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易图境作品(北京)研讨会纪要之十四

  看了易老的画很感动,我已经很多年在看画时没有这种感动了。我不是理论家,我只是一个阅读者,我只能谈一点自己感受。我觉得我们这么多年来的花鸟画创作,真正能称得上“创造”的很少,很多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只是一个“消费者”,他们在“消费”传统的资源,“消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艺术遗产,说好听一点,他们只是传统的继承者,说不好听一点,他们只是传统文化的“帮闲”,他们的作品只能算是“帮闲者”的手艺。当然人各有志,有些人愿意做“帮闲”,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把“艺术家”的桂冠戴在这些人的头上,就是对艺术的不尊重,也是对艺术家称号的玷污。我觉得艺术家是一种具有创造才能的人,艺术家的本职就是创造,没有创造,就不能成为艺术家。

  易老师的画为什么让人感动?我想其一,从他的画里我看到了一个淳朴生命的伟大光芒。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必然是一个生命力强健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穿透浩瀚传统的遮蔽,发出自己的声音,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不管我们是不是愿意承认,今天的艺术劳动者,大多已经被横流的物欲折腾得弱不禁风,他们不是躲在传统的树荫下顾影自怜,就是迷失在西方艺术观念的潮流中不能自拔。他们孱弱的灵魂,无法承担起“创造”的重任,他们对艺术已经失去了信心。看了易老师的画,我觉得,他是当代少有的对艺术充满信心的艺术家。他的画是生命灿烂的折射。这样的画,只有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才能创造出来。其二,易老师的画,有一种真诚质朴的品质,有一种不可抵挡的灵魂的声音。这种声音,不是沉溺在古人绘画式样中的浅吟低唱,不是小桥流水,也不是空洞的呐喊,而是生命回归大地的礼赞和交响;他的绘画体现出的品质,正是一种大地的品质,是一种庄稼汉的品质,没有装腔作势,没有矫揉造作。我记得西方一位艺术家曾经说过一句话:“重要的是让灵魂赤裸”,我想这句话用在易老师的画上,是很恰当的。他画的题材,都是他生活中体验过的东西,他消解了文化强加在这些“物象”中的“意义”,通过个人生命的独特体验和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形式,让这些“物象”呈现出纯粹视觉意义上的审美价值,让这些“物象”有了灵魂和大自然的相遇和对话。

  当然,一件艺术品的成功,最终还要归结到艺术文体上的成功,看它是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样式和新的审美体验。易老师早年的画深受吴昌硕、齐白石的影响,注重笔墨,六十岁以后,他丢弃早年熟悉的文人画图式,从民间艺术传统中吸收营养,强调色彩的表现力,他对色彩的运用和把握能力,在当代国画界是少见的。他的画是中国特色的,是湘西特色的,有楚文化特有的神秘华美,有民间艺术的质朴和道健,同时又保留了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内涵。他的胆识和魄力,他对花鸟画形式,特别是色彩表现上的探索和推进,对当代国画界是有重要意义的,值得我们好好的总结和研究。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当达到一种高度成熟之后,往往失去活力,一些有胆识的、不满足机械重复的艺术家,通常会从民间艺术中寻找突破,寻求创作激情的艺术道路,这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史有启发性意义的。

  时间:2004年4月28日上午

  地点:北京来德艺术中心

  王民德(《荣宝斋》杂志编辑)

作者:王民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