常用秃笔或树叶间夹笔,笔简意足,清旷俏丽,善于提炼剪裁,景色含蓄动人,清幽深远,所画山水构图取景多为半边,善取边角小景(如山角、水涯),画面留较多空白,以小见大,以局部表现整体,寓意南宋偏安一隅,仅存残山剩水,人称“夏半边”。
宋 郭熙 《丰年瑞雪图》
郭熙的山水画理论中,主张深入真山实水作观察体验为创作的先决条件。在深入实际体察时,他采用了对比的观察方法。从对比观察中,他体会到“西北之山多浑厚”,“其山多堆阜,盘礴而连延,不断于千里之外,介丘有顶而迤逦,拔萃于四逵之野。”画中的窠石和远山正体现了这些特点。窠石用卷云皴法,以表现北方山水的浑厚和盘礴,是郭熙的创造。
宋 郭熙 《山庄高逸》
而秋天,郭熙的感受是“秋山明净而如妆”,“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画中没有萧瑟和悲凉, 从构图的气势,用笔的利爽,给人以肃穆、庄重、清神的美感。特别是曲折的溪水,明澈澄鲜,不激不怒,且清且浅,与历历的窠石相联系,给人以“水落石出”的 感觉。这一深秋景色富于神韵,是一般画家难以察觉和表现得出的。
宋萧照 《关山行旅》
萧照传承和发展了南宋山水画宗师李唐的风格,属青绿山水画派,他笔力郁茂,常用刮铁、钉头皴。尤擅山水、人物画,评论有说他的画能使观赏者之精神如在名山胜水之间,忘其为画。夏文彦《图绘宝鉴》:“画山水人物,异松怪石,苍凉古野,惜用墨太多”,有记载说:“萧照尤喜为奇峰怪石,望之有波涛汹涌,云屯风卷之势”。
宋人 画山水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是我国 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院体画、 文人画相互关联,共同并进,名家层出不穷,作品空前繁多,质量高雅精湛。形式语言和技法更 加丰富多样,他们注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致使宋代山水画: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 远高旷;从这些艺术作品的语言、形态、内容和审美主体的情感上看,会令人产生一种崇高的艺术美。
宋人《千岩万壑》
这种崇高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源于人类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的实践;源于人类的道德实践和理想与价值的追求。
宋人 《松岩仙馆》
北宋建立初便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政策,即”抑武崇文“。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同时也给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宋人 《江帆山市卷》(局部)
门阀实力完全消失,科举制度日趋完备,相比之下,录用规模比唐朝增加了十倍,在理论上人人都能够“学而优则仕”,有效的笼络的知识阶层,宋代的社会具有超越前朝的平等环境,上层统治者重视并爱好书画,画院机构完备,画家队伍迅速增加。
宋 燕文貴《奇峰万木》
尤其山水,花鸟画家人数倍增,这也为绘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宫廷美术得到良好的发展,名画名作层出不穷。
宋 江参摹范宽《庐山图》
山水画以其成熟,精粹的写实技巧,形神兼备的美学面貌,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自然写实的审美特色,由于政治环境宽松,士大夫阶层生活轻松,加上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繁荣,人们乐于享受生活,山水画的写真特性成为绘画的主流,艺术越发的贴近生活,世俗化。
宋人《溪山暮雪》
注重形式的别致和细节上的精致成为绘画的主流风尚。
文章致谢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拍卖资讯!
作者:艺狐在线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