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诗画双绝都圆满 一家四口舞丹青

  今日,“情系嘉州”万一宾画展暨《万一宾画集》首发赠书活动将在乐山市文化馆展厅展出。

  展览主角万一宾是四川著名画家,他画的“彝女”被画坛誉为“万家样”,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物画的一种典型“样板”;他也是一位诗人,早年他出版的《窄宽庐呤草》在四川诗坛颇负盛名,第二本诗集《半分地放歌》即将出版,其中收录的100多首诗歌表达了他的艺术感悟和人生态度。

  万一宾的结发之妻李方惠是工笔画家,两个女儿万晓笳、万晓鸥也是艺术家,一家四口皆善舞丹青,这在四川画界也被传为美谈。

一位画者

  历经坎坷终成大家

  1941年,万一宾出生在四川眉山,他五岁读私塾,艺术启蒙也从这时开始。“我的私塾老师很会画画,经常会在私塾里挂上他画的立轴国画,有八仙故事和二十四孝故事。”万一宾说,自己从那时就喜欢上了画画,加之祖父擅长剪纸,因此一有空就在纸上画画,甚至还喜欢捏泥人,“我那时捏的泥人经常可以在墙角摆一排。”这位72岁的老者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往事时,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新中国成立后,万一宾告别私塾进入学校,这位天资聪颖的孩子一点不偏科,数学、物理、化学成绩皆优,语文更佳,那时他梦想今后能成为一名作家。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他还有四个妹妹,父母负担很重,因此初中快毕业时,他打算不考高中了。“我的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很爱惜我,他们说你不读书可惜了,刚好现在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四川美术学院前身)附中招生,那里不仅不收学费,而且伙食费都包了,你可以报考那个学校。”老师的建议彻底改变了万一宾的人生。

  在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附中,万一宾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教育,小时候他对画画的热情一下被激发出来。读书期间,开始在《重庆画报》、《红领巾》等刊物上发表连环画、漫画等作品,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小画家”。1963年,万一宾附中毕业,因学校绘画系不招生,最后他被学校分配到工艺系学装潢。本科毕业后,命运和万一宾开了一个玩笑,他被分配到军垦农场种田、放牛,历经三个年头。1970年离开军垦农场,工作也与美院所学的装潢相隔甚远,他被分配到了乐山市京剧团画档子。

  在京剧团工作的时候,万一宾不忘美术创作。1973年,他的多幅人物速写作品参加了四川省速写画展,这也是万一宾画作第一次参加省一级的画展。在这之后,他的画作开始应邀多次参加各种美术大展。1986年,万一宾首次在成都举办了“万一宾画展”,共展出作品93件。在这次画展中,他创作的彝女人物画,用笔墨线条刻画人物形象,构图多变、造型浪漫,可谓个性鲜明、墨彩交融,令观众耳目一新。

  彝女是万一宾特别偏爱的题材,多年来以此创作了众多别具一格、匠心独运的作品,被画坛誉为“万家样”。他还画过不少古装人物如“钟馗”、“八仙”、“济公”、“郑板桥”、“屈原”、“唐代仕女”等,也画过不少戏剧人物,如“三祭江”、“李慧娘”等。除了人物画以外,万一宾的花鸟、山水画亦见深厚功夫。他说:“笔墨当随时代,虽然我骨子里面是比较传统的,但我知道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发展,它绝对不能墨守成规。”

一位诗人

  文人情结创办《四方桌》

  “悠然吹木叶,无调自灵通。锦鲤游春水,黄莺戏碧空。曲扬花蕊上,人匿石林中。为觅阿诗玛,盈盈月又东。”这首意境清幽、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歌并非出自哪位文坛大家之手,而是万一宾的原创之作。

  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诗排第一位,可是现在很多画家对诗的概念渐渐模糊甚至缺失,很多人画完一幅作品后以古人诗歌题款了事,很难自己动脑筋吟诗作赋。万一宾却具备了稀有的文人气质,其诗歌质量之高,可谓画坛罕见。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出版了诗词集《窄宽庐呤草》,此书被嘉州文坛名宿李伏伽先生称为“一部很有特色的诗集”。时隔多年,万一宾的第二本诗集也将出版。他告诉记者:“第二本诗集我起名叫《半分地放歌》,因为我曾在成都东大街租过一间房子搞过工作室,那个地方有30多平米,刚好是半分地。”

