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邓高健其人其艺

  与高健最初相识是1991年,那时他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国画。几年不见,他还是老样子:高高、瘦瘦的身材,不大善于言谈。高健看上去更象一名普通教师:沉稳、朴实、谦和、练达。

  高健为人本份,儒雅文静,但他的画却属洒脱雄放的风范。他致力写意人物画创作,其作品多是逸笔滃墨挥写而成,不事雕琢,惟取率真。他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对传统绘画也着力颇深。但在创作上,却不受成规定法的局囿,全凭个人的人生感受和对艺术本真的理解而驱毫泼墨,直抒胸臆,可称是法外求法,自辟蹊径。中国传统绘画有着严格的创作程式,在每一笔上都颇为讲究,如行笔的疾徐转折,运墨的浓淡干湿都有着特定的审美规范,不可随便背离的。这种规范随着历史的推移,在今天遇到了种种问题。如传统人物画创作在造型上以线描为主,行笔时讲究起伏变化,多曲线美,这点很适合表现古代人的服饰,所以历代都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人物画家。但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服饰追求挻刮整齐,原有的用笔之法就不再适用。而没有了线条的节奏韵律,传统绘画所特有的艺术风范也便无从谈起。这看似一个不大的技术性问题,却深深地困扰了许多画家。为了挣脱这一困境,有的画家只好放弃了表现现实生活的创作初衷,或是取材古代人物,或是转向描绘少数民族的生活,也有的人专画舞蹈或戏曲题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延续传统绘画的风规神韵。但这样做的结果,势必极大地消弱了人物画的时代气息。因为作为人物画创作,不管怎么演变,只要表现的主体是人物,就必然关系到情蕴(除非在作品中只求形式构成,不表现感情成分),而情蕴离开了当代人的生活,就不可能在人们的心灵上产生强烈的碰撞与共鸣。古代士阶层的清高放逸乃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情境和人生理想的产物,在今天已失去了再生的条件。当今一个画家如果有表现现实人生的冲动,而且要将这种冲动借助最能直接体现的媒体―人物-来传达,那他就必须寻找到一种新的艺术语言,也只有找到了这种语言,三百多年前石涛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的命题才算得到了求证。高健正是有感于此,有识于此,才知难而进,舍弃了原本可以熟练运用的传统的笔墨程式,而潜心探索自己的笔墨之道。

  总观中国当代人物画创作在表现手法上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延续传统的勾勒描摹法,以线描为主,恪守以形写神的宗旨;一种是继承和发展了梁楷的泼墨笔画法,变勾线为泼绘,注重意象造型;第三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是将传统的笔墨技法与西方绘画的某些观念和技法结合起来,讲究形体结构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贴近形象的真实。近几年受西方现代艺术影响和民间美术的启发,又有不少画家在人物画创作上进行大胆变革,集中体现在用各种表现手法对形象进行夸张和变形。高健的人物画对上述各种手法都有所借鉴和吸收,但又不尾随其后,而是融会贯通,自出机杼。他注重笔墨,但又不一味追求传统风范,而是强化笔触的节奏和张力,去巧求拙,化繁为简,挥劈砍斫,一气呵成,颇有“一笔画”的艺术特色。在塑形上不求谨细,点到即止,但又重视形体的基本结构,不故作扭曲变形,所以他的画风虽然新颖奇特,但并不失之于怪诞诡谲,对一般人来讲,仍是可以释读的,即人们看得明白,也感到舒服。在作品的情蕴上,没有怀古幽思,也没有末世的惶惑,更不见丝毫的娇情与俗媚,无论是憨态可掬的老人,还是天真无邪的儿童,都给人以一派纯真、可亲可近的美感。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敏于思、勤于行而呐于言的画家在那些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大和谐的精神世界。并探索出了一种适合表现这一世界的清新明快的艺术语言。看高健的画,如同聆听乡间牧笛,虽然听似信口无腔,没有复杂的旋律,但自有一种纯情在;又象是啜饮山谷清泉,虽然不象那些名牌饮料般讲究,但少了那些添加剂,喝起来更感到纯正甘洌。

  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终会攀登上一座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时代的艺术高峰,愿高健努力!

1995年10月于中央美术学院

作者:杜哲森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