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相遇亚欧II” 流淌的诗性与思辨逻辑的对话

2017-09-28 07:43

《相遇亚欧》系列展之二开幕式嘉宾合影

  2017年9月26日,《相遇亚欧》系列展之二在侨福当代美术馆·北京开幕。此次展览参展艺术家包括:王玉平(中国),拉兹罗·费赫尔(László Fehér,匈牙利)和蒙泰安/罗森布拉姆夫妇(Muntean/Rosenblum,奥地利/以色列)。由国际著名策展人、艺术史学家罗兰•艾格先生(Lorand Hegyi)策展。

侨福建设企业集团执行长黄建华先生(George Wong)在开幕式致辞

  展览旨在开启中欧艺术家间的互动性对话,以期促进在不同文化语境中所生成的独特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传统和艺术语言间的彼此欣赏与深度理解。展览的每一部分都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元素。通过这些元素,艺术家们触及了当下某些特定的现实,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改造,以此展示对当代社会现实复杂而多样的解读。

策展人罗兰·艾格先生向观众介绍参展作品

  参展作品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而成熟的绘画天地,其中对人物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再现,以及与记忆、反思、自我投射、梦境以及潜意识形成相关的虚幻现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拉兹罗·费赫尔 《树后的自画像 Self-portrait behind Tree》

拉兹罗·费赫尔 《红色长椅上的男人 Man on Red Bench》

  其中,拉兹罗·费赫尔的作品以现成的图像、常见的且具标志性的图片或老照片为素材。这些照片和图像具有传递重大史实,承载社会及文化意义的符号功能,也是个人微观历史和家庭相册的记录。在拉兹罗·费赫尔的天地里,每个人都是过客,每件事都只是刹那,画面的每一处都可发现属于当下的宁静、隐秘且十分具体的忧郁。画面中的人物,落在他们所处的那个特定空间,似乎纯属巧合。我们感受到他们对那个空间的占有只是暂时的、片刻的,他们的存在似乎脆弱而短暂,并一直暗示着这是一种客观和必然。

蒙泰安/罗森布拉姆 《无题 Untitled》

  在蒙泰安/罗森布拉姆寓意深远的绘画和素描作品中,艺术家将质疑与讽刺指向了驱使人类做出匪夷所思行为的那些无法忍受、混乱不堪的非理性和嘈杂无序的语言壁垒,画中人物似乎被迫停留在一个极不稳定且表演晦涩的剧场舞台上,这一切如同存在于幻觉中的那些类似电影的场景。画面中的每一件事物看起来都是巧心营造,但演员行为的真实动机、其所处的地点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本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蒙泰安/罗森布拉姆通过精妙的讽刺,质疑了人类所创造的那个虚幻世界与真实物质世界在诸多方面的差异,质疑了视觉信息和文本信息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他质疑了我们的日常行为模式和臆想出来的那个虚幻模式之间的断裂。

王玉平作品展出现场

  来自中国的参展艺术家王玉平与欧洲的艺术家们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王玉平的作品中,复杂精细的绘画技法为我们呈现了极其强烈、饱含感情、富于内涵又颇具暗示的图像场景,让人联想到文化史、艺术史规则,文学、文本和理性素材,以及对戏剧、文学、哲学和传统历史知识的参考。他的作品展现了丰富、复杂的图像叙事,在这些叙事中,他对个体的真实性、对个体的身份、心理和情感现实的关系,以及社会文化、历史、思想和虚幻的现实间关系不断质疑,这是他作品的核心。在画面中,王玉平以具有反思性的分析方法,将与个体身份相关的社会文化、历史和言语等确定性信息与虚幻、复杂的内心戏相融合;将幻想的力量与欲望和梦想相关的剧情相融合,以此接近个体身份的复杂性。他在当下既存现实与虚幻的选择性现实之间构建了一个平行且诗意的结构。这一平行的结构为他画笔下的人物、动物,以及其他或自然的或人造的物体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双重身份。在他笔下,画中人物的面部、主人公的身体表面,以及那些不起眼的,平凡到司空见惯的日常事物的表面,都显现出一个奇怪的、像影子似难以言说又令人烦恼的自我。这个影子使得人们对其他一些经历、规则或物体产生一种别样的、未知的、不可见的、隐秘的感知。

王玉平 《包办婚姻》 200x230cm 油画、丙烯 2010 布面 王玉平

  在王玉平看来,此次“相遇亚欧II”群展,呈现了中、方之间的对比:一个是理性的思辨与逻辑;一个是感性的“散漫”与诗意。王玉平的作品许多都来自生活中轻松平常的人与事。比如此次展览中一件名为《包办婚姻》的作品,人物原型来自王玉平认识的一对大爷大妈,因为包办婚姻,二人共同生活到老,大爷却总是吵吵说两人没有感情。《我的种》画的是一个男人与他怀孕的媳妇儿,给王玉平做模特时,大家聊起了婚姻忠诚的问题,画完后,王玉平给作品起名为《我的种》。《拿着莱卡相机的男人》画的是王玉平喜欢摄影的儿子。

王玉平 《我的种》 195x160cm 布面油画、丙烯 2011

王玉平 《Leicaman》 布面油画、丙烯 200x160cm 2013

  这些作品许多都是王玉平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画的,因为这些人物、风景都是他很熟悉的,熟悉到即使离他们也能感知到。他说:“因为我从小生活在这儿,许多景与人已经看过无数遍。我也喜欢随性的表达,比如早晨起床还没洗脸刷牙,就跑去画室溜达一圈,觉得哪儿需要动一下就画几笔。我喜欢这种随性的表达:随时可以拿起来,随时可以结束,想画就画,不想画就到外面晒太阳。”

王玉平 《他突然看了我一眼》 190x150cm 油画.丙稀 2007

  王玉平的包里常常装着最简单的材料:水彩,水彩盒,涮笔的折叠小桶,出去吃饭或上哪儿玩就带着。在饭馆里刚刚点了菜,还没上菜忽然觉得边上的醋壶好看就掏出小本来随手画一张。王玉平也从不刻意追求技法,有时候画面看起来甚至有点拙趣。他说:“画画的时候没有感知自己在画画是一个更高的境界,因为你不会觉得你是在工作,或在努力地完成一件事。因为你喜欢这件事,你就能长久地去做。”

  通过此次群展,我们看到了中西方艺术家之间在观察事物、思维表达上的不同,在王玉平作品中流淌出的诗性,与欧洲艺术家作品中的理性、思辨对比中,产生出了有趣丰富的对话。

“相遇亚欧II”欧洲艺术家作品展出现场

匈牙利驻华使馆副馆长苏昕薇(Szojka Szilvia)女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展览策展人罗兰·艾格先生(Lorand Hegyi)在开幕式致辞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