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清风自在——王晓戈

2015-06-29 10:44

  

  王晓戈(1975- ),别署荆园、文野,湖北武汉人,美术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手工艺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硕士生导师、福建省文联艺术委员会青年委员、福建省闽台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闽台民间工艺美术、手工艺设计研究。出版有《漳州木版年画艺术》、《两岸民间艺术之旅——木版年画》、《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漳州卷》(合著)等专著,另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

  身处网络时代,写字似乎成了极其奢侈的事。多少成年人在感叹,提笔写字已经变成了提笔“忘”字。许多人会认为,书法或是非常高深莫测的,其实不然,书写不仅是艺术更是工具。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老师,在他看来写字就是他业余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唯有书写才能忘忧。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的介绍,走进王晓戈的书法世界。同时7月2日至7月12日,“清风自在”王晓戈个人书法展也将在三坊七巷福建海峡民间艺术馆举办,福州书法爱好者可以近距离的感受书法之美。

  李豫闽:晓戈的书写

  近来,晓戈开始在QQ或微信上晒出自己的书法作品,作品展现出的书法功力让许多同事都颇感意外。在这些墨迹未干的书写的背后,是他对于书法二十多年来未停歇的热爱。晓戈把书写当作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并坚持了下来,对他而言,这种书写的过程是一种自性的修为。

  关于书写的意义,似乎在书法界并无太多疑存。但在当代艺术界则风生水起,对书法艺术深入思考的实验艺术家们,反复将其纳入他们的语言系统里。如:邱志杰的书写影像和徐冰的“天书”系列。邱志杰将九宫格与悬腕握笔书写的动作,以及逐渐消失字迹的过程用录像的方式逐一记录下来,甚至在显示器上设计了舞者通过肢体来演绎文字的流动性。他试图探讨书法的文字(字迹)与书写(行为)哪个更重要?徐冰则运用雕版印刷方法将文字刻于木版,再压印于巨幅纸上,悬挂在展厅的穹顶上。呈现的都是汉字偏旁部首,似相识,却令人无法辨识。今人叹服古人经典书法的功力与才情,转念想来,笔者当时书写的情形与心境如何?这恐怕难以知晓,经典和规范的结果——过程被遗忘。徐冰干脆制造出许多别字用来干扰人们阅读的接受和语境。阅读受阻、文字无法识别,造成接受者既无法辨识又拼命地试图解读,周而复始直至放弃。由此,知识和经验不可能应对一切,书写可能包含得更多。

  晓戈的书写仍在传统书法的范畴,他的书写并非讨论或阐释,更多的是文以载道,书写忘忧。他少年时倾心书法,并有幸得名师启蒙,早年主要学习唐楷和二王行书,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工作后开始专攻小楷,后又得金陵恽建新先生亲授草书笔法……日积月累中,他对书法的技法与自己的艺术取向有了清晰的认识。诚如书谱云:“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古代草书名家如二王、张旭、智永等,都是兼善草书和楷书,而这两项也是晓戈近年来主要的用功方向。现阶段,他的楷书以颜体为主,将褚体笔调与颜字形态结合,同时融入部分草书笔法与隶书笔意,取颜字字形的端庄厚重,而在结字与用笔上随机生发,时灵动,时古拙,意趣横生。

  书写作为艺术实践的组成,人的参与,思想的介入,情感的投注,往往将之引人入胜以至物我两忘的境界。书写,也能作为知识分子面对人生现实,对国家、社会、个人际遇的真切的体验,现实情状与艺术良知的碰撞继纠结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抒发方式。从这点来说,晓戈是幸福的。虽然他也曾历经坎坷,但他能通过他近乎禅定的书写方式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在内心遥接古人,建构理想中的世界,诗意的栖居。

  字如其人。书写行为过程总是与特定的环境、人的状态以及工具应手与否有关。对于行为主体而言,一旦进入书写的状态,势必抛开杂念,构思、运笔、一气呵成妙笔生花。同时书写又总是与个人的修养和阅历密切相关,晓戈选择颜体作为他的书风追求,自有他的道理。

  生活中的晓戈有着一眼即能辨识的艺术范儿:厚唇、浓眉,光头,笑时都眯着眼,容貌敦厚朴实,衣着举止透出一股英气,那是一种生活历练出来的沧桑与书香门第熏染出来的沉稳相融合的气质,予人亲近之感。接触的日子久了,便知道他是个讲原则、有性格的人,同事都能感受到他的博学与担当。近年来他带领学生组成团队承担了许多民俗文化调查与研究的任务,并参与了省里部分文化保护工程的实施。在当下过度强调消费文化与“娱乐至死”导致知识浅薄和信仰缺失情境下,晓戈讲求的修为、践行、向善、向美、向真,尤为难得。他的学问一如他的颜体书法,端庄厚重,趣味隽永。

  晓戈平时以设计教学与民俗美术研究为主。日课书写为余事,怡养心性与灵气,多年坚持临池不辍,在传统帖学一路的研习中,从技法入手,融合贯通,逐渐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技法特点与风格。重要的是,在他的书法的世界里,人的性情与书写行为不相违背,和谐统一。

