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在创新中续写传统的辉煌

  作者:中国绘画创作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中国绘画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传统与创新,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独特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的骄傲。当然中国绘画也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焕发其更大的生命力。如何在继承中国画的优秀的传统基础上更好地创新,在这个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时代创造出能与之匹配的当之无愧的新中国画,继续中国画的辉煌!

  一、中国画传统和创新的关系

  传统是更早传统的创新,创新是以后创新的传统,创新和传统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和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两者又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对现在阶段适应的一种表现。自古以来,中国的画家们,始终坚持创新这个传统。然而,凡是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造创新的成功画家,在他们当时的年代,往往都被视为反抗传统而遭到非难和指责。现在拍行绘画作品屡创天价的八大山人和石涛被他们同时代的人指责得一无是处,独创隶楷参半六分半书的郑板桥却被视为野怪乱黑,融汇贯通中西绘画技法的徐悲鸿,被人指责为没有中国传统,一代大师林风眠被时人指责为搞形式主义,传统绘画理论与实践俱佳的傅抱石被认为离经叛道,等等。今天面对中国画创新问题,仍然存在着许多截然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传统已经过时,还有的认为中国的绘画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传统技法和表现形式,这是不能改变的。等等。这些认识在实践的检验中只能证明是片面的。

  辩证唯物主义早就断言,运动变化是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只是一时的相对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事物也都在发生着变化,而固定的传统技法和表现形式已不足以表现当今世界的人事物,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足以架起创作者和读者产生心灵共鸣的桥梁,因为人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需要创造新的绘画技法、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来完成这个任务。传统绘画,是在各个时代中,为了表现当时作者对当时事物的反应或感情的抒发而创造出来的。古人绝不可能画出现在世界的东西,而现代人又不一定熟悉古人的东西。这里没有现成的模板,只有去发展和创新才能解决此类问题。

  在创新的问题上,石涛有句名言:笔墨当随时代,齐白石一再告诫后人:似我者死,黄宾虹也常说:画者欲自成一家,非超越古人理法之外不可。古往今来,凡在绘画上有所成就和贡献者,无一不是在创新中得到的。这些创新的东西,又被后人所利用、所吸收、所总结、所发展、所否定,有些成了固定的程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新的逐渐变成旧的,因而又有后来者提出更新的东西来。传统是变迁的、发展的,只有不断地继承和创新,才能使中国画不断地发展下去。

  总之,在创新的问题上,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尝试允许失败,比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和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都具有这种特征,而且正是这种时代奠定了东西方文化的繁荣基础,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中国画家来说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需要培养深厚的绘画修养,需要保持清新高雅的绘画格调,需要容纳不拘多样的绘画风格。

  二、中国画创新需要培养深厚的绘画修养

  中国画的发展越是到高级阶段,所体现出的绘画内涵就应该愈加深刻,这就要求一个画家必须具备深厚的绘画修养,才可能体现出在当今文明发达的时代中,一个画家所应该具有的绘画艺术高度。自北宋开始的以苏轼为代表的中国文人画,创造出了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辉煌。文人画家往往是士大夫才子,他们个个是满腹经纶。这样的人画出画来,所体现出来的绘画修养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同时也给中国画奠定了一个很高的绘画修养基调。所以中国画的创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一个绘画修养问题。

  绘画修养的深浅决定着其绘画作品水平的高低,因此,中国画家为更好地从事绘画创作,承担社会责任,就必须不断学习、锻炼,多写生,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知识、技术、情感、绘画等方面的修养,逐渐形成个人风格,从而实现反映生活服务人民群众的目的。绘画的表现对象和接受对象丰富多彩,这些也决定了中国画家所必备修养的内容也要多种多样。精湛的绘画作品常折射出画家深邃的思想,中国画家只有对人生真谛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深刻的体察与领悟,产生独特的认识和发现,才能见微知著洞若观火地创造出优秀的绘画作品,而这些是离不开深厚的个人修养的。

  中国画家修养培养首先要加强知识修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知识结构。若仅凭精湛的绘画技巧而无深厚知识积淀,即使作品再精彩,也只能称为画匠。因画家要表现的对象是整个社会人生与大千世界,故无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绘画理论、生活知识都要了解,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这些是进行中国画创新的基础。

  情感是绘画的重要特征,所以也是中国画家培养修养的重要内容。缺乏感人的审美情感就没有绘画美。对画家而言尤其需要强烈的正常感情、熟练的审美情感和独立的人格。画家较常人的情感更具敏感性、易发性和持久性,从构思到创作成作品,画家始终处于激情澎湃之中。画家的情感是群体、大众情感的凝聚,是净化的、健康的代表人民群众的心声。其情感是日常生活情感的升华,要求品位更高,有独立完善的人格,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高尚的情感才能体现其人格魅力,才能使作品更具生命力,产生更久远的影响。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黄胄的毛驴,李可染的牛,等等,画家将他们的感情已经全部倾注在其创作对象里面,言简意赅,印象深刻。

