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远古的阿契美尼德王朝遗留的石刻、古罗马城邦的铜马车纹罐、吴哥朝的王像,历史的残垣颓壁,吉光片羽的闪现,一张明代椅,一片通草画、水陆画里乾坤大……关于收藏更多的记忆来自从幼时收集糖纸,到大些收集烟标邮票树叶石头,大多数的收藏者都有类似的经历,对万物的兴趣让他们开始了各种收集,从最初的博爱式收集到有所归类的偏好。这样的一个收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丰富,认知积累归纳的过程。
当各收藏者的成果凑到一起的时候,各种藏品和见解被条理化后,正是基于这样那样的梳理框架,更深入的条理化部分就构成了我们现代的博物学科的基础。同时各类的收藏活动也如同是博物知识开放式体系的入口,每每有新的历史材料发现,新的关系,新的创作,形成了新的见解,而这新的知识的形成,也构成了最初博物学,博物馆的根基使命——社会知识生产与沉淀。而我们对某种收藏品的“缺乏”产生的强烈的拥有企图,也形成了对未知区域探索的潜在诉求。这是知识体系得以维新延续的原因。
而历史人文、艺术类型物品的收集,更是一个美与知识叠合的过程。审美的乐趣是收藏活动最愉悦部分,另外的一层强烈趣味是一个物件金融化增值激动人心的部分,我想这是对这种对于收藏者眼光与审美力的最强有力直接的赞美与馈赠,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
除了这些,收藏的分享也是一极大的乐趣,把心得与成果与众人分享,把未被定义的美,不轻易被觉察的历史知识重新呈现。想象在一个美的空间,在历史与文明的语境里,把心得成果与旁人交流互鉴,这是非常身心畅快的欢乐,也是组织收藏分享活动的初衷。并期待更多人一起去探索不被察觉的历史部分并参与未被定义的美学创造………
——林国成
沈勤(家具美学与收藏)
陈波(瑶画水陆画文化内涵)
段雪岗(篆刻与字的承载)
姜涛(海丝通草画收藏)
薛滔(策展人,艺术收藏与昆明城市美学)
李易澄(亚洲博览会流通模式)
王迎新(茶器收藏分享)
谢金楠(建筑师谈收藏与空间关系)
千里(故宫博物院藏琴赏析)
林国成(亚洲水墨—琳派,东南亚陶瓷收藏)
东南亚陶瓷
东南亚题材水墨画
段雪岗
古罗马青铜器
华宁绿釉与兰纳国古陶
姜涛
李易澄
历代古琴复刻展示
林国成
千里
清末通草画
日本艺术家铜版画
少浮
沈勤
通草画
王迎新
瑶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