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逛展 | 生命的本质是一连串的信息代码?“生命奇旅”大型科普艺术沉浸展

《生命奇旅》大型科普艺术沉浸展正于北京798艺术中心展出,展览以电影的形式由一个罹患癌症的老人与科学家的对话向我们科普了最前沿的生命科技。

展览以艺术沉浸式体验,分享了最新的生命科技成果及生命态度,帮助观者从生命科学的角度重新看待个体生命,站在人类理性的高点重组对生命基因的认识并形成对疾病治疗的全新态度,引导观者反观自我,由个体生命扩大到集体生命,乃至整个宇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127ceecb77e24369bf1d10eca3b85be2/127ceecb77e24369bf1d10eca3b85be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d0973f92c1f78d0024b6d0c82030c0ab/d0973f92c1f78d0024b6d0c82030c0a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8def9d800cdd9e710ee4e5f2f1f85ae1/8def9d800cdd9e710ee4e5f2f1f85ae1.jpg

第7空间 爱与不舍


我大概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才“走完”整个展览,但实际上,我认为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吃透”这个展览,因为它输送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不仅仅是生命科学知识的科普,还触及了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反思。

我们可以从很多层面去刨析一个展览,本篇观展体验将围绕“内容的铺陈”和“形式的展现”两个基本点展开解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f2fba097505daf8ae46e188eb492f3f3/f2fba097505daf8ae46e188eb492f3f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2796b622997450b9b5c319441f9008a6/2796b622997450b9b5c319441f9008a6.jpg

第1空间 生与死

 

一、内容的铺陈

从展览的空间构成来看,展览共有8个展厅(空间),7段影片循环放映,这7个片段构成了一个部完整的故事(科普人类最前沿的生命科学)。整个故事仅有四个角色,这分别是一个老人、科学家、活在老人记忆中的亡妻和一个小女孩。这四个人物正是我们的缩影,老人代表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在的战争(疾病);科学家代表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现在);亡妻活在老人的记忆中,代表老人的一份精神信念和情感寄托(过去);小女孩则是人类未来的形态之一,通过基因编程技术,再也不受生老病死的威胁,她是历史上书写下的永恒(老人的意识/记忆程序),即空间与时间中的不生不灭的状态,也代表着人类的希望(未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0d0df8b513ea005b01223a7b04d1ab5c/0d0df8b513ea005b01223a7b04d1ab5c.jpg

艺术家占研作品

 

故事以一位罹患癌症的老人开始讲起,20年前他的妻子因癌症去世,他对妻子展开了无尽的思念,20年后他患了和妻子同样的癌症,开始体验妻子当年治疗的痛苦过程。但20年后,在治疗癌症上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科学家建议他接受异种移植手术(一种针对人特别改造的猪器官),老人对此表示抗拒和排斥,不论是在观念上还是生理上都不接受这种治疗……于是科学家对老人展开了移植手术所涉及的相关科普话题,其中包括异种移植、免疫治疗、CRISPR基因编程工具、生命本质的四个代码(ATCG四个碱基对)、脑机接等,同时提出一些全新的观念,如从基因编程的角度来看,生命的本质就是一连串的信息代码……影片以对话和独白,从科学和人文层面展现了多维的生命,以及所有人都会面临的生、老、病、死,爱与无常;爱与不舍;爱与希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d771d710adc073364aeacfb955b93252/d771d710adc073364aeacfb955b93252.jpg

第2空间 科学的信心


【由个体层面引申至群体层面的思考】

众所周知,癌症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可治愈,但治愈的几率很小,总是与死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成为人类最为恐惧的疾病之一。而且,癌症的发病人群是所有人,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患癌症,所以它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共同研究的疾病。癌症,不仅是个体生命的战争,也是整个人类的共同要面对的抗争。正如现在全世界都要面对的新冠疫情,这已不仅是个体的疾病,同时也成为需要整个人类共同抗争的病毒。

至此,这个展览已从个体层面引申至群体层面,与我们产生交流,既对我们个人说话,也对我们构成的所有集体说话,凸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共存理念。或许,这就是引发公众共鸣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在影片中或多或少地寻到自己的影子,体认到生命的脆弱、孤独和无助……进而对人生展开更深层面的思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c54e332993cd0000a5901e3bdb5633e2/c54e332993cd0000a5901e3bdb5633e2.jpg

x空间 无题

艺术家景晓雷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296653b3b9043c4c786e815ef88a9b6f/296653b3b9043c4c786e815ef88a9b6f.jpg

《上帝视角》 艺术家占研作品


【精神与身体的博弈】

科学在研究如何认知生命、改造生命,进而合成生命,那么我们该思考的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如何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更新我们对生命的认知和态度,形成跟得上时代的生命价值观——我想这是展览要为公众带来的一份极具分量的思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65dc9ef88a4aeb339b2dfe2de8c2730c/65dc9ef88a4aeb339b2dfe2de8c2730c.jpg

