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以生为熟 以巧为拙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引用黑格尔“那种使自己回复到最单纯深处的东西,是最强有力和最优越的”话。当然,这是个至为深刻的哲学命题,“最单纯深处的东西”,我想应是一种“真率”性情的自然流露,用书法这种言说方式来抒发性情之真率,从古至今可谓代不乏人,我不敢说张国辉的书法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真率”,但至少从八届中青展获奖对联“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中,可以窥其此做所达到的“真率”境界。

  笔墨之真——当我们把视觉集中于作品的用笔层面,破笔散锋,不事收束立刻映入眼帘,如果斤斤于用笔的既定规则,不可能写出如此率真的线条,倘若以笔锋是否凝聚,线条是否匀净作为审美标准,显然是不能洞见作者用笔中所蕴藏的意味的。那种不事雕琢的破笔散锋,那种去来如野鹤闲云的仪态,那种将浓遂枯一任自然的呈现,都在示人以“真”趣。所谓笔墨之真,实际上也含有笔墨之简。张国辉的用笔是没有多少复杂动作的,他也没有“墨分无色”的故意,笔法上只有轻重与快慢,墨法上仅呈深浓与枯渴,然而正是这种以简驭繁的笔墨视像,拓展了视觉审美的联想空间。

  在行草书中,就笔墨视像而言,历史上的王铎与傅山,线条都是回环往复,而墨法上亦是五彩纷呈的,可谓“繁”之至,而张国辉在行书中确实“删繁就简”的,去掉了许多应有的牵丝与萦带,很多笔画在一般的书写中,特别是行草,都会有很多笔试的连接,而张国辉却以来去干净的断开又不失行书的意趣。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以“生”为熟的表达。在看似互不相干的笔画交代里,寓于熟而后生的笔墨技巧及其创作思想,联中的“泉”“松”“外”“数”“色”“来”等字可谓比比独立似楷,然体势韵致似行。“万壑”“声”“秋”“雁”“边”诸字,虽有连带之笔,却又极其简洁。对于这类书法的品读,如果缺乏艺术的辩证法知识,对于“简”“真”“朴”“拙”“生”审美的内涵不甚了了,则很容易被认为是“不会写字”的人在用书法的形式表达,于是也就失去知音,只有对傅山的“四宁四勿”主张有深刻领会的人,才会欣然地接受它。

  我认为,张国辉的对联创作,是在实践着傅山的主张,只不过这种实践的文化与明末清初有别而已。但其艺术造诣却是十分合拍的。

  用传统的眼光来审视张国辉的对联,会有很多溢出规范之外的行为,它对传统法则的破坏,与其说是一种毁灭,毋宁说是一种丰富。

作者:周德聪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