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投鉴赏】晚清浮雕龙纹澄泥砚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

澄泥砚已有千年历史。在唐时,河南虢州、山西绛县、山东青州已成为制作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西绛县等地。澄泥砚属于泥陶砚的一种非石砚;澄泥砚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代;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于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澄泥砚是黄河文化、民族文化的代表,在唐宋时期为御用贡品。

运营1.jpg

名称:晚清浮雕龙纹澄泥砚

规格::23cm  宽:20cm  高:3cm

此件藏品为晚清时期的浮雕龙纹澄泥砚,藏品为陕西刘女士的家传之宝。藏品整体样式、图案极为大方典雅,品相精致。砚台本身由砚身、砚盖组合而成,此款式可谓十分讲究。此藏品雕刻有浮雕龙纹,祥云袅袅,雕工精细,栩栩如生。一条条神龙飞跃而起,身姿矫健,端正威仪,展示了王者的霸气,其雕工流畅,技艺精湛,完美地体现了中国龙的神秘色彩,而龙图历来是皇家专属,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此件藏品在当时年代应该也是属于皇家贵族专用,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可贵。

运营2.jpg

而澄泥砚之所以备受历代帝王和文人雅士所推崇,与其纷繁复杂的工艺、出众的品质特性有关。首先,要将一个特制的双层绢袋吊挂于河流中,河水裹带的泥沙流入绢袋,经第一层过滤后沉入第二层绢袋的细泥即为澄泥,光是这样的淘洗澄结就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再将滤制出的澄泥放置一年以上,历经冬夏以去其燥性才可以使用。以这样的细泥为原料惨进黄丹团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的砚,坚如铁石,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并且贮水不涸,历寒不冰,易于发墨而不损笔毫,堪称极品。

澄泥砚是烧制而成,特殊的窑变工艺,使其成色纹路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同一窑产品,既有颜色单一者,又有集众色于一身者,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因此可以说,无论哪种色泽的一方澄泥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澄泥砚出于水而成与火,材质为土,烧窑需木,出炉成金,小小的一方砚,却融入了中国古老文化之阴阳五行,这又给澄泥砚带来了几分神秘,也为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