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画廊故事之华府艺术空间
作为2013上海画廊周的前奏,雅昌艺术网邀请几位成功的画廊主,走进他们所创办的画廊,与我们讲述他们的画廊故事,分享从业经验。11月15日,在上海艺博会期间,我们邀请到华府艺术空间艺术总监吴放女士、艺术家蔡广斌老师走进雅昌艺术网演播厅。华府艺术空间成立于2008年,位于上海M50艺术创意园,自从2011年4月推出首个展览后,华府艺术空间,为沪上当代水墨圈,注入了一股持续的推力。
时间:2013年11月15日
地点:雅昌艺术网访谈间
主持人:雅昌艺术网华东区负责人李凤
嘉宾:吴放:(华府艺术空间艺术总监),蔡广斌:(艺术家)
华府艺术空间艺术总监吴放
吴放:10年前就曾在国美办过水墨画派的展览。
李凤:华府艺术空间是2008年成立至今的,当时是金融危机,您怎么会选择在这时候创立空间的呢?
吴放:华府艺术空间是在2008年成立,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不是说因为金融危机我们就不去成立画廊了。因为我们早在2000年、2002年,我们就已经在中国美院,其实我们是在幕后做的水墨画派的展览,那个展览反响也非常大,当时有刘庆和,当时这个反响持续非常大的。这类的展览,我们之后陆续做了四五个。我们在2008年成立了独立的艺术品公司,华府艺术空间有幸在相对比较成熟的艺术园区里面,找到合适做展览的地方。
2011年在四月份,我们做了一个开幕展,参展艺术家是郭春涛和孙良,那个展览开幕以后,那只是表明了我们的一个态度,是说我们空间开始要在艺术圈里面做一点推广的事。
像这样的契机,其实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自从在2011年做了第一个展览以后,我们相继推了四个个展,一个是三千立方的个展。从画廊的定位来看,目前我们要临时再推广一下。从画廊成立开始,并没有去限定它的门类,比如只是限定水墨或者油画,或者是更多其他的门类。我还是关注好的艺术品和艺术家本身,他的作品应该在市场上跟大家分享的那种。我们因为在上海,因此表明了一个态度,要推崇海派艺术。我们每两年要做一次近现代、当代的海派代表性水墨艺术家的展览,这个展览两年一次,反响非常大。第一次我们就有蔡广斌、陆春涛、卢禹舜。
李凤:是哪一年?
吴放: 2011年,当时做了开幕展《花花世界》以后,就做了近现当代。那一次我们请鲁虹帮我们做学术。为了表示我们要做“推广”的声音,我们挑一些艺术家都是相对来讲,能够在整个艺术圈里面,能够站得住脚的。
李凤:等于说,华府是先有展览、后有艺术空间。吴老师您之前是从事什么行业的呢?
吴放:我其实那么多年一直是在艺术品这个行业里面的。原来我从事艺术教育工作,随后我去了拍卖公司,油画拍卖我做了应该也有几年。在做拍卖的时候,我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经验。除此之外,我还做过艺术品专业的杂志。所以对我个人来讲,我旗下有华府艺术品空间,其实是我们的一个集团公司老板的策略。因为对这么大一个集团公司来讲,资金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他觉得文化方面,是我们目前有资本的一些企业里比较缺失的一块。因此,在这样一个契机下,我们集团领导决定成立一个画廊。我和大老板非常有缘分,他曾收藏我们的拍卖作品。所以一切是水到渠成。
吴放:华府选择的艺术家,不过于追求知名度,但实力要“过硬”。
李凤:吴老师,华府艺术空间与现在合作的艺术家,或者跟艺术家的合作模式,以及代理的艺术家大概的数量是多少?
