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水墨幻化雪山魂——访雪山画派创始人李兵

  前些年于志学先生的北方冰雪画独领风骚,而近年来在南方自成一派的李兵水墨雪山画也一枝独秀,有人将此二人称之为冰雪画坛的“北于南李”。而于志学冰雪画与李兵雪山画所不同的是:后者主要是画西域雄壮傲立的大雪山,画风恢弘大气,气势磅礴。而题材的挖掘和技法的独创,则成就了李兵水墨雪山画拓荒者的地位。

独创“块斧劈皴”法,拓荒水墨雪山画

  李兵老师从小十分喜好书画,经常临摹各家作品,拥有扎实的书画基础。而他的画山之路则是从1983入藏工作之时开始的。当他看见挺拔巍峨、圣洁脱俗的雪山时,立马被眼前之景深深吸引。他说:“雪山不仅庄严肃穆让人震撼,还默默奉献悄无声息。冬日里飘洒的雪花累积在山顶,等到春日便化作涓涓细流,滋养自然万物。雪山有着母亲般的情怀,滋养大地、造福于人,永远让人心生敬意,这或许是藏民奉雪山为神山的真正原因。”当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雪山的风采画出来。

  中国山水画不乏雪景的佳作,但所画雪景山水大多温婉简约,追求所谓意境。李兵查阅了大量美术史资料,没有发现将雪山作为主要刻画对象的山水画。他在尝试中也发现用传统技法不能客观展现出雪山的巍峨壮美。于是李兵在借鉴古人皴法和留白技巧的基础上,把长短斧劈和大小斧劈相结合,创出了“块斧劈皴”。李兵老师解释说:“‘块斧劈皴’由于是多笔触共生、多色彩复合的侧逆锋块状用笔,对表现雪山上的岩石或冰川结构有着独特的作用,加之把积墨和积水相融合,以‘挤白法’和‘积白法’,‘挤’出雪的质感、‘积’出雪山的色泽,这样画出来的画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雪山的亮丽多姿。你所看到的其实也是通过笔墨语言感觉到的雪山”。李兵富有创造性的新皴法和新染雪法不仅解决了千百年来难以融合的黑白矛盾,而且填补了用中国画技法生动表现高原雪山的中国美术史空白。而雪山题材的挖掘,也填补了中国水墨西域雪山画的空白。

  中国美协理事、四川省美协主席阿鸽曾这样评价:“李兵先生的水墨雪山画作品充满国粹特色、富有中国气派,是继承传统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典范。他的用墨、用色超凡脱俗、恣情挥洒,把传统笔墨与自然物象以及自身感悟都鲜明地展现在了宣纸上,既随意写景,又以景造意,法自然而不刻意雕饰,创作出的作品不仅力量雄健、气势恢宏,而且清爽淳朴、境界高远。”

“虚”“实”融合,有意有形的创作观

  齐白石老先生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在独创技法的道路上,李兵老师同样困扰于水墨画中“虚”与“实”的问题。他说“有人建议我的山可以再抽象一点,我想如果只跟在别人后面玩抽象、玩点线、玩所谓的笔墨,那么我或许会像很多画匠一样:画珠峰跟画泰山、画华山一样,让人无法分辨特征何在,意义何在,更谈不上体现西域雪山的雄壮了。”经过多年的探索,他领悟到了“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内核,将“虚工实做,实功虚作”的思想工作理念运用到绘画创作中。李老师说:“我画雪山,是先抓住山的骨,画出雪的魂,将雪山之形和雪山之势有机融合,雪山之境界便跃然纸上。我画雪,偏偏不用白色,而是在留白基础上分层渲染,合理布光,巧妙挤白,从有型来衬托无形。”李兵老师以虚画实的方法真正才是画雪山的高招,他运用人的想象力去意化白雪,使雪山玉骨冰清、天然去雕饰的本质之美更加凸显。

