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画展前言

  杨彦生来就是要用艺术的形式诠释和讴歌生命的。凡是与艺术有关的思辨,他一直是以“无古无今,无东无西,无新无旧”的方式给予全方位关照的。他面对待人生一如他绘画的大写意,大泼彩,于混沌中放出多彩的光华。有一点可以肯定杨彦如果是学院毕业且又在体制之内,他的艺术人生是绝不会如此这般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杨彦认为中国山水画无外乎两种手法,就近现代而言一类是从整体气象入手,解衣磅礴,瞒天过海,此种创作属“热表现”如围棋中的“宇宙流”注重情感的宣泄,代表人物傅抱石、张大千(专指泼墨泼彩)。另一类是从局部入手,步步为营,所谓流水不争先。此种风格强调二维构成,代表人物、李可染、陆俨少。

  杨彦生长在南京,绘画起步深受金陵画派傅抱石、亚明影响,受惠于从整体出发,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的创作方式。八十年代移居北京后又拜李可染先生为师,在讨教受益的同时又使杨彦一度困惑在两种创作手法之间——到底哪类画法更适合自己?是把它们各自推向极致,还是将两者兼容?

  杨彦从比较研究中观察到、李可染和傅抱石一个力求控制到了每一点,而另一个企图奔放到每一个角落;从西方波洛克的尽情泼洒到蒙德里安理性极致的板块构成,自然中大到风云变幻,丘壑纵横,小到苔藓的滋长和秋虫的鸣叫……在对诸多艺术形式的实践和对生活的体察中,杨彦认识到:“道”的无处不在,所谓生命悠悠然,一气聚散之,往还之,而生生不息。艺术创作过程也是如此。

  杨彦把几十年的饱游沃看,上下求索中领悟到的自然与人文化作了自己——把直觉感情直接转化成形式,再现生命的宏大与精微!

  事实上这种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艺术的态度,所直接导致的是:“人和艺术是相互创造的关系。”伴随着宣纸上彩墨的蔓延、图像的呈现和情理意趣的发散,杨彦生活的行为方式也悄悄的发生着变化。思维不断开拓,心智不断增长,这让我们看到杨彦的创作即能大气豪阔,又可细腻入微的同时更能感受杨彦渐入佳境的从容和超迈。谁都知道这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早在九十年代,陈传席先生就以《北气南韵,古法新貌,体涉古今,意赅中西》为标题,长篇阐述杨彦的绘画艺术。更早一点的孙美兰先生以《日出东方之野》为题介绍杨彦绘画。无论诸多评论家是在定位还是鞭策,杨彦作为一个优秀艺术家必须具备的智勇与自信已经确立。在艺术实践上终使超越古人成为可能,达到了杨彦自己倾心关照的创造境界——崇高悠远!

  歌德曾指出:你想走向无限吗?要在有限里往各处走。可以说杨彦的艺术人生最好的诠释了这个观点!

  古今、东西南北这些概念长期涌动在杨彦的深度思考里,构成了一个混沌的万象景观。杨彦强调:“只有智者勇者才能在这个‘万花筒’中立定精神!”从潜心临古到《远山的呼唤》,《从生命的律动——海底世界》系列到《湖》系列,《岛》系列从《吉祥金刚》《扎西德勒》到《城市之光》系列,从《香山日记》到《百度》系列,以及《荷》系列、《梅》系列、《竹》系列、《牡丹》系列、《兰》系列、《清供》系列《书法,对联》系列,另有杨彦观念摄影——《射影、涉影——向大自然致敬》系列。以及《非水墨、非油画、非版画、非观念》等等,无不贯穿着他的一贯艺术主张,注重生命体验的自觉与正觉。值得一提的是杨彦自制常用印:“与天地精神往还”一直作用着他在继承和创造中“打进打出”的。自然在近十几年的创作中,尤其是《百度》的系列作品中呈现出的绚烂景观,昭示了他人生境界的全面升华。他认为过河一定要摸着石头,他摸得各类石头太多了,当然离彼岸也越来越近了。当那些感悟造化,叩问心门的作品呈现出来时,观者不难体会到杨彦承受的是艰辛而与大家分享的是思想带来的领悟和愉悦。

  此次展览对杨彦艺术的成就而言,仅仅是管中窥豹。像这样的空间,杨彦可以每星期推出一个展览展到明年都展不完诸如各类题材及不胜枚举的表现形式的巨幛、手卷、册页、横批、扇面、屏风、瓷器、刻壶、摄影、和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等等变化万千。

  敬请大家持续关注杨彦今后的展览。

作者:刘少彤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