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在无序中寻找

目前我国的艺术消费者都积极努力地完善与发展,接二连三的现场拍卖数字仍展现着市场的生机。当人们对周边的艺术信息把握愈来愈精确时,精品消费的时代也就提上日程。

艺术品的价位不能再是合情而不合理,一定要合情合理,背后洗钱的行径是可耻的,中国艺术品必须在中国市场现身才会产生更深的意义。一些旅外画家回国办展和拍卖,应是他们明智的选择。中国当代艺术在市场上屡创新高所含水分巨大,作品始终不会流落到国际大收藏家的手中,拍卖行对行情过度吹捧似青楼妈咪。

相比较而言,还是中国的传统绘画最能持久,也是最后赢家。而屈指可数的近现代包括当代那些个“大脑袋”的反复登场让我们感到了疲乏,而国情又是活着便是艺术以名传,不管香名、臭名,反正出了名,有了钱,一切都成正比了。中国的市场制度造就的不公平因素太多,也因为人口太多了,精英人才在永恒价值领域的追求上用尽手段,下足功夫,结果是不论过程怎样,只要金字塔的基本搭建了,慢慢就成就“我说了算了”。市场说了算!在客观上是对的,是针对大经济动态的;在艺术品领域里,市场规律完全是扮演出来的,同志们漫天开价,又索性只要给钱画什么都可,画多少都行。艺术经纪人的概念在中国渗透不了,同志们整天自个经营自己的白日梦想,伺机镂足一把玩事儿,不正常心态使得一批又一批消沉下去而又不显痕迹。

现在又是正值艺术品收藏的最难受时期,因为全球经济直接导致物质层面的下降,相对精神建设领域更是要提纲挈领,需要国民们进一步理性而内敛并积极学习新时代的理财技术。于是乎,好东西价格再高照样有人买,但毕竟稀缺,所以这时需要加倍小心;而二三流作品只能苦撑苦等,也许经济浪潮再次反上劲来时,大众收藏时代就来了,但那时贬值了。同志们怎么活?把根留住!英明一点,安分一点。现在大家都很清醒也艰难着,只有几年前侥幸赚足银子的“主儿”们自得其乐地“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活着,十足投机成功的商人模样,但非大商心态,无志于国于人类,消耗着每天的荒诞。所以,大家又站在“马拉松”新的转弯处,必须埋头咬牙向前蹿,接着又是新主领先,瞬间看出了区别:能量、意志、天资(腿的长短、肌肉结构、步伐频率)。应该说三者都佳者胜,可偏偏最后不是腿抽筋就是栽个爬爬被清除掉。这是命?造化弄人?大概是我们内心过多的不纯净而紧张慌乱所致,没有虔诚的信仰,关键时刻神不会来救你。所以,艺术家们,现在饭吃得虽不顺当,大家一片安静,可隐性的竞争会更残酷,唯有“吾日百省吾身”,驱除心中魔障,激发才资,健康梦想方有再飞之机,就像刘翔一样,除了修复自身条件,必须祛除心理上的东西,否则可就真成了废翔了。

艺术品的真正消费是贵族的游戏,学问大了去了。至于每年各大美院招生名额爆满,以及由此影响下带动的诸多“培训性质的考前产业”的繁荣,一方面艺术被扭曲了性质而倍显盲从,另一方面“资本艺术”成就了更多的精明商人。一个国家的建设不需要过多的从艺人才,还不如多出一些好的评论家、好作家来得实惠,“神七问天”的航天工作者们的确让我景仰。

