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逼近生命的本真

  我经常会想这样的问题,当代书坛中为什么有的书家获了很多次奖而作品却不能打动人,看了张国辉的这张中堂的作品,因为有了张国辉作参照和对比,我这样的想法就更加强烈起来。

  我觉得一件作品是否能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不仅仅在技法上是否过关、是否有功夫,看起来很华丽和精致,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艺术家生命激情和感悟的融入。而当代很多书家的艺术创作还仅仅停留在重复或者逼真临摹古人技法的层面上,就更不用说有生命意识的融入了。这样呈现在观者面前的就是作品是作品,作者是作者,作者没有把鲜活的生命融入作品之中,在作品中感受不到作者思想的、情感的印迹,使人与艺相互脱离。而有的人则不然,既使涉足艺术的时间很短,对生命表现形式的书法语言还没有更强的把握能力,还很笨拙,但我们却能真切的感受到那跳跃的生命。

  中堂形式的作品说方不方、说长不长,尺幅又相对较大,一般都不是两行三行,而是多行,是很难写的,没有一定功力的书家很难把握好。而国辉在创作这张作品时所反映出的那种悠游不迫的心态确实令人折服,具体分析有两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是逆向思维的运用。有的人用激烈来表现激情,用的人用豪爽来表现豪放,有的人用平淡来表现虚净,有的人用简单来表现简约。在张国辉看来,仅有这样的表现手段是不够的。我们在想达到一定的书法审美意境10的时候,正常的思维习惯是往8、9或是9.5去努力,这是一种方式。但我们可不可以往相反方向的1去努力,而达到10的境界呢?从数学的角度看来可能是荒唐的,但在艺术里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在张国辉的作品里,他更多的是喜欢用内敛和平静来表现激荡,用缩手缩脚的中宫收紧来表现豪放,用重墨写实来表现虚净(如“俯”“真”“贫”“薄”等字都给人以虚空的感觉),用笔笔交待清楚的繁琐来表现简约。我不知道这样的探索来源于什么样的思想积淀和生命体验,但从张国辉书法接连获奖和在全国书坛的影响来看无疑是成功的。

  第二是对虚静的推崇。别的书家都在追求大气魄、大雄强的时候,他选择了另外一种“大”,即虚静。藏天下于天下者太虚。世间最大莫过于虚空。他经常在作品里大胆运用涨墨和淡墨,娴熟的用干笔写出扎实的富于变化的飞白线条,既使写厚重的线条,也要靠字形结构的变化切割出极富空灵的空间,所有这些都给人以虚中见实、小中见大、平淡中带苍辣、笨拙中寓空灵的感觉,并不见的有什么小气,反而比直接的去表现大气增加了一些内涵和意境。

  国辉先生的这件中堂作品又让我再一次感到了生命的激荡。这种激荡来自于其对艺术的虔诚,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对艺术的深刻思考。当一个人在寻艺、求艺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走得很累、很苦,甚至是被困惑包围,与孤独寂寞共栖,走进绝望,又走出绝望┅┅在这样反反复复的对人与艺的痛苦并快乐着的锤炼与洗礼中,其作品就呈现出更多的激荡,更多的苍茫,更多的生命体验的印迹。这些特有的生命印迹会借助作品语言触摸到欣赏者内心那最敏感的地方,使欣赏者感动起来。这是张国辉书法艺术给人以震撼的原因。

  当一个人要靠自己的作品来批准自己的一生,来寻求心灵上的“绝对”自由的时候,他在思想上就变得极为苛求。艺术家这样苛求之后的所有努力,所有创造,对于真正的欣赏者来说,会有所感觉,尽管不同的人感觉不同,感受到的强烈程度也不尽一样,但都会感觉到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这种苛求和努力已经慢慢逼近生命的本真。

作者:张俊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