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气象高古 逸风回荡——马子恺国画赏析

  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几乎所有经典文献都将“气”这个概念放在主要位置,谢赫“六法”第一便是“气韵生动”。赏读马子恺先生的中国画作品,在那酣畅淋漓的笔情墨韵中,充溢着这种东方真“气”,逸气回荡、文气悠扬、古气浓郁、书卷气溢香,给人带来了一种大美的享受。

  赏读马子恺那墨酣笔畅的国画作品,首先感到的是气象高古、逸风回荡,颇有大家风范而无尘凡间的烟火味,这是许多画家多年修炼也难以达到的一种境界。与马子恺交往,其文雅蕴藉、高古典雅、飘逸超俗的个性溢于言表,这正是他长期画外功夫修炼之果,也是其画风不同于他人之处。马先生为人处事能顺应自然,循道求隐,专意学问,精研诗书画印,大有魏晋名士之风度。再加上他饱读诗书、博览经典之学识,铸成了其画作进入逸品境界的根基。赏其水墨《雅泽闲居图》,他借鉴倪云林的三段法,用润墨淡色绘出近景的坡树茅屋、中景的山峰远树和远景之峰岚,澄江如镜、春色悦目,逸气中带一股静雅旷远之境,再用那秀雅的笔法题上苏东坡的词做诗塘,倍添出许

  多文韵逸风。再赏其《安步图》,他借用沈周画意和用笔之法,用以书入画之笔法绘写的古木苍劲、拙拔但又不失优雅,在浓烈的古风古意中,一位古装高士柱杖行走在古径之中,令人在一派古风逸气中尽享画境之美,并联系到“以步代车”的词意,仿佛是对现代车水马龙烦嚣尘世的一种逃逸,仿佛令人进入到修心养性的一处世外桃源。

雅泽闲居

  赏读马子恺画作,还会为其画作中的一股文气所薰陶,令人随其画意进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诗词的意境之中。其悠扬的文韵得益于画家饱读诗书,博览经典,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之故。加之他悟性聪慧,情感灵动,学习刻苦,技艺精博,对许多事物均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故使画作能起点高迈,清节尽显,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息。他的花鸟画都以常见的松梅兰竹菊等常见植树为主,这些虽然都是中国画中最流行的体材,但他的画却不是那种雅俗共赏的类型,品赏其画者大都是文化素养较高的人。他的山水都是以文人高士的萧散情怀来挥洒而成,其间无论画面意境还是题跋,都是诗情画意相交相融,相得益彰。他的画作似乎都在替作者抒情传意,这便是马先生将自己的审美情感寄托于自己所见所闻所思后而信手拈来之成果,其间笔笔

  皆有精神,幅幅均见心迹,他在主观上展示着一种相当高逸的气息,而这种气质上的东西又不是能刻意营造的,他是马子恺与生俱来的,是画家文化修养的一种综合反映。赏其新作的一套松、兰、竹、菊四条屏,分别以《苍龙图》、《幽香图》、《数枝修篁风约住》、《东篱把酒》为名,其用笔老辣,意象纵横,用墨苍润相济,构图布局大开大合,小小四幅作品竟用大写意笔法题上了李白、张九龄、陶渊明、元稹、米芾等人咏松、兰、竹、菊的5首诗作,品赏中谁能不为其诗情画意文心激荡奔湧之情而心潮澎湃。再赏其一幅自作诗的小品山水,苍拙浓重老辣笔墨绘出柱天秀峰、浓郁丛林和数间茅屋,屋内高士一边读书,一边赏景,山林之气、野逸之风、诗文之韵、画境之美交

  相辉映,再题上“小窗多明,令我久坐,白云如带,有鸟飞来”的心得乘兴之句,其“坐看云卷云舒”之意怎不令读画人心旷神怡,与之同醉。

  马子恺十分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体悟,多年来一直醉心于儒释道互参研习之中,所以其画作也具有着十分丰富的哲理和思想内涵,使之在优美构图的外表形式下,更有着一种既耐人看又耐人思的吸引力。他的画既有着高古超逸,酣畅淋漓的个人风貌,又能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来解读其创作思想,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美感上作文章,由此便使画作充满了宽博的人文情怀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关怀。赏其《清兴孤高图》、《钓来闲趣图》、《山亭清虑图》、《结茅云深处》等山水画作,无不使人联想到中国文学中的有关诗词文赋。特别是他的《不畏浮云遮望眼》,一高士曳杖独立于淡墨淡彩皴染的万仞绝壁之上,脚下山谷内云涛涌动,整幅画作虚灵缥缈间呈现出特有的空灵之美和润泽之美,品之更令人联想到王安石那首“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真实诗意,也仿佛感受到了马子恺那游艺四方,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艺术追求。而其在《只钓鲈鱼不钓名》中,用淡墨、润笔、三段法加留白绘出了清江澄明,渔夫乘舟垂钓之乐,然后借题以吴镇的渔夫词:“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名”,似乎既有着娓娓道来从艺之乐之心得,又有着对从艺之艰辛的回忆,诗情画意与人之所思所想仿佛进入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其山水画《观心自在》,更是以特有的深奥笔法描绘出了一种禅境道风,他以“迁想妙得”之灵悟,淡彩绘青山四合、一古松似苍龙腾空而下之势,请一高士入围其中,听溪瀑沐天风而独享天然之乐,那种超然世外的禅心道境已把中华千年传统文化化精髓融入画境,不仅令人赏读之际思接千载顿悟禅道,更是感

  受随风羽化之遐想,其间之美则乐不胜收。

观心自在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中国绘画的文人化、人格化是由士大夫直接介入绘画,同时又将文人的诗文修养、学向、审美意趣自由无碍的渗入绘画创作,以书卷气的形式来表现文人士夫的超逸心态和品质。马子恺正是从这一条路上思索走来,在致力于通过在诗文与画意相通的形式中抒发情感与襟怀,向着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境界迈进。他出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书香世家,先后问道于弭菊田、陈左黄、蒋维崧、魏启后、许麟庐、武中奇等前辈名家,学书学画学诗学篆刻,弱冠未及即已扬名艺林,而其画作之中最打动人的那种老辣苍厚、墨气淋漓、烟云缥缈所薰染出来的山林气和书卷气,正是其以书入画,将丰富学养,高雅品格融入画作后的具体体现。

2013年9月6日

本文作者李新平:美术评论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书画报》特约记者

作者:李新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