吴放:这个我们当时是多多益善,但我们还是精心挑选,精心评估。我们跟艺术家的合作,相对来讲还是非常轻松的,彼此互相都是共同的一些理想,一些目标,一些追求,然后我们才会走到一起。那么对艺术家的挑选,当然从很多方面,首先他们人品要好,其次他们的技术含量在整个艺术圈里面是过硬的。然后他们的创作思路是有新意的,然后他们所有的在艺术品的圈里边,相对比较成熟的。这是相对来讲,就是说选择是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的。所以我们能够互相在一起的艺术家,相对来讲合作的时候就是非常轻松的,不会有任何的一些遗憾,是这样的。
李凤:也是有跟艺术家是独家代理的关系,还是说所有的艺术家都是比较自由的。
吴放:其实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艺术家,我们还代理一些不那么为人知的艺术家,但是我们对他们可能有五年计划、有十年计划,甚至二十年计划。不过,那些艺术家的技术,或者说他们的创作语言是绝对过硬的。我们一直的想法,是把真正好的艺术品推向市场。对此,我们找了一群艺术家,他们在学术定位上,一定是过硬的。我们想要打通市场和学术之间的通道,做到真正的推广,让收藏者能够真正感受到,在我们画廊所推出的艺术作品,是逐年的增长;并且,这些艺术作品的语言,让他们感受到愉悦。
当代,我知道画廊和艺术家之间真的是平等的,不一定要谁一定要那么做,这是没必要的。很多事情是在共同的基础上完成的。艺术家想要把作品做好,而画廊就是为艺术家服务的,我们相对来讲对艺术家还是比较宽松的。他们相对来讲也是非常自觉的做到了不需要去叮嘱的,艺术家是非常自觉自律的。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还是以相互共同的目的为基础的。
李凤:那以蔡广斌老师为例,华府与他是如何开始合作的?
吴放:也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一种形成方式,我们从近现当代第一次合作,然后陆陆续续到现在。
李凤:第一次跟蔡老师的“牵手”是哪一年?
吴放: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就有用蔡老师的作品了。因为这跟我们人文之间的相处,有一种默启,是非常自然的。到现在为止也是非常自然的,我相信等一下蔡老师自己也会把这一派跟大家稍微讲一讲,这个合作我觉得我们很愉快,相对来讲很轻松的。本来我们在艺博会之后有一个蔡老师的个展,我们相对来讲觉得太着急了,做不好事情我们就把延期,延到明年的3月1号,我想我们到时候看到蔡老师的作品是更有惊喜的。
艺术家蔡广斌
蔡广斌:看中了华府对当代水墨的学术梳理。
李凤:所以我想我们现在从蔡老师的角度,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跟华府2011年的比较正式的合作开始,在2011年到现在有两年多时间了,这段时间里面华府跟您之间产生了多少次比较实质性的合作?每次展览在这个过程当中,您的感受是怎样的?
蔡广斌:最初在2011年以前其实就和华府,和吴老师就有一些很好的互动。这里边包括对学术的一些认识以及交流,包括还有一些对画廊今后,有可能合作的这样一些讨论。我觉得都是非常愉快的。后来在2011年的时候,其实第一次跟华府很密切合作的时候,是在华府推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展览就是近现当代,近现当代的展览我觉得作为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其实在近些年来的话,不只是在上海,在全国范围之内都会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上海的海派绘画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海派绘画历史非常悠久,在改革开放之后海派在艺术领域,特别是上海很重要的艺术家,在中国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很多人在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会谈到海派第一代画家和第二代画家,一般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我们作为艺术家兴趣点在哪里?华府第一次贴出海派绘画,应该显示了当代的状态。当代的状态,也是谈到以前的海派包括改革开放以后,对绘画的认识不够,从当代的角度来说,应该说海派从最开始的发起者到开放以后的第二代,那么第三代就是关于绘画这块。从当代的这个角度都有哪些艺术家,艺术走向走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觉得这个实际上就是总结。不但是总结,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思潮,这个展览,从这文化思潮的角度,进行了梳理,因此,我觉得应该参加这个展览。对于海派水墨方面的梳理,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个展览到现在有两个了。其实已经把上海现代水墨和当代水墨这块,已经梳理得非常清晰了。我觉得,这种梳理将来可以对当代水墨产生重要的影响,我相信以后也会顺着这个线路和认同感,能把它编入重要的历史。比如说昨天鲁虹来艺博会来做讲座,他也提到了当代水墨,其中也提到了上海的几位画家,包括我本人也都在。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海派是走在前面的,作为艺术家来说我更加关注的学术这个角度。
