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苏涛是我的学生,本科和研究生都在我的门下学习。他擅于思考,且又勤奋,从本科大一时他出乎一般的习作就显现他对艺术的敏感和才能。他对绘画始终有着不减的激情,诚恳而执着。记得那时他画了一系列乡村题材的画,尤其那幅题为巜暖冬》的毕业创作,人物造型反叛了美院教学中板定的程式,用笔激扬大气,设色温润通透,画面清晰的气象和沌厚朴素的表达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之后苏涛一门心思着力于现代水墨领域的思考和表达上,他以一个外来客的身份游走在这座城市中,几近十余年的城市生活,渐渐由陌生到融入,对他而言与生俱来的朴实和城市环境带给他心灵上的碰撞多少存在着一种距离。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距离更能清晰地表达他与这座城市的疏离与亲近。通明的灯火、矗立的站牌、鳞次一栉比的高楼,都像符号一样作用在他的心迹中,心迹的游离留下了他的痕迹,他的巜都市山林》,巜都市生活》等作品就是这种感受的具体呈现。
当他乐此不彼沉浸都市课题的开掘中忽然他感到一种莫明的困境,那就是"语言和情境"的链接常常在障碍着他的表达。他下意识地感到无论想象力和应辩有多强,还是西画素描、速写的功底有多扎实,凡是在自己板定了的程式化语言下都有悖于精神性的展现。假如没有把技术的语言归纳在一个思想的框架里都是苍白的。于是他妄想着自己的生命归本转头着迷地驻足在传统语言的情境中而不能自拔,一个好画家是本该自律的,能对自己的艺术发展有个宏观的规划,能够舍弃一时的好恶去自醒,既是勇气也是胆量。于是他从中深深地感悟了传统的高超与魅力,他漫游在其中没有了轻薄,没有了轻狂。相反有了更多沉静、更多宽容,他从中得到无尽精神滋养。
苏涛从都市绘画到我们所见到的这类诗意画,从毫无头绪到渐入佳境。仅仅一年多时间,对传统绘画的程式、法度的认识,以及笔墨上的领悟都十分明显。足以显示他的天分和他其中所花费的精力,我无可置地确信他能在传统笔墨的精神认同中,找到与其原先钟爱的西方艺术的交汇融合。中国的哲学家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思想家力图提供安抚人心的道理,而艺术家则在这一思想资源的背景下思考和寻找心灵更恰当的表达。
苏涛的画若是提到这个高度,不免自欺欺人,但如若持有这种追求,化气质之偏,反赋性情之正,他会画的越来越好,这个高度自然会靠近他。
作者:李孝萱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