第6空间 无尽


如果像科学家告诉我们的那样:生命的本质仅是一段信息(人类找到了脑机接口)。如果我们生命最具体的载体(身体)消失,将我们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变成一系列的程序代码,那么此时,我们该何如看待我们的身体;如何寻找存活过的痕迹;如何以新的科学观看待生、老、病、死?我们是否能在实体与虚体之间既拥有直面死亡的通达,又拥有面对永恒的泰然——这又将是精神与身体的一场博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bce440b52c504329337503aeff408290/bce440b52c504329337503aeff40829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07ebf864d225abfda3db66e8c9e29f47/07ebf864d225abfda3db66e8c9e29f4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160ad2ccd4f741b1b7ea5f77771e82a1/160ad2ccd4f741b1b7ea5f77771e82a1.jpg

第7空间 爱与不舍

本展览时长最长最精彩的影片在第7空间 可为“重点打卡空间”


【科技与人文比翼双飞】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高等生物,在短短的千年内,抵达了科学这棵大树,在基因技术和人工智能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我们正在面对的问题是:人类如何平衡科技与人文。科技与人文是人类的两大生产武器,理想的状态是二者比翼双飞。然而,目前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却是对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巨大冲击,例如人工智能是否会被因滥用而为人类带来灾难和祸乱——类似的问题接踵而至,所以人类要从伦理道德的层面去“制约”科技,使它们形成一种共生互利的关系,如此才能让人类的整体价值观免于失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92538ef8b84af070b28ac8c461f380f9/92538ef8b84af070b28ac8c461f380f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da3f6fe8a5dd96b248686e5f31f6687f/da3f6fe8a5dd96b248686e5f31f6687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dc96d7e63fdaa4f14efa92b4a106c004/dc96d7e63fdaa4f14efa92b4a106c00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7648a64b024ec08b63cc67a5c82871d8/7648a64b024ec08b63cc67a5c82871d8.jpg

第7空间 爱与不舍

本展览时长最长最精彩的影片在第7空间 可为“重点打卡空间”


【我们即众生,众生即我们】

展览向我们抛出了很多概念,其中一个是神经宇宙。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是一个大脑,而人类是这个大脑中的神经元,人脑与身体各个器官相连,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在整个宇宙中也是一样,每一个部分都包含了整体信息。如此就明白了,为什么说人体就是“小宇宙”,因为在我们的每一个个体之中,都包含了整体的信息所以人类的共性要多于个性。所谓共鸣/共振(精神/肉体),也不仅仅是一种带入,更是将个体体验带入到集体体验中后获得的认同或共识:我们即众生,众生即我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844b01d4c9d571db12934b355969542a/844b01d4c9d571db12934b355969542a.jpg

第7空间 爱与不舍

本展览时长最长最精彩的影片在第7空间 可为“重点打卡空间”


【科学——人类不断攀爬的梯子】

第7空间谓是所有片段中最精彩的部分,这段影像向我们展开了万物起源的奇幻图景,沉浸于被包围的观影体验中,仿佛置身于细胞的不断裂变和生成中,好像自己(个体)也正在瓦解而后重组,从个体融进更大的集体,感受着曼妙而丰富的生命体感,从而构想人类的未来图景。

影片的最后一个画面是一个老人在爬梯子,那孤独的身影和缓慢的动作,似乎象征着人类在不断地攀登科学的天梯,虽然步履艰难,但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因此,就连死亡都不再是人类最终的宿命,因为我们有了更新的选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ef01136cec3c9ae5fb37ec61887af97b/ef01136cec3c9ae5fb37ec61887af97b.jpg


二、形式的展现

 

【沉浸式体验:观者可重组体验素材,用不同的逻辑对其进行“编程”】

沉浸式体验是以感官隔离为原理,营造出多重的体验氛围。《生命奇旅》就以光与声的技术调动多感官的体验,利用多个互动区域,使观者穿梭其中,为观者带来了视听感三位立体的沉浸式体验。不同于影院观影的是,观者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构成互动式体验,使观者产生极强的代入感,观者可以身临其境体验虚拟现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1274dc50309d994070c4e7ad263c4e3f/1274dc50309d994070c4e7ad263c4e3f.jpg

第7空间 爱与不舍

本展览时长最长最精彩的影片在第7空间 可为“重点打卡空间”


影片为观者提供了丰富的体验素材,观者可以在互动且沉浸式的体验中,重新编排这些素材,用不同的逻辑将之重组和串联,形成个人化、自我化的观展体验,通过个人的感觉和思维让作品鲜活起来。

这个展览向我们展现了多个不同领域的结合:雕塑、装置、影像等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的结合,使艺术展览在形式上呈现出一种新多元的形态,并以此来诠释生命科学为人类带来的种种发展和变化,向公众展开了一个全新的未来图景。

当然,展览展现的远不止这些,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触发不同的思考,希望每一位观者都会展开自己思维的触角去感受这个展览带给我们的意义。


文/ 刘子歆

图片来源:《生命奇旅》展览现场,手机拍摄,清晰图不够,有失真实画面质感与效果,还需亲自去体验观看。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生命奇旅——大型科普艺术沉浸展

展期:2021.06.10—08.31

展览地点:798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中区中二街

总导演:关琇

出品方:细蓝线影业

联合主办:优翔生命院、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DeepTech

制作机构:北京振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京豫濮网络书画院

      👍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