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恰是让人欲罢不能的乐趣

2018-04-08 00:29

  日前,“递进与循回——钟曦绘画作品展”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以全部五个展厅呈现艺术家钟曦自1988年以来的重要作品,是关山月美术馆对本土艺术家创作的脉络进行系统性学术梳理与收藏的一个展览。

“递进与循回——钟曦绘画作品展”海报

  展览策展人、深圳大学美术馆馆长陈向兵介绍到:“此次展览,以记录的方式,呈现了钟曦绘画30年的所有重要作品,并以分段的形式,总结归纳了钟曦30年的艺术追求与变革。”

陈向兵在开幕式上为嘉宾介绍钟曦作品

  深圳,多年来致力于将版画打造为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观澜版画基地已是全国闻名;同时深圳也不惜重金地支持城市的美术教育。而版画和美育,在钟曦身上形成了完美的交集,除了是当代著名版画家,中国“鲁迅版画奖”获得者,钟曦更是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深圳高等美术教育开拓者之一。

午时   版画   62x45cm   2017年

艺术家钟曦

  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是其魅力所在

  版画,可谓是艺术门类中的小众,由于版画的绘制过程比其它画种更复杂,技法、方式和媒介的改变都能造成千变万化的效果。换句话来说,艺术家需要有精良的技巧和良好的控制力,才能准确地获得想要的效果。不少版画出身的艺术家会中途转行,而钟曦,是少有的、将版画一以贯之的一位。出身江西宜春的他,多少受到了当地版画传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年的宜春有一个人数众多的版画创作群体,在全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外面的世界   版画  40x40cm  1988年

  “我自己最庆幸的就是选择了学习版画并一直以版画创作为主。虽然版画是一门小众的绘画形式,但它的历史悠久,在中国人心目中,版画是有着特殊历史记忆的。种种原因,不少版画家可能会跨界去做别的画种,但我知道,大多即便跨界成名的画家也很少否认自己曾经的版画身份,甚至会自豪地介绍自己为版画出身。就算像方力钧、谭平等艺术名流们或许很久没做版画了,但有关这方面的展示活动,他们也还是常常介入并参与其中。”

晚韵   丝网版画 65x40cm  1993年

  钟曦觉得版画有一种独有的、让人魂牵梦绕的魅力,只要做过的人就无法割舍,“版画的创作形式与制作手法是与其他画种截然不同的,版画最大的特性是它的间接性,是通过媒介呈现作品,不同的媒介材质出现不同的印痕效果,因此,就有可能带来某些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恰恰是艺术创作的特殊乐趣。再加上版画是需要有复数和印痕的,这种复数的要求恰恰是版画的重要特性,或许有人会说复数性问题使版画就不是独一无二了,然而,恰恰相反,正因为这种复数性的存在才给版画带来一种特有视觉效果,这种语言是其他绘画形式无法达到的。”

维度系列·涨溢78X55cm。1996年

  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是其魅力所在,但同时又是对版画创作者的极大考验:如何在这不确定性捕捉到那极具可能的瞬间?这需要天赋、需要敏锐,更需要长时间的积淀。陈向兵觉得,钟曦对偶然性的把控极佳,“他对事物的看法,有固定的一面,同时也有非常灵活的一面。这种偶然性的捕捉会在创作中产生转换,认识的转换和形式的转换,他可以在作品当中不断挖掘,所以他一边创作一边在思考。钟曦画画不会像贡布里希说的那样,总是有一个预定的程式,画的时候朝着固定的程式去做,他作画有点像夏加尔,夏加尔画画从来没有草稿,走到哪儿可能就会寻找到一些新鲜的感觉,注入到作品当中,这样的作品生命力是不断地在生长,而不是说一个固定的模式生发在那里。”

错位  58X42CM 1999年  首届青岛•国际版画双年展铜奖

  陈向兵认为,钟曦的版画最终呈现的效果很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过去看传统的一些版画,你看了以后会感觉呆板和模式化、不生动,在钟老师这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个其实是他区别于许多版画家的一个重要的通道。版画成为了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的状态。这是大部分版画家所缺乏的,至少改观了我对版画很多概念。”

霓裳羽衣曲   丝网版 68X98CM 2001年  

  深爱版画的钟曦也玩跨界,而玩跨界的目的似乎又无一不是为了促进版画创作的“更上一层楼”。在钟曦30年的艺术探索中,无论技术还是绘画理念均在不断的摸索中产生差异,这种差异的生成依托对书写的回归,而最初的书写源于对现代书法的研究与创作。其后,他有意识地将这种书写带入到版画的创作中,并将版画的手绘感与符号的表述相结合,使得他的版画具有更为生动的面貌与形式,让观者不再对版画感到有距离,也明显地脱离了对版画往往有呆板的印象。

基   85X55CM  2005 第十七届全国版展优秀奖

  在这之后,钟曦尝试通过水墨绘画的创作,将传统的中国绘画的书写性进行进一步地推进,并已反复的书写与差异化的书写相结合,在差异与反复中生成新的水墨。于是,书写本身就已构成了一个问答,书写的过程中,对作品的敏锐触发、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对表述的深层述求,都反映出钟曦的抽象叙事中对书写性的思考维度。