从画廊和艺术家这个角度,我觉得应该说经济很重要,但学术更加重要。好的画廊无论说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首先在这方面都有权威性。我们发现,最近两年,华府是把当代水墨作为他的一个重点。尤其华府这两年合作的艺术家,我个人实事求是讲,都是中国水墨的一些顶尖人物。从这点来说我对华府更有信心,我相信华府再通过几年的运行,在上海、在画廊界、从当代的角度,上还有很多很多的画廊。从当代水墨的角度,当然这个也涉及到其他,华府一定会在国际上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当代水墨这两年受到了国际的关注,中国的艺术家我们能加入华府,能跟华府有非常愉快的合作,我们也非常有信心跟华府一起成长。我相信他在不远的将来,肯定会在中国水墨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李凤:蔡老师是刚才从比较系统的想问一下跟华府合作的渊源,我相信蔡老师能给我们讲一些小故事?
蔡广斌:我觉得跟华府无论是吴总,包括华府的其他人员,我觉得我们在一起很愉快的就是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这种讨论问题,比如说我们在一起探讨中国艺术发展的脉络,包括中国艺术发展目前的状况,包括下一步的一些情况。我们在一起商量做事情,我觉得作为一个画廊跟艺术家的关系,是很愉快很轻松的,能在一起商量事情,从这点来说就非常精彩,已经不是很单纯的买卖关系,实际上是在一起共同做一件事情。我觉得其实中国画廊这么发展,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不像西方都是上百年或者几百年的历史。那么在中国我觉得画廊界这些年成长虽然很迅速,但还是处在一个过程当中,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这个画廊和重要的艺术家在一起商量,共同来协商把画廊做得更好,艺术家和画廊共同成长,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是很愉快的。
吴放:当代水墨的兴起,永远比其他门类慢半拍。
李凤:好的,其实刚才蔡老师也看好华府的当代水墨这个板块,而且他在当代水墨的策展、学术,有了他非常好的表现。吴总,您从华府的感受当中,是不是也会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反馈?
吴放:讲到市场,我们还是觉得,潮流管潮流,我们自己做自己的。比如说佳士得苏富比等于进军中国了,他们首先做的就是水墨板块。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关注,其实从改革开放开始,从艺术品市场的兴起开始,水墨这块会比别的门类慢半拍。那么我觉得当代水墨和当代油画这块,现在的资本完全是两个概念。当代油画当时是由外国先入为主的。我们很多中国的投资家或者是画廊领域,都是从国外开始他们关注了我们国内的艺术家以后,才跟着他们的后面去做一些,当代水墨这块是完全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就像我们民营企业家,其实我们华府只是小众中的小众,我觉得有很多只是现在还没有到前台来的大收藏家,大投资家,2000年之前就在关注当代艺术。那么当代水墨的价值对油画,甚至对于国画来讲,它的空间非常大,因为它本身就比别的门类慢半拍。所以我们也是不说有预知的能力,我们只是个人比较偏向于当代水墨这块。我们早在2000年就有这个收藏,很自然的有了画廊,也很自然的有了我们喜爱艺术家的作品。而非常自然的我们喜欢的这些艺术家都是在可数的当代水墨艺术家的名单之列,那就是我们的契机,
所以,海外这块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我们的收藏家,很多年以来都是非常执著的,他不会只买一张,买一件,他是每年都期待我们有新的作品给他推荐,呈现给他。那么我们很固定的那些藏家,不会担心这些市场有波动。比如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整个画廊界来讲肯定是一个冲击,那么到了今天当代水墨这块,很多人都会问我,会不会像当代油画那样?我说不会,资本的格局改变了,不一样了。原来是由外资主导的,现在不是了,是我们中国自己在主导当代水墨板块。
李凤:华府一开始就已经看好、认定当代水墨的吗?
