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难道不是这样吗?

ggEFQ5RlyfqXR0Pra7Vp4cpBfUW63QKtdU0Buy1x.jpg

(一)

  我们写字在自娱自乐,怡悦心志的同时,如果能为别人带来一点美的享受不是更好吗?所以说我们写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那些从不与人交流,从不参加活动的,写字密不示人,孤芳自赏者另当别论,不过这类人毕竟极少数。所以,我们写字首先要考虑到是给别人看的,是要顾及到别人感受的,好与坏是让别人评的,而不是自己说的。别人说你好才是真的好,千万不要夜郎自大,自吹自擂。自恋、自负、自傲是最无知的表现。有些人对自己的前路很迷茫,一直无法确立自己的艺术方向和审美追求,问题可能就在这里。特别是参加展览、比赛,要得到专家、评委的认可,在千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这不是容易的事。作品要入人,既要有独特的风格趣尚,又要有普遍的美感诉求,也就是说在个性和共性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认同你的人越多,你出线、获胜的机率就越高。其实,能留在历史上并广为流传的作品莫不如此。话说回来,谁不想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同,渴望更多人的嘉许和称扬呢?

s3C5HWcboETS1mCQIhtytgbkWPuhG0LoTR3rZRnL.jpg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阶梯式的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四和第五个层次分别是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把这二个层次放在最后,也就是最高层次,是人的最大需要。书法为什么能被医学专家推为养生第一?有人总结成四句话:“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意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我认为第四句话最关键。你的字既能悦已,又能怿人,得到了多数人的赞赏,实现了自我价值期待,心情自然快乐,快乐就会健康,健康就会长寿。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自古书家多高寿的重要原因。

(二)

  我一般与学生和知心道友间说话都是直来直去,甚至批评多于表扬。但说实话,在对外交流且对尚不了解、熟悉的书友可能就表扬多于批评,特别是对一些趾高气扬,自以为是,名义上是来请教,实质是来炫耀自己的人就说些套话,不说批评的话,或者就干脆不说话。免得话说过头,惹人家生气,何必呢?反正他也不是我学生,又不是我友人,和我非亲非故的,他写不好、没出息和我有何干?所以,做任何事情态度是第一位的,你要去请教就要拿出请教的样子,那就是谦虚,谦虚不是装出来的,是由内而外传达出的让人能真切感受到的一种信息,从言语投足,举止眉宇间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恭卑、虔敬的姿态。看到这样的来访者、请益者,就会讲真话,当然,对方就能取到真经,这可能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事事处处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证明自己,能尽快得到他人的承认,以达到所谓的自信最大化为目标。但中国传统哲学里就讲“谦受益,满招损”,就像《弟子箴言·崇礼让》中有语:“谦虚谨慎自矜其智非智也,谦让之智斯为大智;自矜其勇非勇也,谦让之勇斯为大勇。”毛泽东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谓至言。所以,谦虚是通向成功的最大法宝。

LHhgslmqRkH587cW1Ha8mvSgYZ4OIqGxy1kUT1GE.jpg

吴昌硕《寿苏词》

  不妨大家可以对照一下,那些整天夸夸其谈,妄自尊大的人,多半写不好字。那些心高气傲,一脸伟大的人,基本结局不好。我行我素,刚愎自用是进步的大敌,只有从善如流,虚心向学,真诚地接受他人建议和意见,敢于否定自己、善于改变自己的人才会有出彩的可能。这才是智者的表现。

(三)

