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诗意性的笔墨表现

  当代水墨画创作正在让众多的批评家失去期待的耐心。在一个艺术被市场主导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画家放弃自己的理想,为迎合收藏家的喜好画画。其实情况也许并没有批评家看到的那样糟糕,因为我依然坚信,还有一些真正热爱水墨艺术的画家,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寂寞地坚守自己的艺术之路,我认为蒋丽萍就属于这样的画家。

  蒋丽萍生在一个优越的家庭,在进入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读书之前,一直生活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大学毕业后又到博物馆工作。没有比这样的生活环境更适于一个画家成长了。她不必为生活担忧,不必看收藏家的脸色,有着艺术家丰富敏感的心灵,同时天性中具备把握造型语言的悟性。如果不是全身心用在培养孩子身上,我毫不怀疑蒋丽萍已经成为名动一方的优秀画家了。她缺少的只是用在画画上的时间和工夫,这让她在进入不惑之年,还籍籍无名。这也好,长期远离热闹的画坛,使她免予受到时风污染,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艺术感觉和对艺术的挚爱,保持着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力,而这正是一个优秀画家成长中最重要的品质。

  2006年9月,蒋丽萍到国家画院姜宝林工作室进修,一年后的国家画院绘画高研班结业展上,我第一次看到她的山水画就被深深打动了。当时我对一同参观展览的一位同行说,蒋丽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山水画家。这不仅表现在她有敏锐的笔墨感受力,良好的架构画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她有自己独特的山水视觉,在她略显生涩的技法背后,我能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诗意化表现的意图。她的导师,著名画家姜宝林的评价是,蒋丽萍的画总有新的想法。按照我的理解,姜先生对蒋丽萍的这一评语,显然并非指绘画图式和绘画技法,而是画面背后所透出的画家心灵的跃动。她的画立足于心灵,忠实于来自大自然的心灵触动,而不是毫无生机的笔墨游戏。这样一来,她的画就有了一种诗性的精神。

  林语堂先生在谈到中国画时,曾用诗意性的表现来概括中国画的特质,也就是说,传统的画家是以诗人的眼光来看待山水画的。今天的批评家总在强调,当代中国画正在丢失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我看来这个断语过于含混,准确地说,当代山水画家在试图走进传统时只注意到对笔墨程式的机械性临摹,而没有看到中国绘画中的诗意趣尚。蒋丽萍的画所以能打动我的原因正在于,她的水墨画,无论是山水还是大写意花鸟,都有一种浪漫的抒情性,她身上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使她在观察自然和付诸水墨表现时,不会拘泥于真实场景的写照和追求物象的写实。而是注重诗意氛围的营造,追求格物致知的意象表现。她喜欢淡淡的晕染,很少用焦黑的浓重的色彩,她的绘画中显现出来的清雅、淡静的格趣,体现了一个女性画家独有的浪漫气质。

  如果我们翻看那些伟大的山水画家留下的画论,几乎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忠告;在做一个画家之前,首先要做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但今天的境况是,画家离自然越来越远了,他们已经失去了倾听清风走过枝丫的能力。即使偶尔离开城市的画室,走进自然写生,也是扮演一个匆匆忙忙的过客。而蒋丽萍给我的印象是,她似乎是一个天天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神秘的西双版纳和云南风情,已经成为她生命中流淌的血液,一片草叶,一杆枯枝,一处最普通的风景,都可能唤醒美好的记忆,带来创作的灵感。正因为如此,她才可以能把画画得像呼吸一样自然,清新。看她的画,就像读一首唐人的山水诗,能使浮躁的心灵变得安静。

王民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

2009年3月7日

作者:王民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