吴放:非常偶然,是由个人喜好决定的。因为收藏的东西很多,单从我们公司来讲,我们自己有画廊,还有红木家具、有瓷器、紫檀。这个是跟我们公司的老板,跟他的个人喜好,跟他的文化底蕴,跟他的爱好有关系的。早在2000年之前,我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这样的一种概念。这几个艺术家,当时我要提到很重要的一个艺术家,郭春涛老师,他自己本身是艺术家,同时也很热衷于推动艺术,他还是美术天地的总监,他就是很热心于去组织一些艺术家做一些展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老板他是很自然而然的就去投资了。这是他的喜好,他觉得这些东西可看、可读、可欣赏,就延续一直到现在。我们从亮相开始,就是以水墨来开场的,后来相继做了很重要的作品皆是以水墨为主。当然我们不排斥优秀的油画作品,比如说很年轻的艺术家,也在我们这里都做过个展。
李凤:其实华府艺术大概是有艺术这块,还有玉窑。我们看到过玉窑其实是有一部分大众化的,还有一部分其实也是瓷器和艺术作品的结合体。
吴放:对,我们在上海的玉窑也是分成两大块,一个品牌是叫阿特尼,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主要是以我们生活日常器具为主的,另外一大块我们也是在尝试着去做这样的,就是把一些优秀的艺术家,特别是年轻的一些艺术家,让他们去在瓷器上的作品,这一块和艺术延伸品还是有区别的。我一直觉得它是艺术品,因为本身瓷器是360度的东西,跟雕塑没什么区别的。
李凤:只是用了别的材料。
吴放:对,用了泥。这个泥可能要借助一些艺术力量,那么就是有一些传统的工艺在里面。
蔡广斌:最近关注人物的空间与水墨的关系。
李凤:蔡老师能不能给我们推荐特别有感情的几件作品?
蔡广斌:上海艺博会我带了三件作品。可以讲都是近期很感兴趣的一个题材的扩展,这三件作品,基本上是用水墨本身代替影像布,说的代替就是指的空间布局,比如说水、人,包括画的场景,比如说西湖这些场景。我最近关注的,是人物的空间和水墨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实际上关心水墨的人都知道,那么可以扩展,我们在水墨这个领域里边是比较新的一个尝试。这种尝试从题材角度来说,各个方面也有成绩。这次的三件作品就是尝试了一部分。虽然大小不一样,比如说我有两件大的作品,其中有一件就是人和水的结合,这种结合其实非常自然。另外一件是完全有云雾,或者跟艺术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水墨的展示,也体现了过程。另外一个小件的作品,这一件是两张作品的组合,这个作品是我画的西湖,三泉映月,包括西湖的一些系列作品。虽然是画的西湖场景和人的展示,但实际上完全是画的一种我个人的心理活动,我相信这个心理活动跟时代有紧密的关系,我想其他人看到都会有,毕竟我们大家生活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包括这个时代的沟通,包括时代的心理变化,这种具体的意识,个人的心理活动。那么这些关注包括展示,我相信可以做到很多人的共鸣。
李凤:吴总,除了蔡老师的作品之外,咱们这次来到现场还有哪些作品是特别值得关注的?
吴放:其实我带来的这六位艺术家的作品,每一个人的作品都是可关注的,两位年轻的油画家。我刚才也讲到了,我们梳理一下当代水墨这些名单,那十几个人里面,我们这四位艺术都占到了。所以说他们的作品,我觉得都是很重要的。
李凤:谢谢,我们今天很高兴能与吴总和蔡老师分享华府的故事,我们相信华府在力推当代水墨的影响力上很快会上更高的一个台阶。
吴放:谢谢。
作者:彭菲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