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林泉清幽 笔墨苍润——简评孙远利先生的山水画

  孙远利先生是典型的山东人,其为人敦厚而真诚,处事则坚毅而有韧性。齐鲁之地土厚水深、人文昌明。在齐鲁传统文化中,既充溢着中和仁厚的社会担当,也不乏知权达变的人生应对,这种文化的血脉不仅滋养了山东人为人处世的品行操守,也潜流于为艺者的格局风神之中。孙远利先生的山水画,在观照之下,正符合这一印象,即格局阔大、境界高远,笔墨幽深、意趣微妙,既有传统的宋人山水的丘壑经营之意匠,也有元人精于笔墨的林泉之心境,更有明清文人式的纵笔点染或恣意泼墨的闲适意致。

  孙远利山水的意境经营之道,首先在以高远立意,而以可居可游见其情思。以高远立意历来是北方山水的传统主脉,尤以山水鼎盛期的五代北宋为极则,巨然、荆浩、范宽与郭熙,这些大师的杰作铸成了崇高峻厚的山水气象,也为后世树立了正大无匹的艺术典范。究其原因,当不外文化传统与生活环境的内外兼施之力。中华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大流,由先秦至两汉再至唐宋,儒家文化的正大仁厚在艺术上形成了以温柔敦厚为正则的审美理念。

  山水鼎盛期的五代、北宋,充盈在巨制神品中的那种崇高俊伟的山水气象也印证了这一理想。荆浩曾说:“山水之象,气势相生”;又说“生死刚正之谓骨”,可见气势与风骨在其山水理想中的地位。因为山水是天地间大物,不独有形,而且有神有气,山水画就是要以形显神、以形示势,进而融入画者对于天地精神的感悟。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谓,“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移论于山水画,何其相宜也。

  至于生活环境,则不难理解。唐、五代、北宋,文化重心皆在北方,画家多生活于北方之地,目之所遇、心之所感,自然存蓄为胸中丘壑,则笔下山水之神也无外于此。

  孙远利先生也有同样的经历,他一直生活于济南,后来游学定居于北京,虽游历不限于北方,但北方山水的情愫浸渍于胸,这是一种抹不去的底色,也是他山水艺术中丰厚的营养基质。翻读他的山水画,尤其那些大幅之作,便不难发现那种如泰山的雄伟、太行的整严、秦岭的峻厚、燕山的清肃,纯然一派大山大水的阔大之象。

  山水非无情之物,云水泉流、草木鸟兽皆是其生机之发露,更兼山灵水怪、人烟仙踪,无不因其有情而益觉可亲。是故古人每以可居可游求之于山水画,宗炳之卧游,荆浩之隐居,是钟情于山水,更是寄托于山水之画。孙远利先生的山水画境也以其可游可居显示出一种人间温情。他的画境显示不以荒寒冷逸为主调,虽有野逸苍茫之趣,但整体示人的仍然是一种可亲可感的生存之境。

  山水画亦以气韵生动为上,气韵不能脱离丘壑而存在,同时气韵更以笔墨而愈显生动。孙远利先生的山水从传统中来,在笔墨修炼上也以传统审美为准的,但同时也吸收其它艺术门类的表现技法,因而显得技法丰富、笔墨鲜活。

  他的大幅山水画以斧劈与直披麻皴法为主,虽亦用干笔,但以湿笔淡墨为多,既有范华原的苍厚,也有龚柴丈的腴润。在点线运用上,他吸收了石涛的用线与积点之法,既以点线结构物象、区分阴阳,也以点线求其气韵、营造境界。他的线皴很随性,乱中有序,在刻画物象时保持了一种笔调的生动和随机生发的自由感。其线质在保持书写韵味的基础上,也以直率和简洁为特点,并不过多追求顿挫提按的技法表象,这使得在画大作时更易于统一和调畅。

  他的有些小幅之作常用泼墨方法,这或许是从石涛画法中得到的启发。但与时下许多泼墨之作相比,他的泼墨中见骨,因而使得淡而能厚、浓而不滞,保持了水墨中的清透沉厚之气,这是十分难能的。

  他的笔墨技法中也吸收了一些其他画种的处理形式,如有时散锋短笔刻画山石等块面的方法,和版画的刀笔效果相通。构图上的块面分割以及留白的处理也极有设计意识,这些也是其造境新颖的重要原因。

  水墨山水中的留白,尤其那些满构图、厚积墨的水墨之作,留白的大小、位置,以及势的走向,都是画面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画山水者不可不细究。大凡山水画高手,也一定是画面留白高手,因为中国画是以阴阳之理结构篇章的,白既是无,也是用。老子所谓“知白守黑”,后世更言“计白当黑”,可知其性命攸关之意。黄宾虹是积墨大师,自然也是留白圣手,其浑厚华滋的浓黑之作,赖因留白之妙而通体皆明。其言画理与棋理相通,留白正是其深旨,气韵来自有笔墨处,亦来自无笔墨之空白,有气才能活,活则通篇有神,境界自出。孙远利的画亦长于留白,有时为实有之云水,有时为疏略之边角,有时只是一种造境的需要,无需推究为何事何由,总之使画面在阴阳对比与消长中产生气韵流动的活力,使画境不滞不沉,也给观者留下心灵优游的空间,可谓造境之灵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董玄宰开出的脱去尘浊的医方,今日可谓画人尽知。而以什么样的心境读书行路却决定了最终的果报,这一点画人未必心领。诚如永嘉禅师所言,“心径未通,触物成壅,而欲避喧求静者,尽世未有其方。”此语对当今画人之所谓写生,真有振聩之力。以我的理解,习山水者当先通画理,从古人笔墨章法中领其意旨,然后心怀虔敬,晤对真山,方可能稍悟山水之生机,进而领受天地之垂训。否则妄意写生,以己意强加于山水,则虽或面貌一新,终不能得山水灵气,而格趣自落下流,为君子不齿矣。

  孙远利先生深明斯旨。他近年来多作山水写生,游踪遍及南北,以至域外,太行之壮阔、蜀道之奇险,藏地之神异、滇中之奇幻,皆在其笔下得到虔诚地呈现。他在写生中既开阔胸襟眼界,也静心参悟画理,将读书之积淀在行路中验证与体悟,以开启新知、滋养性灵,所以他的写生之作呈现出笔墨生动、物象鲜活、理境清明的理想境界。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丰富、也最幽微的载体,儒道释的精神皆可融会其中,因而山水境界也是中国文化的理想境界。如何画出山水的质趣,以安顿当下人躁动的心灵,在诗意的栖居与精神的优游中显现出语言的活力,是每一个山水画家终生以求的目标。以孙远利先生的深悟与精勤,他定会拿出自己的答案。到那时,相信他的绘画又跃上了一个令人钦羡的高阶。

2017年7月 客顺义北务

(祝振中,中央美术学院花鸟专业硕士,画家、美术评论家)

作者:祝振中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