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行草怎样写活?看“高手”怎么说......

特约评改人:钱玉清

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2012年书法报·书法海选

“兰亭诸子”获奖书家

BneQFrjt02KoB0WEuZhKuEMFLFh9AAZ3qHiPhcwV.jpg

汪光明 行书凤尾中堂

规格 140cm×70cm

汪光明作品评语

  作者书写的是一首辛弃疾词《贺新郎·赋琵琶》,写到最后发现用同样的方式写不下了,即缩小字径,形成“五大二小”的幅式,这种章法处理方式也是可取的,且二行小字还有意低于右边大字,更显错落之感。用笔持重、劲实、端严,犹如老僧讲法,慈眉善目,安详婉和。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

  1.古意不足。学习书法务从古人中来,有出处,有来历。清梁巘在《承晋斋积闻录》中说:“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否则无本。”该作缺乏古风、古气、古韵,造次行笔,自由率意,均源自入古不深之故。

  2.性情不够。行草创作尤重情感投入,让观者感受到情绪生发波折,时迟时疾,时停时行,时敛时纵。反观该作,字体大小、墨色浓淡、线条粗细均少有变化,似在一种状态下没精打采、完成任务般地书写,生机、活力何在?

  3.笔力不劲。王僧虔《笔意赞》有论:“粗不为重,细不为轻。”该作线条看似丰腴圆润,厚实凝重,实则拖沓凝滞,筋力不足。按多提少,无轻逸灵秀笔调。另有多处字法、草法皆不准。

  从作者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议在明清诸家中选一范本,深入研习,假以时日定会豁然开朗。

经典解读

  王铎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王铎的书法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波及海外,特别对东瀛书法影响深远。

  《凤林戈未息诗卷》纵28cm、横152cm,创作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时年王铎55年,距他61岁作古只有6年,所以此作是他书法巅峰时期的作品。该作书写的内容为杜甫《秦州杂诗·其十九》。运笔飞动,结字奇崛,恣肆暇佚,气势雄阔,是王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T3sbrlu5iqP4SHaCYqK0IK1DbayadyCP4G27Wqcp.jpg

王铎《凤林戈未息诗卷》

  古人云:“单字不成行。”此作中,“坛”字一字占了一行(当然王铎的不少作品,如《草书杜律卷》等也多有此类情况)。因而王铎在创作前似乎未作过多推敲和严谨思考,完全是兴之所至的性情抒发,尽其自然,一派天机,是王铎在扎实的传统基础上对草书高度自觉的真实呈现。该作应为中锋狼毫或兼毫所书,提按顿挫交代清晰,粗细变化明显。聚散收放,随心所欲。笔断气续,疏可走马,如“幕井干风”;字字相连,密不容针,如“连西极动月”;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如“过北庭寒”。这些精彩的字组,都表现出王铎高超的笔墨驾驭和非凡的章法布构能力。

  王铎作品重气势、多变化,但精彩纷呈的竖画亦是其动感生成的主要来源,“书于北都琅”“华馆用张”二行竖画频现,皆能错落有致,欹侧相生,情趣掩映,动健多姿。

  此卷是王铎酒后微醺所作,任情挥洒,直抒胸臆。在书写中掺入唐人狂草风气,起伏跌宕,承运流转,“效虬龙之蜿蝉,法虹霓之氤氲”,弥散着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原标题为“诸子评改”)

U09pOmlCOacG8DDIunDetjf0SrnrPj7c7YNt4g72.jpg

钱玉清示范作品

临王铎《凤林戈未息诗卷》横幅

规格 25cm×132cm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干。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丙戌三月初五,夜二更,带酒,微醺不能醉,书于北都琅华馆。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非怀素恶札一路。观者谛辨之,勿忽。孟津王铎。

作者:钱玉清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