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清代画家朱耷创作的《水木清华图》承其一贯画风,构图奇险,实在是一幅佳作。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该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通过从创作背景、画面内容、艺术鉴赏三个方面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画作内容
此图画巨石悬崖,山石占有画幅的绝大部分,崖石陡峭险峻:山顶处岩石间盛开着朵朵芙蓉花和其他野花,覆盖于山顶上,石旁坡岸近水处,有数茎荷花,亭亭而立,荷花掩映在荷叶间,或隐或现。亦有几枝败荷,凋零摇曳于其间,花叶凋残,与奇石英蓉相辉映:一线彼岸,数点苔藓。
创作背景
八大山人的作品素以简练、狂怪见长,野逸、雄秀,兼而有之。其绘画实践对近现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水木清华图》即为其大写意花鸟的代表性作品。根据画上自题可知,该画作于甲戌十一月望日,为康熙三十三年(1694)。此时山人已69岁了,正处于画风臻于成熟、绘画创作进入高峰的时期。
艺术鉴赏
此图以奇险见功力,大开大合,于极险中求极稳。纵观此图,全幅重心在右上部,在视觉上产生了极强烈的不稳定感。画面右上以简括的笔墨写兀立的顽石,先以中锋勾出山石轮廓,再用简练的笔法皴出石纹,笔触灵秀生辣。疏落的几丛野菊贴石而生。画面左部以坚挺的中锋浓墨自下而上勾出荷梗、一片小荷叶,顺势折向右方。
荷梗用笔极为传神,通过笔锋的使转,将初生荷梗的生机微妙地再现出来,让人感到其柔嫩的姿态在清风中徐徐展开。另一枝则以淡墨画出,与浓墨荷梗交叉向石头上部挺出,这是一片即将枯败的荷叶,以破笔泼墨将凋乱之势写出,洗练概括,与顽石皴擦笔痕以及菊、荷的淡墨乱叶,一同分割了画面。此处构成了物象最为密集的部分,在视觉上形成向下的千斤重压,对下半部大面积空白起到了震撼的作用。
最上部为题款部分,与下部分坡岸遥相呼应,上下气脉贯通。大片的空白由于疏密的安置得当,也变得极为虚灵,让人感到并非虚空一片,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又具有高度的抽象和概括,成为心灵的无象之呈现。在这片虚白映衬下,荷叶、菊叶宛若阳光斜射而呈现的透明感也被表现出来。该画作不仅展示了八大山人朱耷的艺术水平,也为后世的绘画家提供范式,对中国绘画史有一定影响。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