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关玉良先生谈艺术(二)

  G=关玉良(著名艺术家)

  如何理解中国画的现代性?

  G:今天理解的“现代性”是指启蒙时代以来所形成的新的世界体系,作为近代西方知识领域的概念,它是引领西方进入了现代文明的一个坐标。从宏观角度而言,现代性包括后现代性所表达的发展内容,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画的现代性呢?我认为中国画的现代性是在与西方哲学、绘画交融碰撞中产生的具有时代意义和全球化语境下的特定概念。中国画现代性首先要思考的是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两者并没有真正彻底断裂,而是在时序和精神上都有所延续,现代性简单来说,就是对传统的继承、超越、发展,最终形成新的时代气象。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李小山曾提出“中国画穷途末路”,他的本意可能并不是认为中国画无路可走而全盘否定,而是认为中国画的出路不应该再回到传统之中,也不应该毫无主见地倾向西方,中国画的出路就是中国画的现代性。但是我认为现代性是一个跨度很大的两点一线,一头伸入历史的深处,一头伸向遥远的未来。其次中国画的现代性应该符合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以本土化的民族性为基点,创作出适应民族文化审美心理和要求的作品,概括来说就是“放眼全球,立足本土”,而不是成为后殖民文化的代言物和传声筒。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画的现代改造主要有三个代表人物:徐悲鸿、林风眠、黄宾虹,您觉得他们的改造中国画的举措成功了吗?他们各自的优点和弊病在哪里?

  G:我认为他们在某一方面、某种程度上对中国画进行了小修小补,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画。再者说他们改造中国画,有团队炒作之嫌。徐悲鸿的贡献在于他作为当时中央美院的院长,提倡外师造化,倡导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思想,形成了比较成型的思想体系,延续了中国主题性绘画并加之以改造,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具有奠基之功,但能说他提倡的现实主义美术就没有弊端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有重西方轻东方的倾向,也并没有对中西方绘画各自的体系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其次徐悲鸿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达25年,他或许是个出色的行政人才,但他的思维不是纯粹的艺术家思维,他的作品离中国画最高境界尚有差距;林风眠呢,他的“兼容并蓄”“中西融合”的思想成为中国美院办学始终坚持的学术脉络,并且培养了一批蜚声中外的艺术家,但他的作品学习了西方的色彩,却几乎没有东方的笔墨和精神,中国的艺术家到了西方学画创作出来的作品总是有半生不熟、不中不西的感觉,中西方艺术结合地并不是那么完美;黄宾虹80岁以后形成黑、密、厚、重的画风,使山水画上升了层次,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进程做出了自己贡献。他的作品具有超前意识,算是他所处时代的“当代艺术”,之后几乎没有人能够超越他的灵性,既达不到他在传统精神上的意识高度,也达不到他的笔墨力度。黄宾虹一生都在传统中国画内部进行创新、改造,他只是在传统文化范围内实现了某种现代形式,他很可能没有绘画现代性的自我意识,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没有真正转到中国画现代转型的维度。

  您完全否定传统学习绘画的方法吗?

  G:我不是否定传统文化,我是否定一直以来形成的传统教育模式,学国画从《芥子园画谱》入手,在古人的笔墨程式中打圈圈,工艺入门、临摹入门,学生把握世界用的不是自己的眼睛,而是前人、别人的眼睛,如此三五年的临摹就泯灭了学生的天性。学习绘画首先应该改造学生的灵魂,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中国精神,不能只注重专业技巧,以制作代替创作,而应该以人文精神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蕴。

  您怎么看待文人画?

  G:首先我认为作为封建社会产物的文人画对中国画美学思想以及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文人画藉绘画以抒发文人们胸中之逸气,并不求工整与形似,也不讲目的与价值,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有所不同,由此使得艺术本体获得一定的独立性,培养了作者个体灵魂的自由度。但是呢,不求形似,只重意境,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走向了草率粗浅。同时文人画题材狭窄,发展到后期就有言之无物的空洞之感。元代以降,文人画的发展在我看来有落入形式主义的泥淖中难以自拔之嫌,过度纯化语言而沦为纯粹的笔墨游戏者。

  中国画和文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G:中国画是造型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首先它们各自独立存在的艺术门类,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说明了两者在塑造形象时的不同特点。但是古人很早就提出“诗画一律”、“诗画同源”之说,所以绘画和文学在思维方式、情感因素以及创作意图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的原则和规律,审美基点相同或者相近使得两者关系极为密切,以文人画来说,就是文学和绘画的有机结合扩展了绘画的表现深度和广度,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使得形象更为立体有形。文化诗学的表述立足点越高,画面的意境就越高,“文”与“技”相比是形而上的存在,“技”是创作出作品的基本条件,而“文”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基本条件,所以说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是不能不具备文学修养的,因为文学从整体上滋养了艺术创作思维。

  您如何看待莫言的作品吗?

  G:读了一些莫言的书,但不是全部,莫言发现了中国人特定的内心世界,并用他的语言和文字赤裸裸地、干干净净地将之展现出来,他告诉了读者什么是真实。莫言以他出生的高密东北乡为蓝本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尽管他笔下的地理范围只是手掌大的一块地方,却把形形色色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在貌似乡土文学的叙事中达到了人性层面的高度。能够看出他深受魔幻现实主义例如马尔克斯的影响,他的《生死疲劳》就有《百年孤独》的影子,但他的语言运用又是很中国化的,深具民间狂欢的先锋色彩。当然,我不是文学评论家,就我读过的莫言作品来说,他是一位独具特色而又功力出众的当代作家。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