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参展画家 | 顾一鸣
展位号:北京展览馆-2号馆-B5
顾一鸣,1984年生于中国上海。自幼喜爱绘画,五岁时师从中国画家沈雪笙学习中国花鸟画,开始逐渐与艺术结缘,后赴杭州受中国著名花鸟画家陆抑非指点,在中国画及书法方面深受陆抑非老先生影响。十四岁时接触西方绘画并实习之,2000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在附中阶段刻苦学习的过程中,对西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为了更真切地理解西方艺术,于2011年赴意大利留学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2013年回国定居于杭州。归国后曾结识苏高礼、金一德、徐芒耀、翟欣建等中国著名艺术家且深受其影响,继续潜心于中西绘画的研究和创作。顾一鸣从艺至今作品不乏,中国画代表作品有《天教晚发赛诸花》、《洛阳墨魁牡丹名种也》、《紫藤挂云木》其二、《骡意》系列、《灵石铭》系列等。其中,作品《农家乐》曾于1991年入刊《上海花鸟世界》;1996年书画作品《搏击》和《事在人为》代表上海市赠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8年在上海市举办个展《顾一鸣国画展》;2020年在浙江省丽水市举办个展《“驮山”顾一鸣驻地创作展》并入刊《美术报》;2023年作品《天教晚发赛诸花》受邀参加《“翰墨世界”意大利中华诗书画艺术联合会成立十周年及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等。
天教晚发赛诸花 131.5×48.6cm
洛阳墨魁牡丹名种也 41.4×60.9cm
记原野鹧鸪天 · 牡丹 118×35cm
和平富贵图 137.8×61.6cm
引清际智诗而记南庭新竹 97.2×38.6cm
松荫双鲤图 45×25cm
骡 · 饮 47.8×36.8cm
骡 · 行 58.2×44.3cm
灵石铭 · 记老子道德经四十五章 94×63cm
紫藤挂云木 138×54.9cm
技法简述:
顾一鸣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源于中国传统书画的笔墨精神,早年受到陆抑非老先生中国画的强烈影响,后来经过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训练和海外留学经历,建立了正统的美学素养和较为宽泛的表现语言,承古却不拘泥于古,写今却不随波逐流,具有自己的独立表现品格。 其创作维度贯穿中西艺术体系的学习和研究,创作题材包括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等,表达内容因以情感输出为重,故不束缚于技法的界限,其创作技法是在坚持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在对自然、现实和人类情感的理解以及对它们不断研习的过程中得来的。 顾一鸣认为,个人的一切艺术行为应该是对自己认准的一条艺术正道的坚守和探索,也是在追求艺术创作与时俱进时对自我个性的表达,这些同时也彰显着他正在建设一条极具个人特质的艺术传承与创新之路。
在中国画创作领域,顾一鸣常常纵情于花鸟画和山水画的表达,随着日积月累的刻苦笔耕,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中国画如何表达人文精神有了更新更深的认知和理解,为此,他的用笔更显流畅浑厚,笔墨韵味越来越成熟,画意渐浓。 顾一鸣在创作中尤其强调墨骨在画面结构中的重要性,在追求技法上注重行笔必须要能表现出事物的轮廓、阴阳、质感等元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注重画面在点、线、面等方面的综合运用。 其创作技法既强调自然与人文精神的相互契合,又传递着中国画的传统笔墨精神,能写非常纯粹之书法,能画非常正统之国画。 尤其是在顾一鸣笔下的牡丹花,雅致脱俗,于奇骏处焕发生机,犹如一派室外宁静之处,没有那么复杂,却包容了大千世界! 如其常言: 他创作一张画要经历多番的思考和打磨,在面对实景写生中要注重客观地描摹和理解,足以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生长规律和生态环境; 在面对初稿构思中要注重合理的取舍和组织,足以理性地分析画面的构成状态、人文背景和技法选择; 在面对终稿创作中要注重章法尺度和感情的融入,足以合理地支撑起作品的精神价值、审美需求和思想传达。 要达到艺术创作的标准当以技法传承为先、眼界修养为辅、观察写生为常、与时俱进为纲、语境表达为要。 如果没有长期的知识维度积累以及这些前期准备,他是不会轻易下笔作画的,也是不愿画无“品格”之画的。
第24届北京艺术博览会于2024年9月6日至9月9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本届博览会分为当代艺术、经典艺术、设计艺术、公共艺术、潮流艺术、数字艺术等板块,近200个展位,展出面积近10000平方米。
本届艺博会以“艺启未来”为主题,坚持以学术引领市场,致力于普及艺术品鉴赏与收藏文化,为金秋北京提供一个精致多样且富有特色的艺术品发现与探索平台,提升公众对于艺术品收藏的乐趣,为打造北京更加繁荣、多元化的艺术市场作出积极贡献。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