 

  万一宾的诗歌虽然题材不一,但主要都是描述自己的艺术感悟,和文友分享人生经历,比如他去新疆采风,写游记性质的《葡萄沟》:“葡萄沟好,葡萄不少,上下珍珠,前后玛瑙;重重叠叠,我顿惊倒……”他还写诗自夸厨艺:“晨煮阳春面,午晚红苕饭。菜是拌黄瓜,汤是番茄蛋。多少由需变,咸淡随心愿。关门自己夸,手艺还老练”。在《浣溪纱》中,他如实记录了自己悠闲而散漫的艺术家生活:“嘴里清茶淡淡香,耳边歌曲任悠扬,案头活路闲中忙。画稿整它三五幅,诗笺弄个七八行,今天耍得有名堂。”

  不少成都画家都知道一本名为《四方桌》的杂志,这本杂志的另类和个性让人惊讶,主角永远都是万一宾、张自启、何昌林、刘云泉,四位艺术家轮流坐庄主持编写,不公开对外发行,从2009年创刊至今已坚持出版了5年时间。作为杂志创始人之一的万一宾这样介绍杂志的由来:“我们4个是画友,更是老同学,少年相逢求学重庆四川美院,老年时相聚成都,于是就共同筹办了这本杂志。”《四方桌》让崇尚诗情画意的万一宾有了发挥特长的完美平台,他在上面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和杂文,也以此结交了大量的文友。

一位父亲

  两位女儿继承绘画DNA

  这次万一宾在乐山的个展规模很大,展出的书画作品分别有山水画、花鸟画以及人物画,总计80多件优秀作品。之所以选择在乐山举办画展,是因为他曾经在乐山工作过很长时间,那里也留下了他和亡妻李方惠女士很多甜蜜温情的回忆。他和李方惠是川美校友,两人在读书的时候相知相爱,大学毕业后他们双双来到乐山,两位艺术家在这里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被誉为“蜀中画坛灿烂双星”。1990年,万一宾夫妇还应邀在上海朵云轩举办了《万一宾、李方惠伉俪画展》,艺坛双星轰动一时。2002年,这对艺坛伴侣被引进到成都大学美术学院,从事国画教学、研究工作,桃李满天下。

  或许是继承了父母的绘画天赋,万一宾和李方惠的女儿万晓笳、万晓鸥也是画家,都是川美毕业,因此一家四口不光是同行,也是校友,这种奇妙的关系在四川画坛不能不说是罕见。大女儿万晓笳早在1994年就在画坛崭露头角,其作品《月梦》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收藏并送往国外展出,目前她定居广州,是广东新锐油画家代表人物之一。小女儿万晓鸥在中央美院任教,是国内著名的平面设计师,曾为国内外不少大型企业做品牌形象设计。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万晓笳刚给父亲寄来一本包装精美的个人作品集,而这本画册正是她妹妹万晓鸥亲手设计,万一宾即将出版的诗集《半分地放歌》,也将由小女儿担纲装潢设计。

  万晓笳曾袒露过自己的成功秘诀,她说:“画画于我,是偶然到顺其自然再到必然的一种选择。我出生于艺术之家,外公是书法家,爸爸妈妈都是美院教授,爸爸不仅是出色的画家,也是典型的文人、诗人,性情豪迈浪漫,对我的气质、个性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她和妹妹两人从小练书法,看爸爸妈妈画画,听家中来的文人墨客谈古论今,评诗论画,有空时趴在家门外的护栏下看楼下的文工团演员排戏练功……这些经历都是被动地、有意无意地在熏染着艺术的气息。大学考上川美的中国画系,她才踏上了正式习画的道路。

  聊起两个宝贝女儿,万一宾特别骄傲,他说:“我虽然教过很多学生,但女儿算是我最得意的学生。”他说,当年并没有刻意让她们成为画家,完全是因为家庭氛围的熏陶和她们后天的努力。虽然父女三人分居三地,但他们建立了一个叫“相亲相爱的三爷子”微信群,随时在手机上保持密切联系。

  父母都是从事国画创作,为什么两个女儿却偏爱油画和设计之类的现代艺术?万一宾笑着说:“其实每种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就算画的是油画但她们也能理解国画的写意精神,这就是不受羁绊,可以汪洋恣肆,也可以简到极致,只要融汇贯通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

杨帆、杨莉、艺海感言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