冬至  丝网版画  100X65cm  2008年

  无论东方意象还是西方抽象 我更多追求艺术本体的东西

  抽象,是钟曦身上另一个重要的“标签”。因为他是上世纪改革开放后首批成长起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中较早从事抽象创作的艺术家之一。“我1988年去央美学习的时候,有幸看到了许多从国外涌进来的新的艺术形式,包括纯粹的抽象艺术。当时看,还只是懵懵懂懂的感觉,但是的确喜欢,尤其在了解那些国外艺术家的经历、影响力之后,便知道这样的创作观念、绘画形式必然有它的价值所在。90年代初,我开始涉足现代书法的尝试,从传统书写转向现代书法的训练过程,最终对我的抽象绘画是大有裨益的。我将书法的书写线条、文词秩序进行重构,不知不觉地,这种创作方式逐步走到了自己的绘画创作里,仿佛找到了另外一片天地。我认为我对抽象呈现的追求既有东方点线的内在韵律,也有西方图式的特有元素。”

《镜像》 钟曦  65×80cm 2012年   纸本版画

  但不得不说,中国传统文化毕竟和西方哲学背景是两个有着本质差别的系统,不少艺术家在那个时候虽然追随了颇为新颖的抽象艺术,但往往在后期又会对自身背景念兹在兹,这样的一种矛盾可能让人陷入瓶颈,也可让人融合上升。而在钟曦身上,对两者的清晰认识显然让他进退有余。

《草木生》 钟曦60×85cm 2013年 纸本版画

  “西方抽象,非常纯粹、直接,比如运用色彩块面的构成表现某种情绪,对于线条本身,他们不会过多地考虑其内在的节奏;而对我来说,不管受到过多少西方绘画语言的影响,东方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但东方意象却可以带给中国画家另一种抽象的呈现,甚至是更为深刻更为丰富的视觉表达。同样是线条,西方人可能注重的是线条带来的造型,而东方人除了形之外,还会考虑线条本身的节奏变化,即线条的气韵生动。”

《岸边》 钟曦 60X90cm 2014年 纸本版画

  不过现阶段的钟曦,似乎具象、抽象、现代、当代都不再是可以束缚他的概念。“不管我的画面里有具象元素也好,抽象意味也罢,对我而言,并非在意,我更多的还是追求艺术本体的表达。”

似山若水 72X72cm  2015年  纸本水墨

  对艺术强烈的了解意愿是美育的重点

  除了艺术家的身份之外,从1994年就来到深圳的钟曦,更是深圳美术发展的中坚力量,一直在深圳大学身兼教职的他,对于深圳美术力量的培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94年我来到深圳的时候,坦率说,这座新兴的城市在文化艺术方面是有些苍白的。但对我而言,选择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最好的是顺其自然,我也会主动参与到这个城市的艺术群体中,但也坚定地保持着自己艺术创作的独立性。”

钟曦在展览现场

  与钟曦的对话,可以感受到他非常严谨的理性,这在艺术家身上似乎很少能看到,钟曦坦言,这可能跟他的工作性质有关,“我从86年做教师至今,就从没离开过教学岗位,经历自然较单纯了。但我自己也觉得很幸运,30年间从来没有试图离开学校的想法,不是说我有多么酷爱教学,而是热爱跟年轻人打交道,学生四年一个周期,总有一种新鲜感,心态也自然比较年轻。”

钟曦在展览现场

  而在教学的实践中,“有教无类”是钟曦始终坚持的原则。“有时候会有老师来跟我抱怨学生基础不好,没法教之类的话,我会立刻打断,并告诉他一个班上的天才型的学生,其实是不需要教甚至也教不了的;一个老师能做的就是努力让其它大部分基础良莠不齐的学生学有进步,学有所获,毕业后进入社会能够自食其力,作为教师这才算尽职了。至于那些天才型的学生,他们自然会在这个基础上拓展自己的空间。”

山水  纸本水墨  65X65cm   2016年

  钟曦觉得自己未必能看懂现在的学生、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但他总相信一代人有一代人该做的事,观念不同也决不会盲目否定、粗暴打断。他觉得应该给学生空间,就算不理解也可以尊重多元化的存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对知识的渴求是比较强烈的,但现在的年轻人,好像并不那么热衷于追求这些,当然有时也不太理解,也有点着急,觉得好像他们在浪费时间。也许在传统求知方式之外,他们对其他能力的掌握上一定比我们更好更强。”

岛  版画  58x45cm  2017年

  美育需要整体的进步,钟曦觉得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大众的审美还在非常照相式的,现实主义的阶段,评价一幅作品好与不好就是像与不像。“所以,我经常会说,你不要说你看得懂不懂,懂与不懂不重要,对艺术品的欣赏不是"1+1=2",而是你能否有意去感受、有没有渴望了解艺术的心态才重要。还应该努力引导大众把走进美术馆当作一种常态。有一年,我去到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参加一个活动,最让我感动的不是那儿展览了什么,而是市民排着长队带着孩子的场景,以及入馆后大人孩子各自轻松的欣赏或玩耍着。而在我们的美术馆里家长往往太过紧张,遇尔的一两次,孩子进馆就开始教,自己不懂也教,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从此不再愿意进到美术馆,因为他觉得一进去就要被逼着学习。”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梁侨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