  中国画的精髓是“绘”而不是“作”,强调的“水、墨”的技法,写意的精神,而不应在工具和原材料或辅助材料上做更多文章。谈到作画技法的重要性,我们想起吴冠中老先生“笔墨等于零”的观点。李兵老师说:“吴老是强调画要表达意象,如不能表达,则笔墨技法再绚烂,都是零。我也赞同吴老的观点,作画不能重复一种笔墨技巧,要给每幅作品输入不同的精神内涵。我追求每一幅画、甚至每一首诗,每一处笔法,都不重复。我认为这是一个中国画家弘扬国粹艺术应有的修为和素养,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谈到创作理念的问题,李兵老师说:艺术家不能以丑为美,要坚持提出的“***”的艺术创作观。若不去表现自然的真、生活的真,感情的真,则难以表现自然的善、世界的美,心灵的善、崇高的美。坚持把***传递给大众,这才是艺术家的天职。

承多家所长,创一家之风

  李兵老师的水墨雪山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传承和创新。他说自己的老师有很多,但是第一位是自然和生活。在康藏地区工作十余年,壮丽的雪山大川不仅给他提供了创作的素材,更是让他领悟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神奇。他决心创作,就拜师学艺,用了十余年时间潜心学习和钻研中国山水及雪山绘画。黄纯尧、李文信、岑学恭、姚思敏、唐允明、钱来忠等先生都对他有颇多影响。李兵谈及自己的一个个老师,都十分敬仰,他说:“黄老师是一位卓有建树的画家,他的画风对我启发很大,到现在我也时常研习;李老师、唐老师、姚老师开创了巴蜀山水画的新风,尤其树丛山林的画法是绝活。李兵还谈到曾到杨长槐老师家中讨教,称杨长槐先生对创作的态度给了他很多启发。

  黄纯尧老先生对李兵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李兵的画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行笔灵动,粗细交错,以粗为主;用墨擅长在干湿浓淡之间变化,以湿浓为主;画水则激流滚滚,画云则清幽漂浮,尤其是雪山画,气势雄伟,又兼具秀雅之气。”

诗言志,画抒情

  李兵老师的画还有一处值得品味的地方,就是他的自题诗。自古以来作画都追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诗一方面是画的内涵的提升,也是这幅作品最好的解读。李兵老师说:“题诗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将古人触景抒怀的作诗传统传承下来,也能够结合当下,对所画作品进行解读。”李兵老师曾说起一件趣事:有次画长江三峡,本想借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来题款,忽然觉得自己画中的小船行进方向与李白诗不符,李白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荊州,是顺流而下,表现了随大流而行、顺势而为的思想。于是即兴将李白诗不改一字但重新组合成为“白帝两岸万重山,朝辞江陵一日还,千里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彩云间”,豁然一番逆流而上、激流勇进、一心向往美好风光的积极上进面貌。

  我们很好奇,李兵老师创作时,是先有画,还是先有诗呢?他说不一定,有时脱口而出便成诗,有时灵感来了就先写诗绘出诗意草图,回家以后再加工创作。有次去松潘途中路过岷江峡谷,谷深水急又无桥梁,有一对情侣模样的男女青年正在隔岸喊话。李兵老师有感而发,马上吟出了“妹到江边不见桥,情哥隔岸好心焦。欲脱花鞋作摆渡,拔取凤钗当橹摇。”这首诗让写生画稿立马生动了起来,给画加上了一股追求真爱,追求美好的正能量。

  李兵老师谈吐畅达,自谦和善。在交谈中提及北方冰雪画家于志学,都谦逊地称自己远远不及。李兵老师说于志学的冰雪画与他的雪山画,一个重点画冰河雪树的千姿百态,一个重点画西域雪山的壮丽雄浑,笔墨语言和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彼此都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显著特征。于志学前辈对北方冰雪画派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作为晚辈的我十分敬仰,也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

(作者系《文化旅游》周刊编辑、记者)

作者:李林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