  由此,通过书法我们再识晓戈。

  朱以撒:思考的力量

  王晓戈先生在美术学院从事设计专业。在我看来,这门专业是很新颖的,端坐电脑屏幕前操作,决胜千里之外,很适宜当今的审美需求。这也使晓戈终日忙碌,教学之外,又加课题研究。后来我不断在装裱店里看到晓戈的书法作品,便觉得他与古风又有密切关联。执笔濡墨缓缓写来,和他专业的迅捷时尚似乎是不同的两条路径。一个人专业之余能摊开宣纸,面对前人碑帖,心事清净,基于“写”这么一个古老的动作细细地临摹,实在是另一种审美观、实践观。新与旧,快与慢,在晓戈的身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后来才知道晓戈学习书法已经有很多年头了,也涉猎过许多碑帖,从晋之二王到北朝碑版,再到唐人楷书,都下过功夫。这些前人书法作品在表现上有着许多差异,一家有一家之笔法,有各自情性,他积极寻绎其中可以相通互济的部分,使自己不断有所深入。和晓戈交谈,最深的感受就是他的善于思考,边实践边思考,从细微处把握一家一派之特色,并有心追溯它们的前身,找出脉络关钮。善于思考助益了晓戈的临写和创作,反过来又以创作来检验其审美判断。这些年来,见得更多地是晓戈书写的楷书,本于颜真卿又有所调节。颜书是一种大众书体,它的浑厚气度和正大气象使人迷醉,学习者众。然而常见得其形而神采肥痴毫无筋骨,以至于少有脱略形骸者。晓戈有自己的理解,从褚遂良笔法中窥见颜之用笔,看到二者间的某些相通关系,由此相生相激。使他的颜书更多了一分清瘦灵动。在我长居的这个城市,写颜书大抵囿于一家之法、一家之相,数十年来如此。晓戈在这种氛围中,能以另一种面目出现,和他的思考是分不开的。清人章学诚认为:“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晓戈学书大抵自己探索,这也培养了他对思考的倚重。

  欣赏晓戈的书法,也很有一些感受。首先是气息比较清洁、清淡。由于有二王之风的引导,也就持续了书写时的细腻,尤其是对于细节的吸收,着眼于精到,不使性用力挥霍,力避败笔。譬如楷书创作,就追求肥不剩肉,瘦不露骨的匀称,书写时徐缓安和,持有平静的心态与手态,以至作品有清风徐徐陌上的美感。其次是作品韵致的差异表现。学颜书者大都竞相肥硕,以为这就是颜书体态。故而笔下一成不变,静止地把颜体视为单一形态、单调笔法。晓戈关注的是颜书中清秀的那一部分,是韵的美感。他看到了颜书中那些有所变化的因素,把颜书写得更修长一些、挺拔一些,在造型上多一些虚的、奇的因素。这样,晓戈的楷书就不是以气势胜,而是凭添了一些灵巧的、柔和的韵味。其三是晓戈创作过程中的随意自如程度,使作品多了一些手感的自然生动。时下的书法创作越来越多造势的、使性的,写给别人看的心态滋蔓,应景应赛的习气明显起来,这也影响到作品的姿容态度,用意大了,自然程度少了。晓戈对于临学、创作都持守一种寻常的心态、手态,是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兴起而书,兴阑而止,守默守和,使书写成为一种乐趣。这样,使一幅之中托兴寄情,有舒闲容与之态,非应酬赴急而为之。作为一种业余的优雅喜好,它还是需要追求高格调,为自己的精神生活增添雅致,那就更应该具备创作的真实、自在。晓戈的作品少有长篇巨制,反倒有一些小幅式的,使人看到书写时的信手,字里行间有了一种坦然。明人李贽认为:“矫强乃失之,故以自然之为美耳,又非于情性之外复有所谓自然而然尔。”晓戈心能持守,不向外驰骛,笔下也就多本色,多一些淡然无意。

  有人问欧阳修如何能于学业上超然遐举,欧阳修曰:“此无他,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可见学无止境,道无终极,守一艺之好,一生皆须勤苦。王晓戈先生已经有了让人欣喜的成果,今后仍须勤读书增识见,流连古法,采掇新风,以思考助益创作,于笔墨畦畛中获得新的发展。

  王晓戈作品欣赏

  扇面作品

  

  

  

  

  

  对联作品:

  

  

  

  条幅 横幅作品

  

  

  

  

  

  

  

  

  

  

  

  

  

  

  

  

  

  

后记

不知不觉间,自己已步入不惑之年。从15岁开始学习书法,屈指算来,我的“书龄”也有25年了。多年以来,研习书法是我业余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开心时会写写,烦心时更会写写。无论身在何处,境遇如何,唯书法一事须臾未能忘怀。

得蒙家人眷爱,我一直衣食无忧,少为家务琐事所累;而每次遇到书法的“瓶颈期”,又都能得遇诸位前辈师友的细心指点,帮我冲出迷津,顺利过关。早年在武汉读美术中专期间得熊英民先生、胡鲁沙先生启蒙;在南京工作期间专攻小楷,并得周师道(奈尔)先生指点,初识魏晋笔法;后有有幸入金陵恽建新先生门下,得恽师亲授大草笔法,渐能开悟;迁居福州后,又私淑沈觐寿先生,专意于颜体书法,数年积累,始能结字成篇……书道艰难,书艺玄妙,此中甘苦难于尽言。

非常感谢朱以撒教授、我的导师李豫闽教授在百忙之中拨冗为我作序,两位先生对我褒爱有加,让我深受鼓舞的同时又诚惶诚恐,怕有负所望。感谢庆宜兄、谦益兄的支持、鼓励与帮助,让我有献丑的勇气。

这个作品集主要收录了我近三年的一些楷书和草书作品,它们或许并不完美,但在这一笔一划之间,都是我一路行来的足迹。我想以此献给我的40岁,献给我的父亲“王工思源”先生,也希望以此集作为我未来书法研习的新起点。

王晓戈

乙未孟夏于正旦轩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