话题回转,再次浅谈收藏与拍卖。

当今京城几大拍卖行与其他大省市的拍卖行彼此形成对峙格局。彼此根据自身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迎合行情做出一系列反应。现在拍卖行都极力转向走精品战略。但精品是不容易发掘和聚集到一起的。同样有相当价值的艺术品随着时间历史的验证也许今后会摇身一变成为精品。当代杰出画家也不乏其人,但也不得不考虑,其中一些画家持续创作的艺术生命力即才力的大小也是客观存在的,时间长了主体意识或惰性等缘故有的只徒有虚名了。所以购买就要抓住画家的艺术鼎盛期与成名代表作等。关于当代中青年名家作品成收藏投资主题,随着投资导向,当代画家的作品也会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有关人士指出,关于中国画的收藏与投资,如经得起历史和时间考验的画家和作品必须具备:风格、修养、难度三项条件,每位画家也必须经历学习成长期、成熟高峰期和衰退期三阶段,把画家的名气等同于水准的观念是必须改变的。

最大的风险与最大的收益可谓相辅相成。投资于人,是最大的投资,不仅是看准好的艺术家,吸引一些大的消费客户同等重要。种种迹象表明:消费群在逐渐扩大,比如以民营企业家、IT业精英、传媒大腕、演艺界名流、房地产建筑界老板等为全新阵容的投资收藏队伍已显端倪。可以说,新面孔、新群体、新资金、新热点层出不穷,收藏与学术接轨、与研究并重、收藏与投资双赢、收藏与修身立业结合成为共识。

拍卖看眼光,收藏看规模。中国书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集文化、收藏、投资、礼品于一身。一大名家说:“夫画者,固艺术家灵智之果,于画室中称“艺术作品”;一旦进入市场则称“艺术商品”;此商品倘为博物馆收购,则称“艺术藏品”。……

艺术品市场中消费者有两种:一是将艺术品二次投入市场获取利润作为目的的购买者,如艺术品经纪人、画廊等;另一种是以收藏为目的的买家。后一种又有私人收藏,这是个人和家庭的收藏,一般不向社会开放,以个人喜好或保值增值为出发点;另外是公众收藏,如博物馆、美术馆或是企事业单位的收藏,这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常设收藏机构。

中国画收藏与时俱进。其艺术价值的规律是恒定的。现在市场投资者进入近现代收藏者仍是多数。多了容易滥,所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即:艺术史知识、鉴定能力、敏感的市场预测力,博而不滥和求精不求多。

当代画家中,一些人或名声未大噪,或作品风格导致卖相问题等,作品还没成为“硬通货”,即使是画家的代表作,也要到这画家生存的市场圈找到喜欢他画的人方可卖出,且往往卖不出最高价。拍卖行中硬通货不少,但使精品比例与数量平衡就无法保证了。硬通货往往赝品多。

中国画和西方的油画不同,数量、产量都很大精品也多;中国画家是生产者,同时又是经营者。在中国,画廊生存不易。画廊老板或买家寻画往往会去找画家本人,便宜且为真。以后这收藏的作品面世进行展览或拍卖,因价位与画家本人今之市场价比较悬殊,很难说是保值或增值。所以前提又取决于投资者的眼光和判断力是否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规律及其历史紧密联系起来并加以分析了。

中国绘画的消费绝大多数用在送礼方面,这是假画最大的市场。今天的作品著录做假的成分也过多起来。但须知虽然书画拍卖过程中性质可变,但不变的仍是艺术家的灵智之果。可染师曾说:“张大千所画石涛作品,如石涛作品进了一趟理发馆”。一语即明赝品为众多束缚滞障所拘,永远与真品无法相媲美。

企业收藏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核心力量。市场与我们的国情有关系,如今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前列,经济迅猛发展,人民手中的剩余财富会越积越多,艺术品市场的兴旺与稳定发展是必然的。也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有经济实力与海外抗衡的收藏家。

关于针对于收藏与拍卖的艺术类杂志,在走向市场面向产业化的过程中应因势利导,需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定位、品牌、信息、理念、市场、准确、客观、新颖、运作等等。艺术类杂志不光要努力寻找生活与艺术的结合点,期刊特性与市场的结合点,还要抱着与时俱进精神寻求与读者消费群能够沟通的种种可能途径。争取在信息方面具有提纲携领的倾向和在科学规律下的前瞻性。

……

作者:刘洪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