  中国画家的绘画修养还要包括绘画家的绘画创作能力,内容包括:敏锐的感受能力,丰富的绘画想象力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好比戏曲演员具有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并以此为基础独创性地塑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绘画技巧是绘画才能在绘画创作中的集中体现。绘画才能是画家从事绘画创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熟练的绘画技巧。因此画家加强绘画修养,提高审美创造能力,与提高绘画技巧密不可分。

  中国画家的绘画修养还包括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疾苦,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这是画家提高修养的必由之路,是画家的创作源泉之一。深入人民,联系群众才能体验人民的思想感情,保持绘画生命的永不枯竭,保持中国画创新的动力源泉。不加强绘画修养就不会成为中国画家,即使成为画家,不继续加强个人修养也将迟早失去画家的真正意义。所以,加强绘画修养对能否成为优秀中国画家,都具有决定意义。中国画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绘画修养,创造出更多的创新作品,最大程度地关心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尊严,最大限度满足时代的要求。

  三、中国画创新需要保持清新高雅的绘画格调

  中国画的创新绕不开对画家作品格调的研究。格调是指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画家绘画造诣、文学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绘画作品的格调有雅俗之分。格调不仅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境界,同时也取决于作者所能达到的绘画境界。高格调一般不仅要表现深刻的思想,健康的内容还要求画家要有精湛的绘画表现力。从创作角度来看,格调是画家思想境界和绘画境界的最高体现,从欣赏角度来看,它是绘画批评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国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作品的格调取决于人品格调,脱离不了低级趣味的人是创造不出来高雅的格调的。中国画格调的形成,从传统上讲与文人士大夫将绘画视为精神调节手段有关,创作对这些画家来讲,起到的是一种精神寄托的作用。不为仕拘,不为物役,不为事扰,以最简单的工具毛笔,最概括的语言黑与白,传达出最深切的感受,就成为创作中的必然的选择。

  很显然,中国画家的绘画修养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绘画作品的格调高低。中国古代的画论就强调把“技而进乎道”作为最高追求目标。道即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对道的修悟程度高下则反映了人品的高下,从而也决定了作品的格调高低。我希望在中国画的创新中,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孟子所提倡的浩然之气。

  四、中国画创新需要容纳不拘多样的绘画风格

  中国画创新的目的是创造出更多的风格迥异的绘画作品,具体来说,风格体现在绘画作品的诸要素中,它既表现为画家对题材选择的一贯性和独特性,对主题思想的挖掘理解的深刻程度与独特性,也表现为对创作手法的运用和对绘画语言的驾驭等的独创性。真正具有独创风格的绘画作品能够产生巨大的绘画感染力,从而成功地实现画家个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等与读者的交流。

  中国画家绘画风格具有多样化与同一性的特征。现实世界纷繁复杂的多样性,画家丰富多彩的创作个性,不同读者者审美需要的多样性,共同决定了绘画风格的多样化。即使是同一画家的作品,也并不排除具有多样风格的可能性。正是绘画风格的多样化极大地促进了绘画的繁荣和发展,使得中国画的创新变得更有期待性。另一方面,同一画家的多样风格由于其创作个性的制约而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风格特征。不同画家之间的风格区别也不能不受到他们所共同生活的某一时代、出身、阶层的审美需要的制约,从而显示出风格的一致性。风格的多样化与一致性相互影响和制约,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现象。风格的多样化与同一性往往有著十分鲜明的表现。两汉简洁浑厚,魏晋迹简而意澹,隋唐雄浑壮丽,均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风格。米开朗琪罗的雄强,达·芬奇的深沉,拉斐尔的优雅,又显示了同时代的同中存异。

  在中国画创新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同一类型的风格往往会形成一种绘画流派,各种绘画流派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各时代社会思潮和审美理想的变化。中国画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比如文人画,在历代的传承中,历经了苏轼、赵子昂、董其昌等人,到了清代又演变出新安画派,这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又是对文人画的创新。

  绘画风格是绘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呈现出来的绘画特色。绘画风格包括个人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个人风格。绘画修养不同,造成作品风格各异,这也为创新提供了契机。例如同样题材的绘画,由于画家修养不同会形成不同绘画风格。同是画马唐代韩干的马丰满雄健,宋代李公麟的马桀骜不驯,当代徐悲鸿的马则又奔放洒脱神采飞扬。所以,在中国画的创新中,对风格的包容就是对创新的期许。

  自古以来,中国画创新一直是画家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门,同时也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我认为要从传统中去汲取创新的基础,从其他艺术中寻觅创新的灵感,从社会生活中得到创新的激情,从对人性的领悟中把握创新的尺度。中国画创新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画家格调和品位,激发健康的情感,创造出崇高的审美境界。这就要求画家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创作心态,提高自身的绘画修养,勇敢地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有可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中西美术比较》孔新苗、张萍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

  [2]《美学与绘画总论》,(捷)欧根·西穆涅克著,董学文译,文化绘画出版社,1980年

  [3]《艺术与社会》,孙振华、鲁红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

  [4]《艺术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作者:童乃寿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