  学习书法其实和为人、处世、行事都是相通的,目标一定要明、思路一定要清、路子一定要对、功夫一定要深。这几个关键要素缺一不能成才。有些人迷恋书法有年,但进步不大,见效甚微,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平时我也一直在观察,一些写不好字的人还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静不下心,沉不住气,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打算,系统的学习设计。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朝三暮四,急于求成,到处参加各类书法培训班,搞得很投入、很疯狂的样子。拜了不少师,花了不少钱,希望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尽快找到学习书法的门径,但就是出不了成绩。在我们周围这种人不在少数。不是说到处拜师学艺不好,但对一些尚不具备良好的甄别、思辨、取舍能力的人来说不见得是件好事,有时可能适得其反,拜的师越多,听的课越多,你就越糊涂。因为每个老师对书法的认识、理解都不尽相同,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甚至对同一位古人的同一本碑帖的见解也不一样,有的还可能是矛盾的,那么,对一个初学者来说可真是“行至朝雾里,坠入暮云间”,分不清方向找不到北,丈二的金刚摸不着头了,整天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莽撞乱飞,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到最后把人都搞傻了,两眼一抹黑,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其实,我们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了,那些已经成功的活跃在当代书坛上的大家、名家,他们学书之初也拜过那么多师、报过那么多班、听过那么多课吗?答案几乎是否定的,他们终其一生也没几个老师。古人也是这样,有良师一二,得碑帖数册,穷其毕生,不改初志,始可有成。那些“遍访名师,遍临百帖”之说都是胡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提高眼界,开拓胸襟是必须的,但还是要有所选择,立定脚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逝川与流光,人生如朝露。惟有明确方向,锁定目标,精准发力,才是出路。

(四)

  我们生逢一个信息爆棚的时代,到处裹挟着吆喝、弥撒着鼓噪、充满着诱惑,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和恒力,心猿意马,难成大事。不是说成功源于孤独吗?对于书法更是如此,浮夸、浮燥、浮泛是成功的天敌。

  当今书法圈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活跃、繁荣——展览频,活动多,场面大,规格高。有些人就依此作为交际的平台,借以来认识更多的人,拓展自己的人脉。因而特别热衷于跑码头、赶场子、凑热闹,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他,争着和名家拍照、合影,缠着让名人签名、留言,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癖好。无怪陈丹青也说过:“我每讲演,年轻人就上来要签名,要拍照,我只好陪着耍,不然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现在容我说句重话,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但有些人就乐在其中,耽于此道,书法圈的轶闻趣事,谣传八卦他都知道,书法界的名家大腕,中坚后生他都认识,看似有较好的人脉关系,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但就是出不了成绩写不好字。想想也对,你这么忙,能有多少时间看书、读帖、写字?能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我真不理解,你要认识这么多人干什么呢?你全认识了又能怎么样呢?你字就能写好了?水平就能上去了?仅留在嘴上、忙在脚上而不动在手上,一切皆是枉然。与其依附依靠他人,毋宁做实做强自己,苦练内功,韬光养晦,等待“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一天,到这个时候,你不需要去认识任何人,大家也自然会来认识你。

q83Fwv7k3l9UGpS4k6xEq0q7wrI1xn2JFSgbEyLL.jpg

​杨宾大瓢偶笔之唐宫人书

  当然,人各有路,不能强行;人各有性,不能强同。有些人就是喜欢扯虎皮、拉大旗,傍名人、搞关系,谙于此道,乐在其中。将大量的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字外功”上。甚至有人还荒唐地认为,只要积蓄人脉,认识的评委多一点,以后就不怕入不了展、获不了奖了。我建议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妨来做个调研,看看这些国展菁英们,他们因先认识那么多评委才开始入展获奖的,还是先入展获奖了才认识那么多评委的。也就是说他们先有人脉再有成绩,还是先有成绩再有人脉。可以想象,此类人如思想得不到改变,行为得不到转变,他们永远也成不了书法家,一辈子也只能是书法玩家,充其量最多是一个书法活动家。

  固然,人不生活在真空,适当的社会活动还是必要的,万事就讲一个度。但世物又是辨证的,就看一个人的选择和追求了,能耐受大寂寞的人往往就会有大成就,反之昭然。散之老人言:“寂寞才有思考,才有了悟。”

  只有享受孤独才能成就非凡,只有坚守寂寞才能造就伟大。隋代智永禅师苦练书法四十年不下楼;初唐虞世南也是究心笔墨,数年之间竟不下楼一步,常十几天不洗脸;王宠石湖读书习字二十年,非探亲不进城。“古来圣贤皆寂寞”,要有所成就、有所作为,非收摄心神,用志不分不能及。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语)用努力筑梦想,靠实力赢未来。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

作者:钱玉清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